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点
智力资本是对人所拥有的智商、知识、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以及新概念、新诀窍、管理技术等能够给企业产生更高价值的作为产权要素确认和反映的资本。
技术创新可以看成是一个智力资本和行动的整合过程,各种类型的智力资本被综合运用,产品和工艺创新是企业整体智力资本综合运作的结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过程。
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比,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一)无形性
与财务资本相比,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无形性,其组成要素都是无形因素,无形的智力资本往往能给企业创造超额的创新利润,但传统的财务报表很难在财务上对其给予充分的反映。
(二)增值性
对于一般的实物资本来说,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会发生损耗,并且普遍存在着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但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增值。
(三)依附性
智力资本只能依附与一定的组织系统而存在,离开了特定的组织,智力资本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变得毫无意义。
二、智力资本的构成
对智力资本的构成其分析模型有很多,二元说,三元说,四元说等等。笔者比较认同三元说,即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三类。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它们是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基础,往往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结构资本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规范的制度,组织文化等;而顾客资本则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资本价值的实现。
三、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
(一) 从投入的角度计量
对于智力资本项目,一般来说均可以仔细地分析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及相关支出。例如,对机构资本管理思想与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在酝酿与讨论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外部学习与交流,内部访谈,会议研讨等以系列活动来明确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宣传阶段,则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如印发宣传册,举办讲座,内部网上传播等来传播企业文化。这些活动的相关支出就可以认为是结构资本价值的一部分。采用类似的方法即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顾客资本的成本,进而计算出智力资本的总成本。值得指出的是,现行会计系统并未计量各具体智力项目的成本,更未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对企业智力项目的划分以及实际成本的计量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形成一些指导性原则。
(二)从产出的角度计量
智力资本按产出价值计量方法中,均假定由当前的智力资本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在未来无限长的期间内持续存在,实际上使用的是超额收益资本化价格法。其理论基础是由于智力资本具有非实体性、无形性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智力资本的计量只能尽量地将智力资本的内在实质放映出来—以未来为导向。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实物期权方法或层次分析法(AHP法)对企业的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计量和分割。实物期权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与金融期权类似的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其逻辑的关键是在建立期权和面对期权的决策期间减少不确定性的信息流。智力资本毫无疑问要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只要企业有了如创新成就、新产品市场化和技术突破等类似的智力资本,企业市场价值将出现间断。因为这些信息到达资本市场,就会使股价出现跳跃,相对跳跃高度取决了重要信息的相对重要程度。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运筹学方法,它是将人的主观定性判断予以量化,并用来处理一些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复杂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定性与定量方法。在具体计量企业智力资本价值时,先根据智力资本的三元构成说构建层次分析模型,接着设计出反映各层次之间,各要素间相互关联的判断矩阵调查表,并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高管人员,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现行结构,未来预期等各种因素,填写调查表。然后,根据调查表和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得到方案层总排序权重,最后,用企业智力资本的总价值乘以其权重,即得到不同企业智力资本组成要素的价值,成为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
对智力资本的计量,总体上来说,应采用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市场总体趋势的演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因素,以对企业收益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性质与程度上的判断。在进行定量预测时则可以通过对企业前几年的收益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一系列评估模型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与计算。
四、智力资本的核算
对智力资本的核算可以设置“智力资本”“智力资产” “资本公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增值”“智力资本贬值”来反映智力资本的产生、提升、价值贬值和价值消耗等,还可以开设“智力资本收入”“智力资本成本”“智力资本税金及附加”“智力资本费用”“智力资本利润”等账户,具体用来核算智力资本实现利润的状况。在财务报告中,由于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资产形式,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可以将其列于现有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两个项目之间,同时在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项目中分别单列“其中智力资本”项目。
科技创新企业是智力资本所有者和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签订的市场合约,其所有权应由智力资本所有者与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为了充分调动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让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智力资本所实现的利润,在现行利润表的基础上,在“主营业务收入”等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根据智力资本收入-智力资本成本-智力资本税金及附加-智力资本费用=智力资本利润,计算出智力资本产生的利润。在利润分配表中的“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其中:对智力资本的分配”项目。以反映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的投资收益大小。
关于智力资本的披露。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还应在报表附注上披露智力资本的配置状况、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的适应程度,企业信息化程度、创新战略、经营理念、专业技术、基本素质等,还应当提供智力资本未来的预测性信息,提供智力资本的需求、结构变动、供给和使用效率等预测信息,从而把握智力资本的变动趋势。■
(王敏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智力资本是对人所拥有的智商、知识、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以及新概念、新诀窍、管理技术等能够给企业产生更高价值的作为产权要素确认和反映的资本。
技术创新可以看成是一个智力资本和行动的整合过程,各种类型的智力资本被综合运用,产品和工艺创新是企业整体智力资本综合运作的结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过程。
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比,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一)无形性
与财务资本相比,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无形性,其组成要素都是无形因素,无形的智力资本往往能给企业创造超额的创新利润,但传统的财务报表很难在财务上对其给予充分的反映。
(二)增值性
对于一般的实物资本来说,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会发生损耗,并且普遍存在着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但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增值。
(三)依附性
智力资本只能依附与一定的组织系统而存在,离开了特定的组织,智力资本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变得毫无意义。
二、智力资本的构成
对智力资本的构成其分析模型有很多,二元说,三元说,四元说等等。笔者比较认同三元说,即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三类。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它们是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基础,往往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结构资本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规范的制度,组织文化等;而顾客资本则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资本价值的实现。
三、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
(一) 从投入的角度计量
对于智力资本项目,一般来说均可以仔细地分析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及相关支出。例如,对机构资本管理思想与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在酝酿与讨论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外部学习与交流,内部访谈,会议研讨等以系列活动来明确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宣传阶段,则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如印发宣传册,举办讲座,内部网上传播等来传播企业文化。这些活动的相关支出就可以认为是结构资本价值的一部分。采用类似的方法即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顾客资本的成本,进而计算出智力资本的总成本。值得指出的是,现行会计系统并未计量各具体智力项目的成本,更未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对企业智力项目的划分以及实际成本的计量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形成一些指导性原则。
(二)从产出的角度计量
智力资本按产出价值计量方法中,均假定由当前的智力资本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在未来无限长的期间内持续存在,实际上使用的是超额收益资本化价格法。其理论基础是由于智力资本具有非实体性、无形性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智力资本的计量只能尽量地将智力资本的内在实质放映出来—以未来为导向。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实物期权方法或层次分析法(AHP法)对企业的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计量和分割。实物期权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与金融期权类似的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其逻辑的关键是在建立期权和面对期权的决策期间减少不确定性的信息流。智力资本毫无疑问要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只要企业有了如创新成就、新产品市场化和技术突破等类似的智力资本,企业市场价值将出现间断。因为这些信息到达资本市场,就会使股价出现跳跃,相对跳跃高度取决了重要信息的相对重要程度。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运筹学方法,它是将人的主观定性判断予以量化,并用来处理一些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复杂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定性与定量方法。在具体计量企业智力资本价值时,先根据智力资本的三元构成说构建层次分析模型,接着设计出反映各层次之间,各要素间相互关联的判断矩阵调查表,并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高管人员,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现行结构,未来预期等各种因素,填写调查表。然后,根据调查表和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得到方案层总排序权重,最后,用企业智力资本的总价值乘以其权重,即得到不同企业智力资本组成要素的价值,成为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
对智力资本的计量,总体上来说,应采用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市场总体趋势的演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因素,以对企业收益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性质与程度上的判断。在进行定量预测时则可以通过对企业前几年的收益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一系列评估模型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与计算。
四、智力资本的核算
对智力资本的核算可以设置“智力资本”“智力资产” “资本公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增值”“智力资本贬值”来反映智力资本的产生、提升、价值贬值和价值消耗等,还可以开设“智力资本收入”“智力资本成本”“智力资本税金及附加”“智力资本费用”“智力资本利润”等账户,具体用来核算智力资本实现利润的状况。在财务报告中,由于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资产形式,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可以将其列于现有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两个项目之间,同时在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项目中分别单列“其中智力资本”项目。
科技创新企业是智力资本所有者和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签订的市场合约,其所有权应由智力资本所有者与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为了充分调动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让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智力资本所实现的利润,在现行利润表的基础上,在“主营业务收入”等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根据智力资本收入-智力资本成本-智力资本税金及附加-智力资本费用=智力资本利润,计算出智力资本产生的利润。在利润分配表中的“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其中:对智力资本的分配”项目。以反映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的投资收益大小。
关于智力资本的披露。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还应在报表附注上披露智力资本的配置状况、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的适应程度,企业信息化程度、创新战略、经营理念、专业技术、基本素质等,还应当提供智力资本未来的预测性信息,提供智力资本的需求、结构变动、供给和使用效率等预测信息,从而把握智力资本的变动趋势。■
(王敏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