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阶段培养问题意识是完善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文中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大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方法,尝试建立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问题意识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探求新知的动力、终身学习的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我国各类人才的源泉和生力军,其问题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素质,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成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体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尝试探寻和建立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体系。
  
  一、立足学生发展,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基本成熟,“学习”已经是一个完全能够自主的行为。然而,目前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具体反映在:第一,学习缺乏主动思考,思维卷入程度相对较低。第二,缺乏个人见解,以模仿学习多见。这种现象背后的表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刨根究底,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匮乏。因为问题是思考的源头和动力,有了问题,思考了问题,才不至于盲从因袭,循规蹈矩。只有在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中,思想才会放射出智慧的火花,观点才会百花齐放,思维的依賴性和被动性才可能被彻底根除。笔者认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抱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心态,本着切实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尝试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舞台。
  
  二、立足教学资源,创设提问环境
  
  大学校园具有丰富的教学、图书、媒体等开放性资源。问题意识的培养,与这些资源的结合点是多方面的。第一,创设大量的问题情景。高校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地思考中度过45分钟,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加深思维的卷入程度,提高知识保持的持久性。第二,加大课堂提问的自由度。打破传统一言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生动起来,允许学生随时、大胆地提出质疑,而这一点需要许多高校教师去突破的。第三,建立开放性研究性课题。教师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建立课题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其在与科研课题的“对视”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注意保护大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认知同化的过程,只有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才比较容易觉察和同化学习内容。因此,要提升问题意识,高校教师必须从心理上解决学生对提问本身的焦虑和惶恐。
  
  三、立足能力开发,培养问题意识习惯
  
  问题意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变量,它的培养并非短平快,也非立竿见影,而是需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按照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循序渐进,经过长期训练和反复实践,最终纳入个体的认知和能力体系。因此,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一个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将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在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学内容之内,让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历一个“萌发—形成—稳固”心理全程。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旦问题意识转变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将渗透在认知过程的方方面面,反映在个体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表现出“善于思考”的思维模式和“勤学好问”行为习惯。
  
  四、立足情感投入,增强行为倾向
  
  情感对认知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情感的积极作用。大学生身心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一般具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因此采用“强化”的方式,保持情感的稳定和高涨,往往被高校教师所忽视。现代大学生多生于90年代,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历程,加强了他们对于“强化”的依赖性。因此,建议高校教师在进行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时,当学生表现出“好问”的行为倾向时,教师应该给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其从心理上对自己“提问”行为产生肯定、满足和信任的感觉,从而能够、愿意、也乐意在相应的场合中表现这种行为。而这一点,对于问题意识的稳定形成是相当重要的。
  
  五、立足素质教育,进行全程培养
  
  问题意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阶段由于中考及高考的缘故,问题意识作为一个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无关因素”,往往被无情地忽略掉了。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处于相对比较低迷的阶段,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水平也不容乐观。大学阶段基本不存在“应试”问题,学生的心理也真正意义上从考试的桎梏中脱离出来。因此,大学阶段应该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比较理想的时期。我们可以把四年的学习生涯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设定相应的培养目标。第一阶段,定位于问题意识的激发。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问题”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提问的自由度。第二阶段,问题意识的形成阶段。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置各种训练策略,加强情感的调节作用,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第三阶段,问题意识的稳定阶段。教师应坚持不懈,想方设法保持学生的“即得成果”,帮助学生最终形成“好问”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担负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以能力培养为原点,加强问题意识的激发、形成和稳定,以情感发展为契机的翅膀,促进问题意识培养梦想的飞翔。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成长在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90后,更具个性化,他们追求新鲜感,兼具独立性和依赖性,对各种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包容性.面对90后为主体的大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属于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强化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价值。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服务,其导向为就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本文对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创新  在高职教育工作中,英语教学占据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得以顺
我在苏州认识凌君武有很多年了。前几年我听说他从北京回来,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苏州。我们见面。他跟我说“归去来兮”。这四个字,本来是他创作的一幅水印版画的标题,当时说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刚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形式。大学生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能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加。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及创业的重要意义    2008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达到创记录的100万人,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更难的典型例证。据有关资料,我
“玛丽·西莱斯特”号(Mary Celeste)谈到1872年被人发现的“玛丽·西莱斯特”号,用“幽灵般的”和“让人不安的”等词汇来形容它似乎都不贴切。这艘双桅杆的商业帆船被发现
期刊
目的建立稳定分泌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诊断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最后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很多年,中学教学模式和理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作为新课改的热点区域,初中英语的课程化改革之路仍然处于艰辛摸索的过程中。众所周知,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则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这也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养成阶段,因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十分明显,教
喜欢宁静的日子,在画室的静谧与孤独中去沉思去追求灵感.尤其喜欢一个人去博物馆的感觉,目睹一件件器物和残片,倾听来自远古的对话,解读历史的只言片语,在无声中听到了有声,
[摘要]学术期刊编辑对拟刊用论文的修改应该有个“度”。文章通过对一些过度修改的具体表现做出了列举和分析,认为编辑动笔修改论文是一件应该慎重对待的事,切忌过“度”。编辑的“笔锋”所向,当有规矩,有原则。  [关键词]期刊 编辑 论文 修改 过度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59-02  学术期刊编辑对拟刊用论文的修改应该有个“度
1 儿童急性肾损伤定义rn2004年,美国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 group,ADQI)[1]制定了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定义,并制定了RI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