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者换个心情购买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者是否购买一件商品,不是因为商品本身贵不贵,而是认为值不值。“价值认可”是顾客体验的必要过程。
  有愉悦才有分享
  都说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却说很难体验到上帝的感觉。即便是销售人员热情、购物环境优雅且购物预算充沛,都不一定能保证消费者在消费之后有个好心情。
  在购物过程中或购买之后,消费者通常会经历以下几种心情:
  1.这件商品太值了,买完后特别高兴,恨不能马上与周围人分享;
  2.这件商品是近期要买的必需品,已经购买的只是在可选范围内相对较好的,但谈不上购物的喜悦感;
  3.这件商品能很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让人眼前一亮,但刚才提出的成交价还是有点高了,“肯定还有降价的空间”,一直心存疑虑,要么害怕吃亏,要么干脆就不买了;
  4.购买当时非常高兴,买后看到在其他地方同样的东西比自己购买的价格要低很多,或者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赠品,心里很不舒服;
  5.这件商品性能、外观、款式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价格也很合适,但一个不知名的商家,不知道质量有没有保证,纠结要不要买。
  如果说价格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物时非常关注的要素,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但是更多的时候,价格只是一个限制因素,消费者不会因为便宜而购买一件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产品,相反,如果消费者觉得一件商品很值,即便是价格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也会想尽办法突破价格的限制。比如很多女孩节衣缩食也会购买名牌包或手机。
  确切地说,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一件商品,并不是商品本身贵不贵,而是消费者认为值不值。而值不值完全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购买的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是购买一种感觉,对于一件消费频次不高的产品,这种价值感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当时是否购买;对于一件消费频次较高的产品,这种感觉直接影响后续的重复消费。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只有消费者产生了购买的愉悦感,他才会迫不及待地向身边人分享这种感觉,为品牌带来传播和口碑效应。
  放大价值感知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是“感性认知,理性消费”,即在确定产品品类和具体品牌时,具有很大的感性因素,但是具体决定在什么地方购买时,一定是选择价格最低的。
  所以消费者的“价值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本身及其销售过程所传递的价值,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程度,即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本身价值的认知;二是降低消费者对成本付出的感知。
  现实中,频繁的价格战、促销战,已经说明我们足够甚至过分重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此处不再赘述。后面重点讨论如何完成“价值认可”。
  再闲扯一句。在实战当中,你是否认真收集并对比过那些成交失败的案例?
  这些失败的案例通常有一个共同特征:成交前,没能让消费者感受你的专业。最可惜的是,终端人员敬业却不专业,与成交失之交臂。
  笔者想强调的是: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耐心服务、专业解读,是让顾客产生“价值认可”的完整过程。
  1. 当产品的功能产生矛盾时,及时强化信心
  消费者在购物时,经常遇到产品功能之间的冲突。比如汽车动力和省油之间的矛盾,商务休闲装偏正式还是偏休闲的矛盾。
  当消费者面对这样的矛盾时,往往会陷入纠结,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业务员如果以合适的理由,解决消费者矛盾的心理,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
  沙发床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对于小户型和年轻夫妇来说,在客厅里放一个沙发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平时可以当沙发用,有客人时展开就是一个床,满足了多方面的需求。
  但是沙发床在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在每个方面都不能最好满足的尴尬。比如,为了照顾睡眠硬度,沙发床的表面坐和躺的舒适感比纯沙发要差得多。优秀的业务员往往能从消费者的角度,找到解决消费者的心理矛盾的理由,比如:这款产品弹簧的形状是增加弹力的、优质海绵是增加弹力的,所以长时间坐着不容易累。
  2.更形象地阐述产品带来的利益
  消费者在购物时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导购人员一上来就喋喋不休地,用一大堆消费者听不懂的语言或专业词汇介绍产品优势,根本不考虑这些优势究竟对消费者有什么样的价值;再或者是用一些大而空的词语,说明产品如何适合消费者,其结果是讲了半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优势认识依然不深刻。
  而聪明的市场人员和导购员,总是能从消费者实际使用的角度阐述产品带来的利益,并通过引导消费者联想使用场景,让消费者切身感觉到产品的实际利益,进而成功增加产品的价值感知。
  3. 小改变满足个性化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形状、颜色、味道、气味、尺寸规格等物理属性总有不同程度的偏好,且消费类产品因为规模化要求很难做到完全定制,对于完全标准化产品,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型号和款式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对于非标准化产品来说,可以通过部分部件的定制,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小改变通常能让消费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家具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为户型大小和格局的不同,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总是受到尺寸和形状方面的限制,而消费者又想充分利用空间,并体现自己的品位,最后不得不遗憾地做出次优选择。
  在选购的过程中,如果有一家产品通过小范围的改变,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会极大地增加消费者对价值的感知。
  4. 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对于那些消费频次低,消费者短时间内又难以判断其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的产品来说,提供样品或现场实验,无疑是增加产品价值感知的有效途径。
  以板材家具为例,消费者无法从外观判断材料的好坏,对于密度板和刨花板的差别更是知之甚少。如果做出原材料的截面对比,则更容易让消费者增加对产品价值的认知。
其他文献
一、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证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学会对比试验的设置方法。  (二)能力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掌握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联系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2.通过改进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增强学生乐于创新,敢于质疑的自信心。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