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的“小气鬼”宝宝可不少,对应的还有一群“败家”宝宝。他们大方得不行,家里什么好东西都愿意送人。有时甚至自己不吃不玩也要先让别人享受,这让父母很是发愁。先别急,让我们偷偷走近这群“败家”宝宝,看看他们为何这样爱“败家”。
(一)乐乐的“礼品外交”
乐乐家搬进了新居,乐乐也转到离家较近的一所幼儿园上学。他每天上幼儿园时总要带上一些玩具和零食去,零食自然是吃光了,可带去的玩具也统统送了人。有一次,乐乐甚至要求妈妈买10只奥特曼玩具带到幼儿园送人。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想过要让乐乐当一个“小气鬼”,可儿子这样大方地送礼讨好别人,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点评:
孩子总希望能够被伙伴们、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接纳,但与此同时,受年龄、阅历等限制,孩子往往想不出更好的途径来建立与他人、与新环境的正常联系,于是,通过送礼取悦别人便成了孩子们的首选。
对策:
告诉孩子通过送礼给别人仅仅是与他人交往的一个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教给他们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主动关心别人,适时赞美别人等方式来建立和增进与别人的友谊。
通过制造机会、直接介绍等方式,帮助孩子结交一些能够尊重并愿意与他交往的小朋友,让他摆脱可能被孤立的不安。
与幼儿园老师联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他们的个人魅力,使他们成为受欢迎的人。
(二)想送就送的豆豆
豆豆是个玩具迷,他平时最爱带小朋友们到家里来玩他的玩具了。本来愿意与别人分享是一件好事儿,可豆豆妈却经常为此发愁,原来,只要人家喜欢,豆豆就会将玩具送给人家,有一次,他甚至将妈妈花三百多元买的进口玩具送给了邻居孩子。妈妈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那是他自己的玩具,他爱送谁就送谁。更要命的是,人家前脚走,豆豆后脚就会要求妈妈立即给他去买新的玩具。
点评:
孩子们在偶然赠与或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赠与分享的快乐,这种快乐强化着孩子的分享行为,促使他们不断给他人赠送礼物或与他人分享。同时,孩子们已经形成初步的物权概念,他们认为大人们送给他们的物品当然属于他们所有,他们拥有支配权,但他们对物品的价值概念还比较模糊,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像豆豆一样的“败家仔”。
对策:
平时按实际需求给孩子们置办玩具或食品,让孩子知道送人了自己可能就没有了,让他们懂得珍惜。家里的玩具或食品多得玩不了吃不了,不让孩子送人都难。
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通过认识货币的面值、比较家中物品的价值、教孩子数钱等方式,建立孩子关于金钱、价值、贵贱,理财等基本的观念。掌握了这些知识,他们还会将贵重物品送人吗?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告诉孩子对于那些诸如生日礼物、过年过节收到的礼物要懂得珍惜,让他们知道,将这些物品损毁或送人就是对送东西给自己的人的最大不尊重。
如果孩子自作主张将贵重物品送给别人了,也不要着急,幼儿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将贵重物品送人的行为没有法律效力,可以要回的呢。
(三)要捐“巨款”的佳佳
佳佳和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走到半路时,佳佳突然不走了,原来,路边一位老乞丐正趴在地上乞讨。佳佳将手中刚买的一袋零食放到老乞丐面前,还要妈妈给乞丐钱。妈妈从口袋里掏出一元硬币放在乞丐面前的碗里,佳佳却大声地让妈妈掏口袋里的一百元钱。佳佳的话引来了路边许多人的观望,妈妈真不知该怎么办。
点评: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天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往往会真诚地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同时,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平等,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所遇到的一切,并且希望别人能够达到自己的生活水准,当遇到乞丐等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不但自己会倾尽全力,而且也会要求别人像自己一样倾囊而出。
对策:
对于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心,首先要加以肯定,切不可因吝惜一点利益而浇灭孩子正在燃烧起来的爱的火苗。
通过讲述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区别,让孩子懂得世间的事并非千篇一律,人与人之间生活条件存在差别是一件正常的事,从而淡化孩子过分的牵挂心理。
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诵读古诗、讲述生活中真实事情等等形式,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的钱来之不易和所要承担的沉重负担,从而让孩子懂得“粒粒皆辛苦”,能够理解和体贴大人。
责任编辑 刘 颖
(一)乐乐的“礼品外交”
乐乐家搬进了新居,乐乐也转到离家较近的一所幼儿园上学。他每天上幼儿园时总要带上一些玩具和零食去,零食自然是吃光了,可带去的玩具也统统送了人。有一次,乐乐甚至要求妈妈买10只奥特曼玩具带到幼儿园送人。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想过要让乐乐当一个“小气鬼”,可儿子这样大方地送礼讨好别人,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点评:
孩子总希望能够被伙伴们、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接纳,但与此同时,受年龄、阅历等限制,孩子往往想不出更好的途径来建立与他人、与新环境的正常联系,于是,通过送礼取悦别人便成了孩子们的首选。
对策:
告诉孩子通过送礼给别人仅仅是与他人交往的一个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教给他们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主动关心别人,适时赞美别人等方式来建立和增进与别人的友谊。
通过制造机会、直接介绍等方式,帮助孩子结交一些能够尊重并愿意与他交往的小朋友,让他摆脱可能被孤立的不安。
与幼儿园老师联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他们的个人魅力,使他们成为受欢迎的人。
(二)想送就送的豆豆
豆豆是个玩具迷,他平时最爱带小朋友们到家里来玩他的玩具了。本来愿意与别人分享是一件好事儿,可豆豆妈却经常为此发愁,原来,只要人家喜欢,豆豆就会将玩具送给人家,有一次,他甚至将妈妈花三百多元买的进口玩具送给了邻居孩子。妈妈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那是他自己的玩具,他爱送谁就送谁。更要命的是,人家前脚走,豆豆后脚就会要求妈妈立即给他去买新的玩具。
点评:
孩子们在偶然赠与或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赠与分享的快乐,这种快乐强化着孩子的分享行为,促使他们不断给他人赠送礼物或与他人分享。同时,孩子们已经形成初步的物权概念,他们认为大人们送给他们的物品当然属于他们所有,他们拥有支配权,但他们对物品的价值概念还比较模糊,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像豆豆一样的“败家仔”。
对策:
平时按实际需求给孩子们置办玩具或食品,让孩子知道送人了自己可能就没有了,让他们懂得珍惜。家里的玩具或食品多得玩不了吃不了,不让孩子送人都难。
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通过认识货币的面值、比较家中物品的价值、教孩子数钱等方式,建立孩子关于金钱、价值、贵贱,理财等基本的观念。掌握了这些知识,他们还会将贵重物品送人吗?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告诉孩子对于那些诸如生日礼物、过年过节收到的礼物要懂得珍惜,让他们知道,将这些物品损毁或送人就是对送东西给自己的人的最大不尊重。
如果孩子自作主张将贵重物品送给别人了,也不要着急,幼儿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将贵重物品送人的行为没有法律效力,可以要回的呢。
(三)要捐“巨款”的佳佳
佳佳和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走到半路时,佳佳突然不走了,原来,路边一位老乞丐正趴在地上乞讨。佳佳将手中刚买的一袋零食放到老乞丐面前,还要妈妈给乞丐钱。妈妈从口袋里掏出一元硬币放在乞丐面前的碗里,佳佳却大声地让妈妈掏口袋里的一百元钱。佳佳的话引来了路边许多人的观望,妈妈真不知该怎么办。
点评: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天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往往会真诚地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同时,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平等,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所遇到的一切,并且希望别人能够达到自己的生活水准,当遇到乞丐等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不但自己会倾尽全力,而且也会要求别人像自己一样倾囊而出。
对策:
对于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心,首先要加以肯定,切不可因吝惜一点利益而浇灭孩子正在燃烧起来的爱的火苗。
通过讲述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区别,让孩子懂得世间的事并非千篇一律,人与人之间生活条件存在差别是一件正常的事,从而淡化孩子过分的牵挂心理。
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诵读古诗、讲述生活中真实事情等等形式,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的钱来之不易和所要承担的沉重负担,从而让孩子懂得“粒粒皆辛苦”,能够理解和体贴大人。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