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融合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所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也更加契合当今信息时代发展新型人才的需要。联系思政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融合的必要性,从钻研教材挖掘隐性思政资源、提高计算机老师自身道德素养、优化思政课与计算机教学融合方式、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融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思政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48-02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着重培养,使培养的新型人才更加贴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践中老师可以将思政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思政教学资源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接受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并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知识、能力和素养等目标的顺利达成,学生也能获得更加健康和全面发展[1]。鉴于此,对思政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融合展开研究与分析。
   一、思政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融合的必要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与思政课相融合,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根本要求。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侧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而思政课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老师更深入地挖掘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在课堂上有效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接受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并顺利达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2)培养计算机新型人才的必然需要。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社会各领域获得飞速发展,并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对新型计算机人才进行培养时,也要将重点放在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上面,以更加契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3)中职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保障。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和行为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加强思政教育十分必要,实践中将思政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融合起来,可以结合网络对学生成长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采取极具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端正学生思想和规范学生行为,使之逐步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推动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1-2]。
   二、思政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深挖教材隐性思政资源
   充分挖掘和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潜在的思政资源,可以促进思政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现更深度的融合,并确保最终教学效果的体现。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材蕴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并且这些知识内容也包含许多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就可以依托这些隐性思政资源来实现,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就要在开展教学之前,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书本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将存在的思政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再经过可用资源筛选以后,将之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2]。以“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为例,该教学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特点及趋势,并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实践中要将这些内容与思政课有效融合在一起,就要对该单元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将欧洲发达国家计算机水平与我国的百度、阿里巴巴等成功案例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视我国计算机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还能够使学生树立危机意识,鼓励学生尽早成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用人才,最终取得知识和素养的双重收获。
   (二)做好课堂教学顶层设计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设计思政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相融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也会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并促进课堂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达成。而做好课堂教学顶层设计,就可以根据新时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对课堂教学知识、能力、素养等目标进行详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育指导方案,确保思政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相应时间、内容也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并取得知识、能力和素养协调发展。以“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为例,教学中通过顶层设计,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了解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遵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然后围绕知识、技能和素养等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以推动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和高效地展开,相应的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2-3]。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
   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计算机老师加强自身理论与道德修养,以对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如:上课守时、使用文明语言、上课不接听手机、文件分类整理等,可以引导学生对老师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和模仿,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等习惯。与此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最新计算机方面的讯息进行了解,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自身理论和政治素养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思政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融合教学中也能做到有的放矢,实践中还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信息和做出科学分析,使学生运用正确态度对待新生事物和社會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3]。    (四)创新优化思政课融入方式
   在思政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融合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确保提高最终教学质量。然而课堂教学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为确保教学方法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进行恰当选用,以推动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高质地进行。具体包含:(1)趣味话题导入,运用趣味话题引入思政内容,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对话题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与探讨,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以“网络信息的获取”为例,在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找寻自己想要的信息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如何在网络上以最快速度、最方便方法获得最多有价值信息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给出具体的关键词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有效掌握搜索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实例案例分析,借助实际案例,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就案例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让学生在自由表达自身看法中,对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和社会现象抱以客观态度,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为例,在完成新建、重命名、移动、删除等各种操作和方法教学以后,老师就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缺乏信息管理意识导致文件丢失案例,并让学生对导致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信息管理意识和文件规范有序整理习惯[3-4]。(3)开展小组合作,当今社会处处有竞争、处处需合作,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滲透共同协作、集思广益、不畏困难等思政内容,可以促进课堂学习任务更高效率地完成,以“演示文稿制作”为例,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设置具体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操作中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并且需要团结协作达成最终目标,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相应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与思政课相融合的过程中,也要对这部分内容引起重视。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学生学习和活动提供更多便利,各种不健康信息也通过网络开始泛滥,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思政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实践中要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严重危害性,并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实际使用网络也能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4]。以“网络生活”为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便利生活、轻松求职和购物等的同时,也要结合中职生沉迷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信息等现象,注重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以在学生思想上树立一道无形的防火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健康发展。
   本文是基于对思政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融合的研究,伴随着现代中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外,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达到知识、能力和素养协调发展的目标。而将思政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不仅与新时期中职教育要求高度地契合,还能够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实践中也要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实际,对书本教材潜在的思政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通过课堂教学顶层设计,使思政课与计算机基础教学保持高度融合,教学中借助趣味话题导入、实际案例分析、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渗透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理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教学效果,学生也能获得更加健康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探索思政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渗透[J].中文信息,2020(4):9.
   [2]刘颖.课程思政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与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9(21):94-95.
   [3]金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J].山东青年,2020(12):12-13,15.
   [4]文昕.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论文集[C],2020:76-77.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主要以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下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发展困境,其次从规划教学内容,挑选合适的教材、内化教学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模式、建设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下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策略,进而推动中职学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满足新
摘要:从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雷锋精神与革命文化的价值理念、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入手,探究雷锋精神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弘扬雷锋精神筑牢文化自信根基的最优路径,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推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入脑入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弘扬雷锋精神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雷锋精神;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摘 要] 新课标的颁布,将跨文化理解作为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职教材为基础,探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探索文化的多样性,增进文化理解,借助情景表演体验中外风俗礼仪,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中外企业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促进文化传播。通过教材有限的文化资源,思考有效培养跨文化素养的目标与
[摘 要] 随着不断攀升的社会关注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受到越来越多中、高职学校的重视。作为一所农村中职学校,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技能大赛中成绩并不理想。为了找出失败的原因,以期扭转现有失利的局面,以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加的酒店服务赛项为例进行深入剖析,针对现状对技能大赛进行反思并探究提高成绩的策略。  [关 键 词] 农村中职;技能大赛;酒店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要:从统一战线与党的领导的辩证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契合性,通过梳理分析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脉络,总结党领导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洞察党领导统一战线的深刻意蕴和精神实质,探索如何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问题,旨在继续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统一战线;党的领导;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1原03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为基层党校理论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基层党校理论宣传工作在新形势下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并且工作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基层党校理论宣传工作对新时代的适应性,应当积极对其进行创新。主要对新时代基层党校理论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行简单介绍,然后总结新时代下基层党校理论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基层党校理论宣传工作的创新
[摘 要] 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學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活跃性高低会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度,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在面对中职学生时,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活跃性进行激发,利用优化导入环节、优化教学语言、教学结合生活、组织小组讨论以及开展多样探究等方式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继而达到“以队带单”的目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关 键 词] 以队带单;
[摘 要]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读书的传统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为出发点,旨在让教师的教学符合教育部标准,培养更多优秀的中职技术人才,使得更多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将通过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和实施朗读的策略,与各位教师共同研究相关教学方式
[摘 要] 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贯穿护生教育教学全过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护理学基础;思政教育;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90-02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摘 要] 网络操作系统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综合了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能力的需求。教学内容涵盖了网络操作系统基本管理和核心服务器的架设,围绕“1+X证书制度”展开教学,以网络服务技术人员工作过程为学习主线,借助虚拟配置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情景体验式课堂,使学生掌握Windows server的基本理论、网络服务、活动目录等1+X证书考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