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共生发展战略体系分析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不断优化,进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共生模式实现突破,促进构建全产业链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了产业内部上游以及跨界企业的合作共赢性。鉴于此,文章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共生发展战略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以此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共生;制造服务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10-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10.039
  1 产业共生发展策略目标
  1.1 产业共生发展思路
  新能源汽车属于高度创新型发展企业,其无法依照传统汽车行业的既定发展道路前进,需要不断探索新型发展道路,打造新型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借鉴其他新兴产业,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模式,构建产业共生的发展思路。其产业既要重视对研发进行综合创新,又要围绕集团化全局战略进行资源整合,推动协同创新,以汽车制造为核心,构建高度开放合作、共享跨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共生平台,通过产业升级带动企业实现更加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1]。
  1.2 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目标
  在产业共生的发展思路之下,就行业层面而言,要进一步构建全产业链以及相应的跨界合作模式,应用全球资源,不断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汽车业务,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以及相应的创新产业链。就新能源汽车企业层面而言,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其发展机制进行综合性改革,对核心技术开展创新攻关,深入探索全面新能源综合战略以及各类创新型企业发展策略,使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产业共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打造更加全面化、生态化的产品产业链、技术布局与服务,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跃式发展提供发展力量。
  2 提升关键技术的综合研发能力
  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是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构建多层次的研发体系,一方面要提升企业关键技术的综合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构建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共生综合发展策略更具凝聚效果的资源整合平台。
  2.1 构建多层次立体研发体系
  在电动化、生态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充分融合应用产、学、研联合模式,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构建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产品导入、技术攻关等各个阶段的全球化立体研发创新体系,进一步整合全球研发资源。
  在构建过程中,一是要将研发总部作为其核心,搭建协调的管理层,统筹制定创新型技术,提升技术创新资源的重要性,进行更具创新意义的综合管理。二是与其他国家进行联合研究,在主要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对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开展综合研究,形成高度创新型的研发体系前沿层。三是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校、学术机构展开合作,形成高度创新研发的综合研究体系,对关键性技术进行协同攻关。四是进一步将研发创新的现实成果导入企业生产基地,形成相应的创新体系应用层,完成新能源汽车从技术研发到应用的高度完整化闭环[2]。
  2.2 电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的最主要核心差别在于电池电控电机系统。电池及电机主要由供应商提供,而电路系统是车企技术的集中表现形式,且相应的产品、部件的检测标准以及实验验证水平也是车企核心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关键领域发展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使汽车企业在上述研发体系的支撑下持续性推进创新技术项目。
  从监控角度来分析,要通过充电、放电电流的综合管理以及动力控制与电池热管理、驾驶员意图解释与电量流量管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验证中心,大幅提升生产安全性,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
  3 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属于创新综合型产业,且涉及行业、领域相对较多,除了与整车制造密切相关的电池包以及相应的电控与测试标准等诸多核心技术需要保持高度的自主研发外,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其他配套技术进行综合性研究,进一步采取合作研发的方式,以下游终端需求带动上游企业进行更具功能化的发展,使产业共生体系得到更加优质化的构建。
  3.1 加快电池递进研发
  电池的电芯部分属于电化学领域,与整车制造具有较高的现实跨度,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以跨界合作模式为基础,从商业化电池逐步发展到先进电池,采用逐步推动以及递进的发展模式,并在商业化的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方面与诸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
  而在开展高镍、高能源密度三元电池以及相应的电热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综合研发过程中,诸如北汽等车企集团已经开始了与其他企业共同研发原模组电池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在保障电池及车辆安全的同时,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延长装车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3]。
  先进电池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汽车企业要发展其旗下的新能源公司,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与中科院等诸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进一步探索固态电池、相应的氢燃料电池等諸多创新型技术,以及高度纤维化的发展技术,充分依托其旗下的各类产业投资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广泛布局电子产业。
  3.2 突破电机电控技术发展瓶颈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各类技术不断更新与迭代,因此,在对电机电控技术进行研发时,要积极与全球领先企业开展研发合作,进而对电机、电力、电子设备等诸多电驱动力总成系统进行综合研发及生产,成立相应的合作公司,进而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进行综合研发及营销。
  在传感器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与国内外汽车电子装备领头企业展开合作,研发更为优质的传感器,提升电控核心部分的综合技术水平。在多方合作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着力突破企业的技术瓶颈。
  4 技术研发应用实例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建设和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不断明确及优化主流技术。举例来说,在电机技术构建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由早期的直流无刷电机以及永磁同步电机等诸多模式,逐步转变为当前应用的永磁同步电机,功率比、体积等诸多参数指标均取得了较为优质的现实进步。从电芯角度分析,由传统的铅酸锂、钛酸锂电芯转变为当今主流应用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电芯。就电池的包体技术而言,早期提出的能量电池+超级电容的技术,由于其超级电容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工作范围较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等避免,已经逐步被淘汰。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构建过程中,其稳定性相对较低等诸多现实因素使其同样在发展过程中被技术边缘化,而更优质的技术正在逐步被研发。
  同时,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驱动形式得到进一步转变,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分布式驱动模式进行综合应用,而智能驾驶汽车的普及也使得分布式驱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目前,在分布式驱动应用过程中,主流模式是轮边电机、轮毂电机两种模式,在相应的条件下能够实现自动泊车原地调头等诸多功能。
  5 结语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也是实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新的发展,需要在建立产业共生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与其他行业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明确产业技术发展路径与技术标准,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提升产业内部的创新性、完善性,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钰鑫.基于DEA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股权融资效率测评[J].商展经济,2021(1):43-45.
  [2] 郁秋荣.新能源汽车再生工程技术研究[J].汽车博览,2021(3):158.
  [3] 奉永月.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探讨[J].时代汽车,2021(5):159-160.
其他文献
摘 要:医院是开放性强、人口密度大的公共场所,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由于医院建筑物密集,弱势群体(病人)居多,贵重的医疗检测设备较多,安全风险较大,一旦发生火灾,很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做好医院消防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区块链理念,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医院消防应急管理模式,针对医院消防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希望为提高医院消防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摘 要: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体量较大,施工周期长,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工期延误或材料浪费,难以保障工程建筑的安全使用。为了更好地做好工程建筑的造价管理工作,应将BIM技术引入到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工程预算,确保工程建筑如期交付,并保障后续的运营安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造价管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广泛普及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信息技术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科学应用,推动了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转型,为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支持。文章结合大数据环境下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信息阐述,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大数据应用策略,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科学构建,推动石油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
期刊
摘 要:进入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了创新和转型。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我国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用电户对企业营销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及时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利用。文章围绕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电力营销服务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其服务优势,并提出了具体创新路
期刊
摘 要:线损是电力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基于电力营销信息化背景,利用信息化系统可有效改善线损管理效果,实现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文章基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发展背景,构建了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并针对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1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持,电力资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严重的电力资源浪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电力营销单位必须采取稽查监控手段,平衡电力需求和电力供给之间的关系,解决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文章围绕稽查监控技术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运用展开论述,阐述了稽查监控技术内涵,分析了稽查监控技术对于电力营销业务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稽查监控技术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相关单位和人员
期刊
摘 要:目前,BIM技术在国内建筑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以棠下电力运维监控中心为例,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将BIM技术与传统CAD软件进行对比,从BIM技术在规划选址、场地分析、建筑设计、建造施工以及相关维护与改造等方面,详细分析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BIM技术;综合应用;电力运维监控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随着包车客运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包车客运标志牌的规范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原有人工审批发放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秩序良好、行为规范、过程安全的需要,更不利于政府對包车企业的监管和宏观的掌控,特别是节假日期间以及游客出行的高峰期,人工审批的弊端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研究开发包车客运标志牌网上审核系统,实现日常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对于辽宁省包车标志牌的规范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
期刊
摘 要:电能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农村处于偏远地区,若无法保障其电能的供给,会严重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而配电网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农村电力管理部门应重视配电网的运行管理,确保配电网能够有效分配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运行管理;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绿色节能概念的不断普及和推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国家电网的建设进程也逐步向绿色、节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国家电网必须坚持绿色节能发展的理念,促进电能替代,不断扩大能源市场,实现能源之间的缺陷互补与优势促进,促进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文章对国家电网与能源发展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为清洁能源电网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国家电网;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