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音乐审美既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中发挥着情操陶冶、智慧启迪、文化提高、愉悦身心等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 素质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音乐审美作为审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诸素质的构成部分,又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中,发挥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等重要作用。
  音乐审美,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音乐是情感艺术,“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19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说他似乎从音乐中感受得到俄罗斯人民的苦难。音乐就是作曲家和词作家用不同的曲式、调式及丰富多彩的歌词,来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愿,表现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美德。人们在演唱和听赏歌颂党和人民、歌颂美好的理想、缅怀先烈与英雄、歌唱真挚的友谊与爱情、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风土人情、父老乡亲的歌曲中,通过一定的类比、联想和想象,感受、领会作曲家意图,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人们的情感在这种愉悦中得到升华,精神在欢乐和享受中得到陶冶,最终在道德上有一个净化的作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教育家、音乐家孔子,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都充分肯定了:音乐审美能够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音乐审美,能启迪智慧,培养创造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审美在发展人的创造能力方面有特殊作用。
  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面的创造过程,即三度创作:作曲、表演和听赏。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非语性”和“无标准答案”的特点,它所表达的内容,尤其情感内容,只能在意会中才能领悟到。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可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想象。音乐的这一特征,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三,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最为复杂的创造结果之一。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古今中外众多名人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我国古代的孔子、诸葛亮等不但博学多才,而且还精通音律;爱因斯坦六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他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将目光投向音乐,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对于创新素质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音乐审美,能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从音乐的起源来看,早期的音乐是与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从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音乐与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都有联系,特别是与文化的联系更为密切;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具有相通的共性,即“艺术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人们在感受和体验各种艺术形态表现形象和情感中,便丰富了审美体验。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不分国界的。人们经常听唱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便能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还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进而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音乐审美,能愉悦精神,促进身心健康。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几乎生活在无处不飞歌、无处不飘乐的环境中。所以,社会学家勒斯纳把当今的社会称作“音乐社会”。人们之所以需要音乐,是因为它能给人们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音乐即声音使人快乐”。科学实践证明,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技能、操作教育,而是一种关于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除专业院校外,作为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门艺术家的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教育,提高人的审美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先看两条材料: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  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  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曰:  敬尝游江表,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  范传正概括李白一生好酒,行卧不离;裴敬则更进一步,深味李白嗜酒的衷曲,理解李白的人生取适。酒,既是对李白一生总结评价的关键词,也是理解李白、欣赏李白、探索李白内心世界的关键词,与之相关的“酒
[摘要]修改后的农业法首次以独立章节对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粮食安全进行立法,然而法律条文表述空泛、重要内容存在缺失,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有很大的制度风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努力培育涉农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鼓励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关键词]粮食安全 农业法 农业补贴 期货市场 土地经营权流转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受到诸多因素的挑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城社会经济发展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较好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我国区域发展目标应坚持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实力,推动市县资源互补,实现市县协调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省直管 县县域经济 协调发展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当前推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对此中央态度明确。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
【摘要】时至今日,“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仍占一定的比例。“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解决这些问题,使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跟上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是一个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体育 教学改革 主动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尤其是教育部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
当A在抱怨新买的漱口水太辣根本没办法漱口超过五秒时,室友B刷着牙含糊不清地说道:“……能吃多辣……很辣的漱口水能漱口多久……一旦超过普通人能承受的就具备了进入另一个维度的能力……”  A吐掉了漱口水看傻子一样看了B一眼,“你是还没睡醒吧?”  “……嚯嚯嚯……所谓的辣只是一个比喻,我在设想到底是突破认知上的极限……还是……通过某种方式的互相抵消……嚯嚯嚯……”B一边漱口一边解释。  “哎,你怎么跟
【摘要】公众通过网络积极参与行政执法工作对于行政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有较大帮助,但是也随之伴生了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行政权力监督的无序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应依法建立和完善网络公众参与行政执法工作的借鉴机制和行政机关回应机制,以期实现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现代化和和谐化。  【关键词】行政执法适应性网络公众参与机制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8月27日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重视
摘要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应具有规范性、开放性、系统性、超前性的特征,目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校园文化的功能发挥不充分、校园精神文化发展受限、校园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的不足之处。高校应从多层面出发,有效地进行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大制定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胡锦涛同志在
摘要 美国力图构建以“民主、自由、人权”为特征的“民主世界秩序”,而中国则提出构建基于“世界多元化”的和谐世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别。和谐世界是对“民主世界”的超越,和谐世界比“民主世界”更能促进国际合作,更有益于世界的和平发展,更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  关键词 世界秩序 和谐世界 “民主世界”    和谐世界与“民主世界”    和谐世界是中国倡导的世界新秩序。和谐,是指事物之
【摘要】汉语递进表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之间有一定的历时替换关系。近代汉语中通过重新分析产生的“益发”类副词和现代汉语中通过语义虚化、优选产生的“越来越”成为目前表绝对递进最主要的方式。表比例递进通过一系列的词汇兴替,加上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最终只保留了“越X越Y”和“愈X愈Y”两种形式。  【关键词】绝对的递进 比例的递进 历时替换 倚变关系    递进是同一事物或者应
如果不是课前的一次备课,我对《水浒传》的讲述本来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那天我准备带学生精读的篇目是《智取生辰纲》,我认为那是《水浒传》中极其精彩的篇章之一。而且主人公杨志还刚好符合了两种类型——“智斗”类型和“末路”类型。  智斗型故事,智者与傻瓜斗是没有意思的,势必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才好看。这篇《智取生辰纲》里的“智多星”吴用,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时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