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远段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各24例,对比分析不同复位方式对胫骨远段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切开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闭合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切开复位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4.17%,闭合复位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5.00%,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胫骨远段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切开复位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治愈率,改善胫骨平台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率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 微创技术LCP内固定;胫骨远段骨折;并发症
胫骨远段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与膝关节突然受到外暴力或严重性撞击或高空坠落所致[1]。手术是目前治疗胫骨骨折常用的有效方法,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但由于胫骨血运功能差,胫骨软组织较脆弱,因此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再骨折现象,从而影响患者预后[2]。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是胫骨远段骨折常用的复位方法,但目前关于两种复位方法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本文将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并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48例胫骨远段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胫骨远段骨折,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手术不耐受、心脏功能异常、糖尿病、末期癌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为(41.8±3.5)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18例,高空坠落22例,重物砸伤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切开复位组及闭合复位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闭合复位组 患者复位后于内踝上胫骨皮肤3-5cm处行纵形切口将骨膜暴露,采用长组织钳将骨膜剥离,并将软组织撑开,从而形成合适的软组织隧道。将LCP钢板沿着切口向上皮下隧道插入,并通过骨折端,在胫骨内侧固定。如胫骨端与钢板远端弧度相差太大,则可根据远端薄形区域对其进行调整塑形后重新置入。采用锁定螺钉将钢板最远端固定,在C型臂透视下对骨折移位部位进行确定,将螺钉位置进入踝关节,并以皮外相同长度钢板作为对照,分别在骨折近端、远端采用锁定螺钉进行内固定。
1.2.2 切开复位组 在骨折端胫骨前端以4-6cm纵形切口入路,将表皮、皮下组织切开至筋膜及骨膜处,而骨膜则不切开,此时可见胫骨内侧骨膜自骨折位置已经发生开裂,且骨折端骨膜大部分镶嵌在骨折近端位置,对已经破裂的骨膜骨折进行复位,并最大限度保护骨膜。依次按照从近至远的原则对骨膜深层进行复位。然后根据皮外相同长度钢板作为对照,在皮肤近端、骨折远端做相应皮肤切口1cm,并根据具体情况将螺钉置入固定,固定完毕后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符合要求后将切口关闭。
1.3 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依照我国《中药新药指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Lysholms>86分,显效: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Lysholms评分为76-85分,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评分为60-75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改善不明显,膝关节功能评分<6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切开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2例(93.02%),闭合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8例(76.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切开复位组术后有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不良反应率为4.17%,而对照组术后有1例出现皮肤坏死,有2例出现深部感染,有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有2例出现内固定断裂,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率为25.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01)。
3 讨论
本研究对胫骨远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从而减轻了传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但对于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结论,目前较为常用的入路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但闭合复位治疗难度较大,多次重复操作可增加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破坏骨膜血运,增加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此外闭合复位尽管骨折复位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但是达不到生理解剖功能的要求,从而导致骨折对位效果较差。而切开复位则可减少对骨膜损伤及血运破坏,且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真正实现微创,能在直视下保护骨膜,并最大限度保护骨膜血运,避免重复操作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切开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闭合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切开复位能有效提高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磊,胡召云,匡文忠,等.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安徽医学,2011,32(4):460-462.
[2] 方琳,王厚成,吕世和,等.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25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699-701.
[3] 高洪辉,李秋霞.微创经皮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550-551.
【关键词】 微创技术LCP内固定;胫骨远段骨折;并发症
胫骨远段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与膝关节突然受到外暴力或严重性撞击或高空坠落所致[1]。手术是目前治疗胫骨骨折常用的有效方法,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但由于胫骨血运功能差,胫骨软组织较脆弱,因此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再骨折现象,从而影响患者预后[2]。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是胫骨远段骨折常用的复位方法,但目前关于两种复位方法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本文将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并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48例胫骨远段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胫骨远段骨折,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手术不耐受、心脏功能异常、糖尿病、末期癌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为(41.8±3.5)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18例,高空坠落22例,重物砸伤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切开复位组及闭合复位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闭合复位组 患者复位后于内踝上胫骨皮肤3-5cm处行纵形切口将骨膜暴露,采用长组织钳将骨膜剥离,并将软组织撑开,从而形成合适的软组织隧道。将LCP钢板沿着切口向上皮下隧道插入,并通过骨折端,在胫骨内侧固定。如胫骨端与钢板远端弧度相差太大,则可根据远端薄形区域对其进行调整塑形后重新置入。采用锁定螺钉将钢板最远端固定,在C型臂透视下对骨折移位部位进行确定,将螺钉位置进入踝关节,并以皮外相同长度钢板作为对照,分别在骨折近端、远端采用锁定螺钉进行内固定。
1.2.2 切开复位组 在骨折端胫骨前端以4-6cm纵形切口入路,将表皮、皮下组织切开至筋膜及骨膜处,而骨膜则不切开,此时可见胫骨内侧骨膜自骨折位置已经发生开裂,且骨折端骨膜大部分镶嵌在骨折近端位置,对已经破裂的骨膜骨折进行复位,并最大限度保护骨膜。依次按照从近至远的原则对骨膜深层进行复位。然后根据皮外相同长度钢板作为对照,在皮肤近端、骨折远端做相应皮肤切口1cm,并根据具体情况将螺钉置入固定,固定完毕后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符合要求后将切口关闭。
1.3 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依照我国《中药新药指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Lysholms>86分,显效: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Lysholms评分为76-85分,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评分为60-75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改善不明显,膝关节功能评分<6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切开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2例(93.02%),闭合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8例(76.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切开复位组术后有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不良反应率为4.17%,而对照组术后有1例出现皮肤坏死,有2例出现深部感染,有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有2例出现内固定断裂,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率为25.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01)。
3 讨论
本研究对胫骨远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从而减轻了传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但对于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结论,目前较为常用的入路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但闭合复位治疗难度较大,多次重复操作可增加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破坏骨膜血运,增加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此外闭合复位尽管骨折复位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但是达不到生理解剖功能的要求,从而导致骨折对位效果较差。而切开复位则可减少对骨膜损伤及血运破坏,且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真正实现微创,能在直视下保护骨膜,并最大限度保护骨膜血运,避免重复操作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切开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闭合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切开复位能有效提高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磊,胡召云,匡文忠,等.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安徽医学,2011,32(4):460-462.
[2] 方琳,王厚成,吕世和,等.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25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699-701.
[3] 高洪辉,李秋霞.微创经皮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55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