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之车”,谁人能乘?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国之车》(The Celestial Omnibus, 1911),系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之短篇小说,从文体上讲,也是一则寓言。福斯特的长篇小说名作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1908)、《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等,这里不再赘述。福斯特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人文主义在20世纪的反映,他以此为武器,讽刺、批评英国社会。他的短篇小说更像是神话或者幻想,往往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写作风格幽默而微带讽刺,文字优美精练,常用一些象征手法,耐人寻味。《天国之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内容简析和写作风格探索
  
  《天国之车》整个故事都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然而福斯特的写作态度却十分严肃认真。他通过怪诞的形式表达出一个深刻的主题,对以邦斯先生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市侩们给以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揭露。题目本身就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作者把题目定为“The Celestial Omnibus”是有讲究的:用omnibus(车)来象征文学,omnibus一字本身就有“精选文集”之意;用celestial(天国的)象征如果人们真诚地用心去感受、领悟、欣赏文学魅力,人们就能到达一个非凡的境界,犹如进入人人都向往的天堂。
  故事的主角是个天真的孩子,虽然作者用第三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但观察事物的角度却从孩子的直观出发。在大人眼里,孩子自然是幼稚无知的,根本不可能懂得什么是文学。然而孩子却有机会乘车去天国一游,已故著名作家托马斯?布朗爵士就是赶车的车夫。在天国里孩子受到热烈的欢迎,见到了许多已故的伟大作家和古典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回家后他向父母叙述了自己特别的经历,父1母不相信,反而斥责孩子并嘲弄他。骄傲自大的父亲不相信孩子看到的天国中的情形并咒骂孩子:There is no omnibus, no driver, no bridge, no mountain; you are a truant, a gutter snipe, a liar.(没有马车,没有赶车人,没有桥,没有山;你是个游手好闲、行为恶劣的贫儿,撒谎者。)作为惩罚,父亲让孩子背诵济慈的诗,孩子刚开口道“Standing aloof in giant ignorance(独自站在巨大的无知中)”,父亲就说“One for you(这首诗正是为你写的),…Just describes you(写的就是你).”父亲呵斥孩子的无知,岂不知在诚实的喜欢文学的孩子面前,他才是虚伪的,无知的,没有精神追求的。真是岂有此理,背诵诗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是一种享受,孩子的父母把背诵诗歌当作惩罚,这是对待文学的一种恶劣的态度,孩子的母亲还宣称自己家里拥有两本雪莱写的书(一本是她结婚时别人送的礼物,另一本丢弃在闲置的房间里),引以为豪,在客人面前卖弄。真是一种讽刺。
  客人邦斯先生也不相信孩子的诉说。邦斯先生被看成是最有智慧的人,他是教会执事、郡议会议员候选人、文学社的主席,常向图书馆大量捐款,并时有国会议员来家做客。邦斯先生决定和孩子一起乘车去走一趟。日落时分他们见到了“the omnibus”,自负的邦斯先生惊奇的叫喊“Good heavens!” 拉车的是三匹三种颜色的马:black(黑色),gray(灰色)和 white(白色)。黑色是“地狱”的象征,灰色象征“炼狱(暂时受苦的地方)”,白色象征着“天堂”,这正是但丁的三部曲的名字。自然,车夫一定是但丁了,此情此景,邦斯先生都害怕的发抖了,孩子跳上车的时候,邦斯先生还在大叫“Is the impossible possible?”他们到了天国,孩子除了看到已故著名文学作家和作品中的人,还看到了河流,山脉,篝火,彩虹,听到了仙乐,而邦斯先生还在说“Water? Camp fires? Ridiculous rubbish. Hold you tongue. There is nothing at all.”(水?篝火?胡说八道。闭上你的嘴,什么都没有。)虚伪的邦斯先生还在为自己辩护,当然,把书作为炫耀自己学识而不去看书的人来说,真是有眼无珠,哪里能欣赏到文学中美好的意境!结果,邦斯先生被赶车的但丁和天国中的人物,特别是阿基里斯所吓倒,爬出车道,跌下悬崖。第二天他的尸体被人发现时,已经是粉身碎骨、血肉模糊了。这和文章中之前提到的邦斯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他是那么趾高气扬,在孩子面前倚老卖老,装作对文学有很大热情,当孩子的母亲说他有两本雪莱的书时,邦斯先生高傲地说自己有七本,而现在将他置身于文学的氛围中时,他却害怕退缩,甚至从文学顶峰跌落下去。这当然不可能是真事,倒像是个神话故事。然而作者描绘得细致入微,叙说的有根有据,结尾应用了三家报纸同载的有关邦斯先生之死的一段消息,使人信以为真。
  
  作品主题深化
  
  福斯特采用这种半真半假的形式,无非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他所专注的主题──揭露英国中产阶级的虚伪和浅薄。他们常用学识来炫耀自己,其实不过是附庸风雅。文学对他们来说,只是装点门面的摆设。书架上摆满了精装本的文学巨著,他们却从未读过。他们攀比的是你有两本雪莱诗集,我却有七本。他们自称非庸俗之辈(Philistines),实则为势力小人。作者故意将另一主角称为邦斯先生,如将其英文名字“Bons”倒写,则成为“Snob”,意即势利小人。平时邦斯先生以其爱好文学来标榜自己,正如中国的叶公好龙一样,一旦他真被带进文学王国便被吓得魂飞魄散,坠崖而亡。
  与邦斯先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事中的孩子。他天真纯洁,不懂得多少文学,也许只会背几首雪莱和济慈的诗,读过几本狄更斯的小说,然而,他却对文学倾注了真情,不仅喜爱文学,更相信文学,为文学所感动。所以他才幸运地获得去天国一游的机会,并受到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接待。目睹一幅幅美景,耳闻一曲曲仙乐,他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甚至希望把自己的父母也带到这里,因为文中有这样的描述:If I had stopped! ……But I thought of my mother and father, and that I must fetch them. Yet they will not come, though the road starts opposite our house. ……(要是我能留下来多好!…… 但是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得把他们带来。然而他们不会来的,尽管那条路就在我们家对面。…… )
  作者在故事的结尾对文学作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探讨。当邦斯先生像孩子一样站到阿基里斯的盾牌上去观赏文学世界时,他害怕得叫起来,对赶车的但丁说:“Save me! Let me stop in your chariot. I have honoured you. I have quoted you. I have bound you in vellum. Take me back to my world.(救救我吧!让我留在你的车子里。我尊敬你,常引用你的话,还把你的书精装起来。快带我回到我的世界。)”这正是许多人对待文学的态度。文学无非是他们的装饰,就像一件漂亮的外衣,用来掩饰自己的无知,美化自己的形象。但丁回答说:“I am the means and not the end. I am the food and not the life. Stand by yourself, as that boy has stood. I cannot save you. For poetry is a spirit; and they that would worship it must worship in spirit and in truth.(我是手段,不是目的。我是粮食,不是生命。像孩子那样站着吧,我无法拯救你。因为诗是一种精神,崇拜诗就是要从精神上真正的崇拜它。)”这才是对待文学的正确态度。文学是精神食粮,它启迪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思想,升华人的感情,使人摆脱庸俗和低级趣味,生活的更有意义。在但丁车内的门顶上写着这样一句话:“Lasciate ognibaldanza voi che entrate.(踏进车子的人,丢掉你的一切自负吧。)”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深化了主题。孩子被戴上天国的桂冠,邦斯先生却跌死在万丈深渊之下的尘世。结尾的一段文字,无论文风还是用词都是标准的新闻体,就像一条真实的消息。文风的这一突变无疑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作品现实意义
  
  真诚、谦虚的孩子能用心去感受文学,从而能受到天国的欢迎;虚伪自大的中产阶级代表邦斯先生用书伪装自己,结果跌入万丈深渊;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成为辛辣的讽刺。正如引言中提到的那样,这篇短篇小说也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只有抱着像孩子一样的谦虚、真诚、好学的态度来对待文学,才能领会到它的真、善、美的真谛。文学是天国之车,乘着它就能到达天堂。这对我们当今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也是一种启示和激励。读书需要把所读到的、所知道的和所感受到的联系起来。高尔基有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用心所读之书,并非都是文学之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书不应为求功名,取利禄。做学问要踏实,不能光摆摆架子,面对花花世界,不能烦躁,应该静下心来,脱离低级趣味,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福斯特的作品在形式上还是属于英国传统的世俗小说,集中揭露了英国中产阶级的缺点和短处——他们在感情上麻痹,缺乏对和谐的追求,思想上也十分浅薄。《天国之车》中书籍和文学无非是资产阶级的装饰,就像一件漂亮的外衣,用来掩饰自己的无知,美化自己的形象。“天国之车”,谁人能乘?潜心读书者,而不是以书作为装饰的哗众取宠者。
其他文献
目的:给予大鼠一定浓度的~2H_2O作为示踪剂标记动物体内骨骼肌蛋白,以期建立氘标记丙氨酸的检测方法,为研究骨骼肌蛋白分数代谢率提供方法保证;在日常饮食状态下,分别观察大鼠在较长时间内摄入含有低(0.2%)、正常(0.9%)、高(1.6%)剂量的赖氨酸饲料,骨骼肌蛋白分数合成率是否相同,分析骨骼肌蛋白代谢动力学指标是否对赖氨酸摄入量敏感,骨骼肌蛋白代谢动力学是否一致。分析~2H_2O标记法是否能有
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教育创新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教育创新是关于教育理论、思想、方法、目的、内容、体制、机制的创新。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中的社会。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迅速变化着就业市场相联系。因此,教育创新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大学的不断扩招使高校的就业工作压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在不断更新,知道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是茫然,还是习惯于 “以本为本”,从预设的教案出发,用环环相扣的小问题接二连三地发问,一群学生始终被这样的小问题牵引着,跟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轮流作答。课堂中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虽然多了,但教师往往充当发令员,有条不紊地发指令,学生只是被动充当操作工,马
语文文本是前人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在当下世界的延续,闪烁着前人先贤的智慧与情感。它是动态的,有生命的,隐藏着前人先贤丰富的思想,崇高的精神,内涵着价值,孕育着世界,表达着人性的真、善、美,是语文课堂上师生们传递信息、碰撞思想、升华生命、建构文化、培养和谐人格的依托与载体。    在平等、开放、协作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合作共学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乐于
和谐管理的学校应当是充满活力的学校。一个学校的活力如何,主要取决于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基层学校工会要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管理型学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认真履行职能是构建和谐管理型学校的前提    对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一切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以教职工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推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和谐管理。工会要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以过去一人一事的
目的: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成人CML的发病是由环境暴露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造成的,而其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白血病患者
当今教育飞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在口语交际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存在着一些弊端。四五年级学生有的说话颠三倒四,顺序不清;有的回答问题语无伦次,抓不住中心;有的面带羞涩,涨得满脸通红,不敢举手,想做缩头乌龟;有的遇到场合怕说话怯场。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学校想选一名节目主持人,让全校的学生毛遂自荐,竟然没有一名学生自报奋勇。就连平时老师认为素质不错的学生,当老师点到他的名字时,
现代诗歌的主体是新诗。优秀的现代新诗,极富于想象,形象鲜明具体,语言凝炼生动,形式自由多变,又便于朗诵、吟唱,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我们鉴赏现代诗歌,一定要着眼于现代诗歌固有的特点和形式,由此及彼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注重分析新诗的意境美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较之其它文学形式要求能更集中更概括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往往以极度精炼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独特、内涵深远的意境,去反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与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内容。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隐藏在教材的背后,教科书大多无法提及。必须由教师把教科书中的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因此,在数学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领学生作数学化的思考。笔者就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引领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
“子绝四”是指孔子在日常修养方面力求规范自己而要杜绝的四种缺点,其内容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四点不仅对官员就是对校长也是颇有教益的。    一、我这样理解“毋意”:“毋意”是指不凭空意断。有人会问“凭空意断”这样低级的错误还会有人犯吗?回答是肯定的,甚至我们每个人不经意间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战国时赵国的赵括年轻好胜,饱读兵书,喜欢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在理论上甚至超过了其父赵奢(赵奢当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