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柔肩担大义?红心跟党走

来源 :旗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685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现场,一首铿锵激昂的《跟着共产党走》唱响神州大地。这首歌诞生于沂蒙革命老区,是无数沂蒙人民坚定追随党的脚步、投身革命事业的真实写照。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2013年11月25日,踏上山东临沂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沂蒙六姐妹”在1997年纪念孟良崮战役50周年时的合影,前排为伊廷珍,后排左起为冀贞兰、伊淑英、杨桂英、张玉梅。(公方莲老人1976年去世)

拥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部队急需大量的军粮、军鞋。蒙阴县烟庄村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组织全村妇女做军鞋、烙煎饼做军粮。
  一只鞋底要纳120行,一行要过30多针,每针都要经过锥眼、穿线、走线、拉紧。姑娘们的手指磨起了泡、出了血、变了形,可没有一个人喊疼喊累。她们坚信,每多做一双军鞋就能帮战士们离胜利更进一步。
  经过半个多月的通宵达旦,她们为部队做军鞋300余双、洗军衣8000多件、准备军粮近10万斤。1947年6月10日,《鲁中大众》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进行宣传报道。陈毅同志亲切地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最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同志的指挥下,于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局。陈毅同志后来回忆道:“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从战火硝烟中走出的“沂蒙六姐妹”从未停止拥军的脚步;而新时代的“沂蒙扶贫六姐妹”牛庆花、曹淑云、于学艳、林西臻、刘加芹、王洋则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脱贫攻坚战,继而转战乡村振兴“主战场”,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生动实践,为沂蒙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开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


  1939年6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等先后进驻沂南县东辛庄村,不少部队的孩子由于常年随队伍奔波而面黄肌瘦。该村妇救会会长王换于看了很心痛:“这样下去不行,得给孩子们分散到各户找奶母喂养,打起仗来也方便转移掩护。”
  就这样,王换于创办了战时托儿所。“让他们吃奶,让咱孩子吃糊糊汤。咱娃就是死了你们还能生育,万一烈士的孩子死了,就断了根了。”这位伟大的沂蒙母亲当年对儿媳说的话,今天听起来依然让人动容。
  1939年秋到1942年底,王换于她们先后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其中包括罗荣桓、徐向前等将帅的子女。而王换于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数据显示,当时仅在沂南县就有革命后代181人被当地妇女抚养。
  时光飞逝,曾受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接见的于爱梅(“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南县退休教师)正致力于沂蒙精神的宣讲工作,她要把“沂蒙母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沂蒙精神在铸魂育人中焕发时代光彩。

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


  “32名妇女,40分钟,一整个团。”这串数字的背后,是震撼人心的奇迹。1947年5月12日孟良崮战役前夕,沂南县岸堤镇妇女干部、后来被江泽民同志称为“沂蒙大姐”的李桂芳接到命令,天黑之后部队要过汶河,必须在5个小时内架起一座桥。
  没有建桥材料,怎么架桥?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用门板当桥板,用人当桥墩。
  晚上9点,战士们急行而来,随着李桂芳一声“架桥”,妇女们抬着门板毅然跳入河中。战士们红了眼眶,不忍踩着“人梯”过河。李桂芳急忙喊道:“同志们,时间就是胜利,赶快过桥。”
  1分钟,2分钟,整整40分钟;一个战士,两个战士,整整一个团。当战士们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妇女们早已被冻得全身麻木,累瘫在地。有些妇女因为长时间在河里浸泡导致终身不孕,但她们没有一人后悔。沂蒙妇女是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

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


  1941年11月3日,日军突然包围沂南县马牧池村。一个小战士在冲出敌人包围圈时身负重傷,在被追击的路上向聋哑人明德英求助。明德英急忙将他拉进屋藏起来,把日军骗走后她发现,小战士因流血过多已意识不清、缺水休克。战士的生命危在旦夕,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战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明德英与丈夫每天为小战士送饭、换药。经过半个多月的休养,小战士健康归队。临走时,他一步三回头,他深知这份救命的恩情饱含了沂蒙女性大海般的胸怀。
  在沂蒙山区,红嫂精神作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代代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妇女接续奋斗,无私奉献,践行社会责任。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背后,是她们用信仰写就的军民鱼水赞歌。
  如今,“沂蒙红嫂”早已不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她早已成为中国伟大母性和爱国奉献的代名词之一。她们不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六姐妹、沂蒙大姐李桂芳;她们还是新时代下的沂蒙新红嫂于爱梅、兵妈妈朱呈镕、沂蒙扶贫六姐妹……
  沂蒙是山,女儿能担一半。这份力量,来自信仰,来自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沂蒙红嫂的事迹像滔滔不尽的沂河水,说不完,讲不尽。她们展示给后人的是大忠、大爱、大义、大勇的崇高精神,是无私豪迈凝聚而成的一座人民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八百里蒙山沂水儿女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将沂蒙精神融入党的建设,干出一番新天地,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编辑:贾泽娟
  校对:钟鸣、张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相伴,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随,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谱写了一曲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遵循。  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落实  “我宣誓,忠于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战略规划部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理论学习“下力气”、深入基层“接地气”、岗位锻炼“展才气”、互动交流“聚人气”的工作思路,创新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理论学习“下力气”。创新“三个三”工作法,夯实“四强”党支部建设的理论根基。一是坚持“三个固定”,即:固定学习主线,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听到组织有意安排他去河北省行唐县东井底村任第一书记时,已担任几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理论处处长的李双伍心情很复杂。出生在农村,再次回到农村, 李双伍感到自己仿佛回到了起点。与此同时,如今的农村又让他感到陌生。“贫困村有多艰苦?扶贫的任务有多艰巨?第一书记不是辅助工作,而要为一村人的生老病死负责,压力很大。”他在笔记中写下这些矛盾的心情。發展从转变理念抓起  缺水严重制约着东井底村的发展。找水是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以下简称登记局)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内设业务司局,承担着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这一重要职能,在自然资源管理整体工作链条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登记局党支部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业务司局既属于宏观管理的高端、又处在狠抓落实的底端这个特点,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和业务工作,坚持服务事业发展、服务队伍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持续推进党建和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首都发展历程上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北京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与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坚定信念,切实担负起历史责任,全身心投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伟大实践,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强化使命担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會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了全
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机关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丁薛祥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牵住“牛鼻子”,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机关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部署要求,着力在强化党员干部政治担当、凝聚机关党建强大合力上下功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巍巍娄山关,滔滔赤水河,贵州绿水青山中,红军用鲜血铸就的丰碑傲然矗立;重重险峻岭,漫漫荆棘路,遵义红色沃土上,红色基因的传人正把沟壑化作坦途。2016年至今,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绥正高速项目(遵义至绥阳高速公路延伸线)党支部,将“一个核心,五个引领”的中冶党建经验与“长征精神”紧密结合,不断攻克施工过程中的“娄山关”和“腊子口”,竭尽全力为多彩贵州打造“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標。今年以来,河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把推进模范机关创建作为工作主线,坚持转作风抓落实、转方式抓效能,在省直机关创新开展常态化联络服务工作,进一步传导压力、激活动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模范机关创建向纵深发展。立足常态长效建机制  针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聚焦不够、指导不实、统筹不力等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深化联络、强化督导、优化服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区域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经历了均衡、不均衡、再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