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因材施教,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例子来分析一下:
我们班有位女孩叫刘阳(化名),长得比同龄孩子稍高大些,目光略显呆滞,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这给同学年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开始,这个女孩的学习成绩总也提高不起来,每回测试都是错误百出,即使刚学过的生字,第二天再听写照旧错误许多,这令我非常恼火。
有一天,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拿着昨天听写的试卷气冲冲地来到教室,冲着刘阳质问到:“你怎么回事?俗话说,慢鸟先飞,你怎么不争气呢?你看看卷子,就对了两个字!”她愣愣地看着我,无论我怎么质问她,她都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直直地瞅着。
我回到办公室和其他教师谈起时,才确切地认识到:女孩的智力的确有些问题。她写的字不仅大小不一,还歪歪倒倒;英语学得也一塌糊涂;数学应用题更是一点也不会分析……这不禁令我深思:如果对她像要求其他同学那样,则会逼得她透不过气来呀!可如果对她弃之不管,她的未来不就是一片黑暗吗?……我越想越坐不住了。整整一夜辗转反侧。
第二天,我在下课的时候找到了她,和颜悦色地说:“最近学习感到吃力吗?”她先是盯着我看了一会,然后点点头。“没关系,只要你用心学,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的!''“是吗?”她眼睛一亮。
从这以后,在课堂上,只要她举手发言,我都尽量提问她,回答对了,还在同学面前表扬她,鼓励她。渐渐地,她的脸上有了自信,有了笑容,对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
后来,刘阳妈妈还写来一封信:“谢谢您,朱老师,孩子现在可愿意学语文了,一有空儿就拿起语文书朗读课文,看得出您教学有方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善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上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我们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让每个学生掉队。这是我在教学中又积累的一个宝贵经验。
二、关爱学生,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和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抓住这个闪光点,不断地加以赞赏,反复地激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去战胜人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三、走进学生,做他们的大朋友。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的确没错,学生期盼所有的教师成为他们的朋友。
我们班的学生最愿意上的课莫过于体育活动课了。每周上课前,同学们都在一起商量:“这节课跳大绳吧!”“我看接力赛不错!''……我每次都苦思冥想,独出心裁:“同学们,这节课1、2小组先进行跨下传球,看哪组能第一;3、4小组跳大绳,然后再交换,好不好!”“太棒了!”同学们特别愿意让我给他们摇绳,理由还挺充分,说这样他们可以跳得更快、更好。摇绳时,虽然挺累,胳膊酸痛,但我仍忘情地跟孩子们一起数着:“78、79……201,202……”操场上,他们们的欢声笑语荡漾起来。
从事教育工作已19年的我,真的很喜欢班主任这份工作。深知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在朋友式的关系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断丰富教书育人的经验,那么更大的进步和收获就指日可待了。
一、因材施教,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例子来分析一下:
我们班有位女孩叫刘阳(化名),长得比同龄孩子稍高大些,目光略显呆滞,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这给同学年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开始,这个女孩的学习成绩总也提高不起来,每回测试都是错误百出,即使刚学过的生字,第二天再听写照旧错误许多,这令我非常恼火。
有一天,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拿着昨天听写的试卷气冲冲地来到教室,冲着刘阳质问到:“你怎么回事?俗话说,慢鸟先飞,你怎么不争气呢?你看看卷子,就对了两个字!”她愣愣地看着我,无论我怎么质问她,她都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直直地瞅着。
我回到办公室和其他教师谈起时,才确切地认识到:女孩的智力的确有些问题。她写的字不仅大小不一,还歪歪倒倒;英语学得也一塌糊涂;数学应用题更是一点也不会分析……这不禁令我深思:如果对她像要求其他同学那样,则会逼得她透不过气来呀!可如果对她弃之不管,她的未来不就是一片黑暗吗?……我越想越坐不住了。整整一夜辗转反侧。
第二天,我在下课的时候找到了她,和颜悦色地说:“最近学习感到吃力吗?”她先是盯着我看了一会,然后点点头。“没关系,只要你用心学,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的!''“是吗?”她眼睛一亮。
从这以后,在课堂上,只要她举手发言,我都尽量提问她,回答对了,还在同学面前表扬她,鼓励她。渐渐地,她的脸上有了自信,有了笑容,对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
后来,刘阳妈妈还写来一封信:“谢谢您,朱老师,孩子现在可愿意学语文了,一有空儿就拿起语文书朗读课文,看得出您教学有方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善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上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我们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让每个学生掉队。这是我在教学中又积累的一个宝贵经验。
二、关爱学生,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和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抓住这个闪光点,不断地加以赞赏,反复地激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去战胜人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三、走进学生,做他们的大朋友。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的确没错,学生期盼所有的教师成为他们的朋友。
我们班的学生最愿意上的课莫过于体育活动课了。每周上课前,同学们都在一起商量:“这节课跳大绳吧!”“我看接力赛不错!''……我每次都苦思冥想,独出心裁:“同学们,这节课1、2小组先进行跨下传球,看哪组能第一;3、4小组跳大绳,然后再交换,好不好!”“太棒了!”同学们特别愿意让我给他们摇绳,理由还挺充分,说这样他们可以跳得更快、更好。摇绳时,虽然挺累,胳膊酸痛,但我仍忘情地跟孩子们一起数着:“78、79……201,202……”操场上,他们们的欢声笑语荡漾起来。
从事教育工作已19年的我,真的很喜欢班主任这份工作。深知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在朋友式的关系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断丰富教书育人的经验,那么更大的进步和收获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