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课改浅析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ed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一、情境激趣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用美丽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活泼动态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入教师为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学习《频数与频率》时,先播放一段足球比赛影片剪辑,学生看得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看完后问你最喜欢的足球明星是谁?然后播放由班长提前统计的50名同学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并提问:由上面的数据表表示方法,你能很快说出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吗?当发现不能很快说出来时,再投影有代表性的两种数据表示方式——表格和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二、过程再现
  
  教育的艺术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情感的闸门一旦开启,教师就要因势利导,使其在不断的激励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如:在七年级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事先让学生准备了用萝卜和橡皮泥做的正方体,一个模型只能截一次,截完后难以再还原使用,使多数同学只能截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全班仅有一个同学截出了五边形,六边形没有人截出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虽然我也用了一个较大的模型当场给学生展示了五边形、六边形的截法,但好多学生仍然截不出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过后我找到了与教材配套的“z+z”智能教育平台后,利用计算机当场给学生演示生动、直观,学生不光能看出怎样截才能利用到五个面、六个面截出五边形和六边形,更能明白为什么截不出七边形。
  
  三、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探索之路,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外角和》时,为帮助学生感知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我先投影一个六边形公园平面图,在图上作出这个六边形公园的各个外角,先让学生猜想六个外角的和为多少度。学生答案不一。这时又问:能不能将公园缩为一个点呢?这时六个角的和又为多少度呢?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当我利用动画展示将公园缩为一个点时,六个外角刚好形成一个周角。在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和思考中及时提出:若将六边形公园换为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它们的外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学生都争着回答。
  
  四、经历体验
  
  随着新教材实施,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探究,亲身实践成为学生学习主要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亲自操作探索,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了解了各种税收政策。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量、适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对我们的课堂起到优化作用,从而真正达到课改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从事地理课教学的教师,经常被下列问题所困扰: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不沾边;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浮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诱导他们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因此,有些人认为地理课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难教难学,费了好多神,吃了不少苦,而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从而对地理课教学望而生畏、丧失信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究其原因很多,但认真分析,根本原因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
期刊
地图的选用和引导学生读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新颖的地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产生想象和情感活动,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读地图能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效果。中学生思维敏锐、活泼好动、善于提问,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但是注意力不易持久,思想容易产生漂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就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挖掘学生学习上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好,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一、好的
期刊
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运用谈话法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师生互相交流,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融合起来获得的,因而能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思想品德课中要运用好谈话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课前要做好一个主题明确、条理清
期刊
科学就是用事实说话,如实地记录各种观察情况和测量数据是搞好科学探究的基本功,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科学研究都有记录,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坚持每天记录气象观测资料,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库,对气象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伽利略在观察天象的时候曾做过数年的记录,从而研究出天体运动的规律。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的作者周尧,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魏
期刊
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前是“知识在于积累”,现在是“知识在于检索”。知识检索能力逐渐成为政工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如何筛选有价值的网络资料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我们想要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并不一定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进行政工研究真正需要的。判断网络资料是否有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1、时间  我们判断一份网络资料时首先要看它的产生时间,
期刊
1993年第34届IM0预选题2(加拿大提供)是这样的:  设△ABC的外接圆半径R=1,内切圆半径为r,它的内接垂足△A’B’c’内切圆半径为p。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们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和从各种展览中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也少了些。因此,农村孩子十分珍惜每周一节目来之不易的美术课。在农村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心情我颇有体会。每当他们从课文中学到一点新东西,就想以自己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用薄纸印模捡来漂亮的各种画面纸片;有时还会利用农村特有的材料,如:用泥巴揉粘出各式雕塑,用树枝、野花搭配各种造型
期刊
使用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英语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吗?并非如此,这需要我们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走入英语多媒体教学误区,达到借助高科技手段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目的,我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理论学习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
期刊
摘要 “三项经常性”工作是武警部队建设最基础性的工作,它是一项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体现出细致、深入、广泛的系统工程,切实抓好“三项经常性”工作的落实,关系到部队的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保证。  关键词 经常性 质量 提高    经常性思想工作、经常性管理工作和经常性执勤工作是武警部队最大量、最主要、最经常、最艰苦的三项基础工作,是保持部队稳定、提高部队整体素质,增强部队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