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抓好实验环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ing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依据,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可见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在中学化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扎实抓好实验环节。笔者以自己从教化学20年的经验谈一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抓好实验环节。
  
  一、过好实验关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的主要形式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要过好实验关,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实验,切不可只靠实验员准备好,自己在课堂上无的放矢;第二,不要怕麻烦,对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的实验,要反复做,寻找突破口,力争做到演示实验一次成功。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严格的实验教学计划,以学优生带后进生,进行传、帮、带活动,并建立实验教学考核档案,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实验关。二是要求学优生对成功率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设立专题共同研讨,大家动手设计实验,改进方案,使得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如甲烷制取,采用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中加入适量氧化铁,并用座式喷灯加热的方法,使甲烷氣体产生平稳,燃烧火焰长度达2cm以上;胶体的丁达尔实验,自制了特殊的暗室,大大提高了实验可观度。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协助实验员做好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实验能按期顺利完成。
  
  二、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同于其它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基本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突破难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因此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操作规范,现象明显。为达到此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演示实验目的。
  每个演示实验,师生必须目的明确,搞清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操作的要领,实验的现象,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等等。教师若不明确上述目的,就会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顾此失彼,造成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学生不明确目的,就会把实验当魔术,凭兴趣凑热闹,其结果收效甚微或一无所获。
  2.教师严格按照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演示中教师必须操作规范、步骤正确,药品取用、试剂滴加、仪器放置合理得当,切忌粗枝大叶,草率操作。
  3.注意优化演示实验,增强实验的直观性。
  对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例如,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首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浓盐酸和1ml1∶1盐酸溶液;其次在两个试管中同时各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玻璃管上各套一个塑料袋);最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塑料袋体积膨胀的速度即可说明化学反应的速度。此方法特点是现象明显,对比、定量性好,能够增强实验的直观性。
  
  三、抓好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
  
  1.预习。
  每次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和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写好预习笔记(即填写好实验预习单)。这样做的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2)参照预习单做实验便于克服学生看书做实验的陋习,使之集中精力做好实验。
  2.实验。
  进实验室做实验先检查预习单,无预习单不能做实验。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肃静,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置好,试管等洗涤干净,以保证下次实验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实验做完当天必须写好实验报告,统一交授课教师。
  实验报告主要有五项:(1)实验目的;(2)实验主要步骤;(3)实验现象及解释原因和有关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5)实验讨论。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教学中一种多功能的载体,其功能的多样性需要我们去挖掘,功能的实现需要我们去落实。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化学实验的魅力,使实验成为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化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增长点,成为学生自主实验活动(如:研究性学习、实验探究、家庭小实验等)的一个支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化学实验应有的教学功能。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位置比智力更重要。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
摘 要: 新课标的颁布,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作者就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化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育 新课程标准 启示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快,力度之大,都是前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无法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根本转变。毫无疑问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应从实验的内容和学习要求出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增强学习化学的体验,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必要性 理解 注意点    化学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教师的共识,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创新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直接制约着教师运用主体性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的进程和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策略:  一、激励学生敢疑、敢问,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
摘 要: 本文作者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必须让化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点燃化学课堂中生命的火花。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观念 学习环境 问题管理 教学情境    长期以来,化学给学生和世人的印象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偏向于空洞的说教、枯燥的训练和机械的记忆。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我们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