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映日月 丹心沃新花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著称的月城西昌,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因为有了泸山邛海的荫庇,天空虽骄阳如炽,城市却温凉如春,与此呼应的是,这片邛水孕育的彝族同胞更是热情似火。2017年5月13日上午10:30时,著名画家朱常棣收徒拜师仪式在西昌市邛海宾馆举行,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同胞白呷约正式成为朱常棣先生的第三位入室弟子。收徒拜师,弘扬传统美德;教学相长,促进民族友谊。来自成都市和凉山州以及省内外的艺术家、爱好者、友人、学生齐聚在这里,与美丽的泸山、怡人的邛海一起庆贺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收徒拜师仪式,共同见证这段佳话。
  四川省文联三刊传媒总监、巴蜀文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现代艺术》杂志社社长钱友发,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山水画会秘书长龚仁军,四川省山水画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协副秘书长、双流画院院长冷蓉,中國美协会员、著名花鸟画家彭懋先,国际文化促进会艺术委员会主任、成都电视台编导李庆远,以及朱常棣老師遍布省内外的学生代表:殷世荣、蒋静娴、杨洵、王利君、刘康林、马计等近三十人一同前往西昌参加并祝贺此次活动。此外,来自凉山州包括西昌市和各区县的党政部门、美术界、文学界、文化界及新闻媒体等代表,数百人参加了此次收徒拜师仪式。
  仪式上,朱常棣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与弟子白呷约先生的故事:“我与白呷约已相识33年,相识之初他就多次表示想放下手上的事业专心跟我学习绘画,当时我就拒绝了,我告诉他,要先决解自己的生活问题,到了一定时候我自然会应允的。这33年他没有荒废他的艺术创造,没有停止他的艺术追求,也没有忘记我当时对他说的话,如今他刚一闲下来便提出要继续当初未完成的事,正式地拜师学艺。也正是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深深打动了我,我相信以他的艺术天赋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一定能干出一番不俗的成绩。”同时,朱常棣老师更是语重心长的告诫这位刚入室的弟子:“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向老师学习,也要多向师姐、师兄学习,你的两位师姐师兄现在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你们更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忘学艺初衷,共同为发展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担当。”
  等待了33年的白呷约更是几度哽咽,一番真情流露:“成为朱老师的弟子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一切的等待也都是值得的,但是拜师不是目的,是我正规的按照中国传统师德相授方式来学习绘画的开始,也是为了能更好的接受老师的教导,更全面系统的学习老师用一生探索积累下来的画理画论和技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做到以诚信为本,勤学苦练,更要懂得知恩图报,敢于承担责任。朱老师常给我们说‘画品即人品’是很有道理的,一个缺乏品德修养,缺乏好的为人,总是想走捷径,时刻把名利放在首位的人,是不可能画好画的。古人也早就说‘学文先学礼,学艺先学德’,我一定牢记老师的教诲,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谨言慎行,潜心钻研,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专专心心学习,不给老师丢脸,不给师门抹黑。”
  此次仪式遵循了传统收徒拜师礼仪,首先弟子白呷约恭请老师朱常棣先生上座,给老师敬茶后三鞠躬,接下来便是主持人宣读教学文书,老师、弟子以及参证人、主持人依次在文书上签字,随后师生交换文书,从此便正式成为师徒关系。互赠纪念品环节中,弟子送上彝族“擦尔瓦”等当地特色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与感激之情,老师回赠文房四宝及印章寄予学生厚望,最后新入室弟子白呷约请上师姐冷蓉、师兄龚仁军,师门三人同台,互赠礼物并深情寄语。
  仪式最后,相关领导、来宾、学生代表分别致辞,在表达庆贺之意的同时,也为老师朱常棣、弟子白呷约二人送上了诚挚的祝福。祝愿师徒情钟艺术、教学相长,在今后的授学中,师必言传身教,学亦求知躬学,越走越好,创造出更多弘扬巴蜀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打造代表巴山蜀水的特色名片。同时也希望白呷约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立足于美丽富饶的大凉山,发挥自身的艺术天赋,继承老师的艺术造诣和精神品德,创造出更多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佳作,推动凉山州艺术事业更好的发展,使彝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为四川的美术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7日,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光明日报》社文艺部主办,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新时代·新力量·新展望’——四川新文艺群体发展研讨会暨《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首发式”在新华宾馆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邓凯,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艺术家李治和张小琴的爱情是布贴画界的一段佳话。他们的故事说来平平淡淡,却又能体现出这个时代少有的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定。真正的爱情是包容,是理解,是患难与共,是相濡以沫,是不离不弃。一份懂得、一份相知、一份感情是人生的最幸之事。  M=《现代艺术》 L=李治 Z=张小琴  M:请问二位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步入民间文艺的艺术之路?  L:1994年回老家山东泰安,在泰山脚下第一次看见了布贴画,普通的布料通
孙培严《我与祖国共奋进》隶书 181cm×86cm 2019年  孙培严  1967年生,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先后师从陈天啸、何应辉、郭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正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
无论东西方,每个时代都有体现其时代认知的艺术呈现。就西方艺术而言,源于理想、希望的超自然崇拜产生的宗教题材绘画,发轫于文艺复兴的人性解放而回归社会现实世界的生活题材绘画,以及随着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解放带来的人性释放所产生的,主观意义越来越重大的印象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绘画莫不如此。正如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名著《美学》中讲到:“从艺术的使命看,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有一个任务,要把当时的基
天黑了,星星悄悄爬上了夜空。  河边的蒲公英和大家打招呼:“朋友们晚安,我要睡觉了。”三叶草打着哈欠说:“我也困了,大家再见,我去睡觉了。”说完合上了叶子。  “你们都睡了,我和谁玩啊!”蹲在荷叶上的小青蛙看着伙伴们纷纷回去睡觉了,急得直跺脚。  忽然,一阵沙沙的声音从河边传来,小螃蟹年年从河底钻了出来。只见他挥舞着两只大钳子,一副失望的样子:“沙滩上真安静,也没人出来玩!”“谁说没人,我不就是一
邹文正  字思孟,号雪扉,1938年出生于四川忠州。1957年就职于忠县文化馆,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63年成都美术学校任教,1971年调成都军区《战旗报》社,1995年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爱好习书,1978年拜陈无垢先生为师,初研汉魏六朝、二王行草,1988年始专攻草书,以求结字严谨、点画生动,寓险绝于平正之中,思取法自然,脱去古人窠
李世华《金龙狂舞》  李世华  都江堰市人。都江堰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參加各地摄影展,获奖并多次入展。热衷于通过摄影的方式推广家乡,推广成都都江堰!
编者按  曲艺声声入耳,舞剧缦缦入心。  四川曲艺是以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以前。受到地域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四川曲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建国以来,四川曲艺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四川曲艺也成为了全国曲艺中国不可替代的一支奇葩。而舞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20世纪30年代方才初见端倪,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在新时代又有着新的意义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