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第一个给心脏插管子的医生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4年,医学家福斯曼出生于德国,因年幼丧父,在其全科医生叔叔的熏陶下,渐渐热爱起医生这个职业。1922年,18岁的福斯曼考入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在柏林一家医院当一名外科医生。在当时,福斯曼发现有很多病人因心脏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去世,这让他很难过。有什么办法能在不进行外科手术的情况下发现心脏疾病并尽早治疗呢?福斯曼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福斯曼夜以继日地查找资料,终于在一本图集上发现,一名法国医生用一根导管插入一匹马的颈静脉,然后沿着马的脖子一直向下,直到达马的心脏,并且马一直是活着的状态。福斯曼灵光一闪,认为把导管插入活着的动物心脏,动物没有生命危险,那么把导管插入人类的心脏,人类应该也不会有危险。这让福斯曼异常欣喜。然而,由谁来做试验的载体呢?
  慎重思考之后,福斯曼决定拿自己开刀。他找到医院的一名护士,想让其帮自己完成这次试验。那名护士得知后惊恐地拒绝了。要知道,在当时的医学水平下,任何用器物接触心脏的试验,注定要冒很大的风险以及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但福斯曼不放弃。
  1929年10月的一天,在福斯曼的恳求下,护士终于同意协助福斯曼。手术室里,福斯曼给自己上麻药,平静地切开自己肘部的静脉,护士则用颤抖的双手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慢慢推进福斯曼的身体。在导管将要到达福斯曼的心脏时,护士由于恐惧而跑出试驗室,中止了这场试验。
  无奈之下,福斯曼只得自己动手,将导管深入自己体内,直至到达右心房。随后,福斯曼冒着生命危险,带着插入心脏的导管,爬了两层楼梯,到放射科请人给他拍了一张x光片,并记录了心脏压力的变化及排血功能。这是世界上第一张心脏导管的X光照片。此后,福斯曼先后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九次试验,并拍摄到了极淡的右心造影照片。后来,他还进行了动物试验,并证明造影剂可以显示心脏的影像。
  多次试验后,福斯曼成功了。1931年4月,他撰写了题为《右心导管检查术》的学术论文,兴奋地将自己的成果公布于医院和医学界。他本以为会得到业界人士的探讨和试用,没想到自己却成为大家眼中的“疯子”,被医院辞退。福斯曼不得不中断研究,被迫担任了另外一家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
  二战开始后,福斯曼担任陆军外科医生期间,又不幸被美军俘虏,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监狱之路。幸运的是,两个美国医生被福斯曼的心脏导管术所吸引。在福斯曼的影响下,两个美国医生对他的心脏导管术进行了实验和技术上的改造,发展并完善了心脏导管术,通过心脏导管对心脏进行造影检查,终于使许多心脏疾病患者在病变前即获得准确诊断,从而得到及时救治,一些前所未有的心脏手术开始出现。
  1945年,福斯曼出狱重获自由后,才得知自己当年的心脏导管术并没有被湮没在茫茫医海中,这让他很是欣慰。不仅如此,历史也没有遗忘福斯曼,1956年,福斯曼和那两个美国医生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彼时,距离福斯曼进行心脏导管术已过去27年。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1920年,埃及王后诞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国王福阿德一世十分高兴,给儿子取名为穆罕默德·法鲁克。当日,福阿德一世在宫廷里大摆酒席,庆祝埃及未来接班人的诞生。酒席一连摆了三天,可见福阿德一世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  要执掌国家,没文化是不行的。五岁那年,法鲁克开始接受正规学习。他的启蒙老师是埃及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老先生教得十分賣力,希望能把这位小王子培养成将来堪当大任的国王。可惜,法鲁克有天生的
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吕雉从来不是正面角色:心狠手辣、残忍歹毒、不守妇道……这些不好的词汇统统可以用在她身上。可当一个女人褪去裙裾霓裳,穿上男人的钢铁铠甲时,就证明了一件悲伤的事情:她的眼泪早已流干。  年轻时的吕雉,也曾有一颗少女心。  她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一个盖世英雄,驾着七彩祥云来到她的面前,温柔地说一句“跟我走吧”。为了这个梦想,她拒绝了很多求亲者。这些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统统没能进入她的
一  魏征死后不到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狠狠砸掉这位贞观名臣的墓碑。  这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作为被后世传颂的君臣佳话,李世民向来以善待魏征闻名于后世,然而史书从来只说前半段,不说后半场。此前,由于痛感魏征的去世,李世民亲自为魏征起草碑文和撰书,给予魏征极大的哀荣。然而,君王的心意说变就变。  砸碑,始于李世民对魏征的多疑。  此前,魏征曾经向李世民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
我参加了一个青年聚会,无意中聊起“百年五四”这个话题,大家有个共识:现在的青年跟以前的青年相比,活得特别“怂”—明哲保身、息事宁人、避而远之、审时度势,身上没有那种“血性”了,看客、从众、自弃这三种心态越来越明显。我们总喜欢抱怨政府、體制、人心,殊不知社会滑坡正源于我们的不作为。木心先生有句话说得好,“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拾遗《一个国家
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已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但随着国力增强,原本还算精简的官僚机构也海绵吸水般膨胀起来。到高宗永徽年间,每年参加国考的人数不胜数,连候补官员也常常多达万人。唐代的考核标准是“身、言、书、判”四项。可前两项没有什么硬标准,第三项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能卡一卡人的只剩下“判词”这项了。因此,主持考务不是闹着玩的,稍失公允便会惹祸上身。但有个人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此人便是高宗朝的宰相李敬玄。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曾参加过“五四运动”,也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他让众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那种怪劲和倔劲。  这一年,北大组织招生考试,罗家伦应试。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考试时自信满满。说来也巧,他的试卷正好是胡适批阅,胡适看了他的文章后眼前一亮,大加赞赏。看一遍不过瘾,胡适又连续读了几遍,越读越感觉好,于是,他便记下了罗家伦的名字,并暗下决心把罗家伦招进北大。可当时考
苏东坡为人幽默,有时甚至会像孩子一样淘气。他的好友大通禅师是个道行高洁的老僧,据说别人到他的修道场所见他时必须先斋戒沐浴,而且女子不能进禅堂。苏东坡一向有平等精神,对大通禅师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  某次,他与一群人去逛庙,其中有一个青楼女子。苏东坡故意带着那个青楼女子向大通禅师敬拜,大通禅师很不高兴。苏东坡笑着说,倘若大通禅师肯将用来敲木鱼的木槌借给青楼女子,自己就立即写一首诗向大通禅师谢罪。大通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并立的“四大中兴之臣”,但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都是进士出身,而左宗棠一生未考中过进士,所以左宗棠常自称是“乙科入阁”。  其实左宗棠不笨。他自幼天资聪颖,20岁就考上了举人,可惜此后三次会试都榜上无名。心志很高的左宗棠气得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开始追求实用知识。除了务农教书,他以极大的精力钻研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等,无不涉猎,无不精通。  机遇都是为
一  胡适曾发表过一篇动情的演讲,题目叫《终生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讲述了爱迪生终生投身科学实验的事迹:这位科学家只要醒着,就无时无刻不在做实验,胡适因此尊称爱迪生为“科学的圣人”。  不知道胡适猛夸爱迪生的时候有没有想起,《红楼梦》里也有一位终生做实验的化学家呢?而且,论起做实验的狂热,此人更加夸张。  这位来自贾府的科学家,他为了一项在中华传承了上千年、无数人前赴后继却尚未实现的“航天事业”,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这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个化着烟熏妆、留着齐刘海的哪吒哼唱的“小妖怪之歌”。  这部动画电影上映不足一个月,票房已破40亿。影片主角哪吒本应是灵珠投胎转世,却阴差阳错成了魔丸转世。顶着宿命的“恶魔”头衔,世俗的成见和误解使他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熊孩子”,最后几经波折,哪吒脱去了熊孩子的特质,成为拯救众生的小英雄。虽然他因此失去了世俗的肉体,却保住了赤勇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