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沈阳市道路数据来实现一种确定出行由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的确定方法。传统的最优路径规划与综合多因素的最佳路径结果往往有大的偏差。为了搜寻出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最佳路径,需要出行者的出行偏好结合多因素,找出最佳出行路径。本文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得出出行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层次分析;最佳路径;模糊综合评价;最短路
1、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单一的路径分析已经不能适应变化复杂的交通道路网,这时基于多因素的最佳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最佳路径选择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交通的通行效率,缓解城市道路网拥堵程度、提高出行者的通行效率 。目前,智能交通的概念继续深化,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和优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优化城市交通结构,选择最佳的出行路线,是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技术,也是城市交通问题研究的重点。
2、主要方法引入
据路网模型中数值属性和拓扑关系的改变与否,又可以把最优路径算法分为静态路网最优路径算法和动态路网最优路径算法。本文主要从最短路径和基于多因素的最短路径出发得出最佳路径。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单目标多因素问题,所以结合多目标决策方法来解决最佳路径确定问题是个很好的思路。最佳路径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①经济因素,②通行性因素,③舒适性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出行者的偏好来确定最终的路径。股我们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建立评价的某型,同时结合传统的最短路的确定的静态最佳路径结果来给出最终的最佳路径。
2.1 层次分析模型
3、实际数据仿真
本文选取沈阳市区11个地点作为网络的节点,抽象成网络图,如下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的不同路段的综合得分,这将作为分析最佳路径时,抽象网络图的各边权值。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最终得到的仿真最佳路径如下,比较贴合实际。
4、实验结果分析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在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路段得分,最后结合最短路径算法求解最佳路径,求解节点1沈阳北站到节点10东北大学与节点11沈阳理工大学之间的最佳路径,分析各个情形下的最佳路径如表2,表3。
结合上面两个表的1-10和1-11的路径确定,综合其他相关因素搜索出的最佳路径均是3-9-7-8.
5、总结
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能够很好地看出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静态最短路的方法能够比较合理的给出多因素下的最佳路径,跟接近实际的出行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海鹏,刘陪,申铉京,王玉. 实时环境下基于多目标的路径选择模型[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8.
[2]孙博,肖汝诚.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桥梁火灾风险评估体系[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1619-1625
[3]姜波清. 基于多因素分析动态路网最佳路径求解的算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4]齐广慧,黄荣刚,曾喆,万剑华. 基于层次分析法多因素定权的油气管道选线方法[J]. 测绘科学,2013,(05):122- 125.
[5]吴其昌,陈天泽,粟毅. 基于多目标模糊决策的最佳路径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05,(12):106-109+123.
[6]沈利兵,黄大荣,楚晓艳,赵玲. 基于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的路网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54-59.
作者簡介:王俊杰,男,籍贯:内蒙古,1980-11-12,职称: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
关键词:层次分析;最佳路径;模糊综合评价;最短路
1、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单一的路径分析已经不能适应变化复杂的交通道路网,这时基于多因素的最佳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最佳路径选择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交通的通行效率,缓解城市道路网拥堵程度、提高出行者的通行效率 。目前,智能交通的概念继续深化,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和优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优化城市交通结构,选择最佳的出行路线,是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技术,也是城市交通问题研究的重点。
2、主要方法引入
据路网模型中数值属性和拓扑关系的改变与否,又可以把最优路径算法分为静态路网最优路径算法和动态路网最优路径算法。本文主要从最短路径和基于多因素的最短路径出发得出最佳路径。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单目标多因素问题,所以结合多目标决策方法来解决最佳路径确定问题是个很好的思路。最佳路径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①经济因素,②通行性因素,③舒适性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出行者的偏好来确定最终的路径。股我们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建立评价的某型,同时结合传统的最短路的确定的静态最佳路径结果来给出最终的最佳路径。
2.1 层次分析模型
3、实际数据仿真
本文选取沈阳市区11个地点作为网络的节点,抽象成网络图,如下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的不同路段的综合得分,这将作为分析最佳路径时,抽象网络图的各边权值。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最终得到的仿真最佳路径如下,比较贴合实际。
4、实验结果分析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在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路段得分,最后结合最短路径算法求解最佳路径,求解节点1沈阳北站到节点10东北大学与节点11沈阳理工大学之间的最佳路径,分析各个情形下的最佳路径如表2,表3。
结合上面两个表的1-10和1-11的路径确定,综合其他相关因素搜索出的最佳路径均是3-9-7-8.
5、总结
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能够很好地看出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静态最短路的方法能够比较合理的给出多因素下的最佳路径,跟接近实际的出行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海鹏,刘陪,申铉京,王玉. 实时环境下基于多目标的路径选择模型[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8.
[2]孙博,肖汝诚.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桥梁火灾风险评估体系[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1619-1625
[3]姜波清. 基于多因素分析动态路网最佳路径求解的算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4]齐广慧,黄荣刚,曾喆,万剑华. 基于层次分析法多因素定权的油气管道选线方法[J]. 测绘科学,2013,(05):122- 125.
[5]吴其昌,陈天泽,粟毅. 基于多目标模糊决策的最佳路径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05,(12):106-109+123.
[6]沈利兵,黄大荣,楚晓艳,赵玲. 基于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的路网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54-59.
作者簡介:王俊杰,男,籍贯:内蒙古,1980-11-12,职称: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