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制造业是中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批量化生产也日益得到关注,而工装已成为批量化生产密不可分的工具。为保证制造产品的精度及质量,更需要合理的对工装进行应用,故此,工装的设计及使用,是车间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更加有效的保证车间产品的加工精度,推动公司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工装的设计;质量控制;应用
1、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在市场中能否存活,有没有竞争力,就是看企业的产品质量如何,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塑造品牌的着力点,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控制。
虽然长期以来,皮带机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内供,提供给了神东的各个矿井,但现在的矿井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一个班的生产量都是上万吨,如果因为我们提供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影响生产,损失至少上百万元,而这些损失完全是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而避免的,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损失,产品的质量问题将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2016年煤炭市场低迷以来,神东集团鼓励各下属子单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皮带机钢结构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有質量才能有市场,质量赢得市场,诚信铸就品质。
无论是内供还是外供,产品质量的保证都是车间得以发展的长久之计。
2、工装对质量的保证
在机械加工中,工装包括的范围比较大,各种夹具、刀具、模具、辅具等都可以统称为工装,百度中对工装是这样定义的:(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机械加工过程全靠各种各样的工装配合辅助得以生产,本论文中提到的工装主要是指车间根据生产加工需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而自制的一些夹具、模具等。
在机械加工中,一套好的工装的设计及应用,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更是对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利用工装加工产品及零部件,产品的质量稳定,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确保产品最终的装配精度。
3、车间工装设计案例
神东集团皮带机钢结构车间由于生产产品的特殊性,一线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经常会制作一些简易的工装夹具辅助生产,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几种。
3.1上托辊架工装的设计
我车间的生产产品比较杂乱,一部整机的钢结构产品在上百种左右,每件产品在车间都要经过下料-打磨-组焊-焊接-打磨,方能成为半成品进入喷漆工序,如果所有产品采用人工划线组焊,则严重影响效率,并且人员素质不同,造成最终的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车间生产任务,对于大于二十件以上的产品,车间班组都是制作简易组焊工装进行钢结构件的组焊工序。
钢结构车间每年生产最多的就是上托辊架,原上托辊架组焊工装采用一种架体一个工装的设计方法,班组接到生产任务后先采用划线的方法组焊一个上托辊架,然后在根据这个上托辊架制作工装,具体方法是将上托辊架放到准备制作的工装平台上,利用各种材料固定中支柱、边支柱、横梁、底板、拉筋等部件的位置,主要采用卡、靠等方式实现部件的定位,原则是组焊后不能影响上托辊架的取出,更要保证上托辊架的每一个尺寸、公差的要求,制作好模具后试组焊五架、焊接完成后根据焊接变形余量调整工装,调整完成后再试组焊五架,焊接完成后根据图纸要求再次检验上托辊架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继续调整工装,直到完全符合图纸要求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钢结构车间全年各种上托辊架生产达到五万架以上,种类更达三四十种之多,每一种的数量少则二三十架,多则达到上千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每组焊一种上托辊架就需要制作一套组焊工装,目前的工装数量大约有三十多种,浪费原材料,浪费人工工时,并且受各班组人员素质技能的影响,制作出来的每一种工装的尺寸精度也是良莠不齐,大大影响了最终产品的精度。为此,我们设计加工了一套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
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是利用车间现有的下角余料制作工装的各类附件,工装底座利用带长孔的钢板制作,实现底座的伸缩以适应不同长度托辊架的加工。对于中支柱、边支柱的定位利用轴、套筒、紧固螺栓、定位块实现,套筒带动定位块在轴上左右移动、旋转从而实现中边支柱间距不同的调节,最终实现一套工装多种功能。详情见下图3-1-1和图3-1-2:
图3-1-1 原上托辊架组焊工装
图3-1-2 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
该工装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采用划线方式按照图纸要求组焊制作一件上托辊架;第二部:将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各螺丝拧松,将连接中、边支柱限位块的轴向放置上托辊架的反方向旋转,方便组焊好的上托辊架放置;第三部:将制作好的上托辊架放到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上;第四部:将连接中、边支柱限位块的轴转到上托辊架一侧,将各定位、限位块滑动到与上托辊架各附件靠紧,拧紧螺丝;第五步:取下上托辊架,上附件开始组焊;第六步:焊接后根据变形余量调整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定位块位置,组焊上托辊架;第七步:焊接完成后首检5件,合格后开始批量生产。
使用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前,各班组使用自制的简易工装,制作工装费时费力,有时只有三四十架上托辊架也需要临时制作一台简易组焊工装,每次使用临时自制工装加工的第一件都必须叫质检经理、质检员、技术员、班组长确认尺寸,经常出现尺寸误差大需要修改工装的情况,在工装制作者制作完成,首检后还需要修改的工装达到40%以上,自从使用了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后,每次使用之前只需调整到需要的尺寸,调整完成后按照质量手册要求首件检验,由质检经理、质检员、技术员、班组长确认尺寸合格继续生产,使用一年以来未出现首检后还需要修改工装的情况。此套工装操作简单,只需调整相应的螺栓即可实现使用要求,车间铆焊工及焊工只需要简单培训就可操作。 3.2重型折弯工装的设计
我车间生产的各种规格胶带机的钢结构件,有很多板材厚度为12mm的部件需要折弯,现有的折弯机只能折厚度为12mm以下的钢板,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果再购买一台合适的折弯机,花费巨大,且车间场地有限,购买后将会无地安放,经过研究讨论,发现现有的折弯机只需设计一套工装就可实现对12mm厚的钢板进行折弯的需要。为此在技术经理的带领下,我们设计加工了一台重型折弯工装。
该工装下胎具使用了厂区内废旧的钢轨,上胎具使用了已报废的折弯机上模;架体结构采用车间生产过程中剩余的板材料头加工;在架体上面安置滑动滚珠,减小移动附件时的阻力;在压力机上安装可以调节的行程开关,当成批量压弯时,上模触到行程开关后停止,这样可以保证压出附件的均匀性。
该工装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边角料放在折弯模上试压,当附件折弯到符合图纸要求时,将行程开关调到合适位置;第二步:将被折弯的附件放在折弯模上;第三步:启动上模下行按钮,当上模触到行程开关时,上模停止;第四步:启动上模上行按钮;第五步:将附件取出。
该工装的特点:
优点:1、实现厚度大于12mm以上附件的折弯,2、该设备可以折70°以下附件,3、大批量作业可以很好的实现统一性且精度非常高。
缺点:由于该设备为重型折弯模,被折工件厚度均在12mm以上,所以在架体设计上本身的重量也随之增加,搬运时略显笨重。
没有重型折弯工装前,车间对于厚度在12mm以上的板材的折彎只能去厂区内其他车间借用别车间的折弯机,这就需要在他们车间不使用折弯机的情况下我们方能工作,现在各车间设备在上班时间均是满负荷工作,我们往往只能在下班时间去借用设备,这样在一些紧急的项目上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生产进度,并且工件转用的过程也是费工费力。外车间的设备没有行程定位,工人每次对工件折弯只能凭借经验反复操作才能达到使用要求,使用了重型折弯工装后,小型工件一人即可完成折弯工序,大型工件两人也可完成折弯工序,批量工件由一人操作设备,一人放置工件,在两人配合的情况下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批量件及折弯精度要求高的工件,可以先用车间的废料确定好折弯角度,行程开关定位准确后,即可一次折弯成功。
3.3多功能导料槽钻孔工装的设计
车间每年加工导料槽的数量较大,每年导料槽附件钻孔数量约4000根,合计钻孔约50000个 。目前比较通用的加工方法是下好料后经过划线、冲孔、打孔,最后进行组装。
该加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加工效率较低。每一个附件都需要经过划线—冲孔—钻孔多道工序,并且每道工序需要浪费一个人力,每天平均钻孔200个,平均每天花费28工时;(2)加工精度不能保证。由于各组孔的定位都是通过人工冲孔钻孔来实现,在加工过程中就难免有定位不准的情况,划线画错位置、划线精度不够、冲孔位置不精确、钻孔时下钻位置偏离孔中心、任何一种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钻孔位置不对或者精度不够而影响最终的安装;(3)工人劳动强度较大。逐组孔都需要工人逐一对附件进行划线、冲孔的工序,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经过对几种型号的导料槽对比研究发现,无论是哪种型号的整机(目前车间加工的整机有B=1m、B=1.2m、B=1.4m、B=1.6m、B=1.8m),导料槽都是大同小异,导料槽附件的孔数量不一样外,孔距及孔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导料槽可以说是钢结构件中唯一能时间统一标准作业的工件了,为此,在几名钳工的协助下,制作了一套多功能导料槽钻孔工装,包括了导料槽面板钻孔工装和导料槽侧边角钢的钻孔工装。
多功能导料槽面板钻孔工装:
利用车间生产过程中剩余的下角料制作工装的各类附件,将槽钢作为底座,槽钢长度比面板长度长200mm,在槽钢两端四分之一位置顶部焊接两块钢板作为限位块,高度要超出槽钢50mm,模具面板事先根据图纸孔距尺寸打好,孔到面板上边的距离需和导料槽附件的孔位置一致,面板选择30mm厚钢板或者更厚的钢板,要保证紧固后面板不变形,在面板两端中心位置焊接两块竖板作为支腿,将支腿另一端焊接到槽钢凹面,支腿高度要保证面板与槽钢之间有10mm的间隙用来放置导料槽附件,面板顶端顶到槽钢顶端的限位块,在面板上部打两个孔,孔上焊两个螺母,拧紧螺栓后就可固定导料槽附件,方便加工大尺寸钢材时也可单人操作。
工装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工装固定到钻床工作台上;第二步:将导料槽附件放到面板与槽钢中间,保证附件顶端靠到槽钢顶端限位块上,附件一侧靠到面板一侧支腿上;第三步:将面板上两个螺栓拧紧,固定好附件;第四步:打孔;第五步:拧松螺丝,取下附件。
多功能导料槽角钢钻孔工装:
利用车间生产过程中剩余的下角料制作工装的各类附件,用一根采用划线打孔方式打好孔的角钢作为模具,孔距完全按照图纸要求加工,用一根80槽钢作为底座,两块厚度在30mm以上钢板及一块厚度在50mm以上钢板用来实现定位钻头及固定导料槽角钢附件,根据已打好孔的角钢模具确定定位模块位置,焊接好定位模块,用一块废弃车刀配合定位模块限制角钢的位置,以实现高效率精准打孔。
工装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工装固定到钻床工作台上;第二步:将导料槽角钢附件放到工装中钻孔位置,车刀放置到最靠近钻头的定位模块位置,角钢一侧靠到车刀上;第三步:将工装上螺栓拧紧,固定好附件;第四步:打孔;第五步:拧松螺丝,车刀换到下一个定位模块位置,重复第三、第四步,直到所有孔打好后取下附件。
使用了此套多功能导料槽钻孔工装后,工作效率提高了12倍之多,合格率更是大幅度提高,之前因为划线人员不小心看错尺子或者图纸尺寸导致的打孔错误无法使用而返工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质检人员也不需要每件工件进行检验,甚至是只需要在工装完成后进行首件检验,车间操作者自检也只需首检就行,不需要再每件自检。
4、结束语
人类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不断的创造,中国要发展,人来要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创造,文字、火药是创造,人工智能是创造,我们平时的一点点改善也是创造,创造来源于实践,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细心发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造无处不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就是在我们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创造中诞生、发展的。作为一名一线的员工,我们可以从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不断的尝试,在改变中创造奇迹。
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制造业再也不是廉价的代名词,过去的消费观念“价廉”更是悄悄的被“质优”所取代,工装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中国的制造业早日赶超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先进焊接工装夹具及其在机械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 李涛. 工程技术. 2016(12):00322-00323.
(作者单位:神东煤炭集团皮带机公司)
作者简介:范亚洁(1984), 女,2008年7月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在神东煤炭集团皮带机公司工作。
关键词:工装的设计;质量控制;应用
1、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在市场中能否存活,有没有竞争力,就是看企业的产品质量如何,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塑造品牌的着力点,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控制。
虽然长期以来,皮带机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内供,提供给了神东的各个矿井,但现在的矿井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一个班的生产量都是上万吨,如果因为我们提供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影响生产,损失至少上百万元,而这些损失完全是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而避免的,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损失,产品的质量问题将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2016年煤炭市场低迷以来,神东集团鼓励各下属子单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皮带机钢结构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有質量才能有市场,质量赢得市场,诚信铸就品质。
无论是内供还是外供,产品质量的保证都是车间得以发展的长久之计。
2、工装对质量的保证
在机械加工中,工装包括的范围比较大,各种夹具、刀具、模具、辅具等都可以统称为工装,百度中对工装是这样定义的:(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机械加工过程全靠各种各样的工装配合辅助得以生产,本论文中提到的工装主要是指车间根据生产加工需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而自制的一些夹具、模具等。
在机械加工中,一套好的工装的设计及应用,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更是对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利用工装加工产品及零部件,产品的质量稳定,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确保产品最终的装配精度。
3、车间工装设计案例
神东集团皮带机钢结构车间由于生产产品的特殊性,一线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经常会制作一些简易的工装夹具辅助生产,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几种。
3.1上托辊架工装的设计
我车间的生产产品比较杂乱,一部整机的钢结构产品在上百种左右,每件产品在车间都要经过下料-打磨-组焊-焊接-打磨,方能成为半成品进入喷漆工序,如果所有产品采用人工划线组焊,则严重影响效率,并且人员素质不同,造成最终的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车间生产任务,对于大于二十件以上的产品,车间班组都是制作简易组焊工装进行钢结构件的组焊工序。
钢结构车间每年生产最多的就是上托辊架,原上托辊架组焊工装采用一种架体一个工装的设计方法,班组接到生产任务后先采用划线的方法组焊一个上托辊架,然后在根据这个上托辊架制作工装,具体方法是将上托辊架放到准备制作的工装平台上,利用各种材料固定中支柱、边支柱、横梁、底板、拉筋等部件的位置,主要采用卡、靠等方式实现部件的定位,原则是组焊后不能影响上托辊架的取出,更要保证上托辊架的每一个尺寸、公差的要求,制作好模具后试组焊五架、焊接完成后根据焊接变形余量调整工装,调整完成后再试组焊五架,焊接完成后根据图纸要求再次检验上托辊架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继续调整工装,直到完全符合图纸要求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钢结构车间全年各种上托辊架生产达到五万架以上,种类更达三四十种之多,每一种的数量少则二三十架,多则达到上千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每组焊一种上托辊架就需要制作一套组焊工装,目前的工装数量大约有三十多种,浪费原材料,浪费人工工时,并且受各班组人员素质技能的影响,制作出来的每一种工装的尺寸精度也是良莠不齐,大大影响了最终产品的精度。为此,我们设计加工了一套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
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是利用车间现有的下角余料制作工装的各类附件,工装底座利用带长孔的钢板制作,实现底座的伸缩以适应不同长度托辊架的加工。对于中支柱、边支柱的定位利用轴、套筒、紧固螺栓、定位块实现,套筒带动定位块在轴上左右移动、旋转从而实现中边支柱间距不同的调节,最终实现一套工装多种功能。详情见下图3-1-1和图3-1-2:
图3-1-1 原上托辊架组焊工装
图3-1-2 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
该工装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采用划线方式按照图纸要求组焊制作一件上托辊架;第二部:将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各螺丝拧松,将连接中、边支柱限位块的轴向放置上托辊架的反方向旋转,方便组焊好的上托辊架放置;第三部:将制作好的上托辊架放到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上;第四部:将连接中、边支柱限位块的轴转到上托辊架一侧,将各定位、限位块滑动到与上托辊架各附件靠紧,拧紧螺丝;第五步:取下上托辊架,上附件开始组焊;第六步:焊接后根据变形余量调整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定位块位置,组焊上托辊架;第七步:焊接完成后首检5件,合格后开始批量生产。
使用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前,各班组使用自制的简易工装,制作工装费时费力,有时只有三四十架上托辊架也需要临时制作一台简易组焊工装,每次使用临时自制工装加工的第一件都必须叫质检经理、质检员、技术员、班组长确认尺寸,经常出现尺寸误差大需要修改工装的情况,在工装制作者制作完成,首检后还需要修改的工装达到40%以上,自从使用了多功能上托辊架组焊工装后,每次使用之前只需调整到需要的尺寸,调整完成后按照质量手册要求首件检验,由质检经理、质检员、技术员、班组长确认尺寸合格继续生产,使用一年以来未出现首检后还需要修改工装的情况。此套工装操作简单,只需调整相应的螺栓即可实现使用要求,车间铆焊工及焊工只需要简单培训就可操作。 3.2重型折弯工装的设计
我车间生产的各种规格胶带机的钢结构件,有很多板材厚度为12mm的部件需要折弯,现有的折弯机只能折厚度为12mm以下的钢板,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果再购买一台合适的折弯机,花费巨大,且车间场地有限,购买后将会无地安放,经过研究讨论,发现现有的折弯机只需设计一套工装就可实现对12mm厚的钢板进行折弯的需要。为此在技术经理的带领下,我们设计加工了一台重型折弯工装。
该工装下胎具使用了厂区内废旧的钢轨,上胎具使用了已报废的折弯机上模;架体结构采用车间生产过程中剩余的板材料头加工;在架体上面安置滑动滚珠,减小移动附件时的阻力;在压力机上安装可以调节的行程开关,当成批量压弯时,上模触到行程开关后停止,这样可以保证压出附件的均匀性。
该工装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边角料放在折弯模上试压,当附件折弯到符合图纸要求时,将行程开关调到合适位置;第二步:将被折弯的附件放在折弯模上;第三步:启动上模下行按钮,当上模触到行程开关时,上模停止;第四步:启动上模上行按钮;第五步:将附件取出。
该工装的特点:
优点:1、实现厚度大于12mm以上附件的折弯,2、该设备可以折70°以下附件,3、大批量作业可以很好的实现统一性且精度非常高。
缺点:由于该设备为重型折弯模,被折工件厚度均在12mm以上,所以在架体设计上本身的重量也随之增加,搬运时略显笨重。
没有重型折弯工装前,车间对于厚度在12mm以上的板材的折彎只能去厂区内其他车间借用别车间的折弯机,这就需要在他们车间不使用折弯机的情况下我们方能工作,现在各车间设备在上班时间均是满负荷工作,我们往往只能在下班时间去借用设备,这样在一些紧急的项目上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生产进度,并且工件转用的过程也是费工费力。外车间的设备没有行程定位,工人每次对工件折弯只能凭借经验反复操作才能达到使用要求,使用了重型折弯工装后,小型工件一人即可完成折弯工序,大型工件两人也可完成折弯工序,批量工件由一人操作设备,一人放置工件,在两人配合的情况下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批量件及折弯精度要求高的工件,可以先用车间的废料确定好折弯角度,行程开关定位准确后,即可一次折弯成功。
3.3多功能导料槽钻孔工装的设计
车间每年加工导料槽的数量较大,每年导料槽附件钻孔数量约4000根,合计钻孔约50000个 。目前比较通用的加工方法是下好料后经过划线、冲孔、打孔,最后进行组装。
该加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加工效率较低。每一个附件都需要经过划线—冲孔—钻孔多道工序,并且每道工序需要浪费一个人力,每天平均钻孔200个,平均每天花费28工时;(2)加工精度不能保证。由于各组孔的定位都是通过人工冲孔钻孔来实现,在加工过程中就难免有定位不准的情况,划线画错位置、划线精度不够、冲孔位置不精确、钻孔时下钻位置偏离孔中心、任何一种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钻孔位置不对或者精度不够而影响最终的安装;(3)工人劳动强度较大。逐组孔都需要工人逐一对附件进行划线、冲孔的工序,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经过对几种型号的导料槽对比研究发现,无论是哪种型号的整机(目前车间加工的整机有B=1m、B=1.2m、B=1.4m、B=1.6m、B=1.8m),导料槽都是大同小异,导料槽附件的孔数量不一样外,孔距及孔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导料槽可以说是钢结构件中唯一能时间统一标准作业的工件了,为此,在几名钳工的协助下,制作了一套多功能导料槽钻孔工装,包括了导料槽面板钻孔工装和导料槽侧边角钢的钻孔工装。
多功能导料槽面板钻孔工装:
利用车间生产过程中剩余的下角料制作工装的各类附件,将槽钢作为底座,槽钢长度比面板长度长200mm,在槽钢两端四分之一位置顶部焊接两块钢板作为限位块,高度要超出槽钢50mm,模具面板事先根据图纸孔距尺寸打好,孔到面板上边的距离需和导料槽附件的孔位置一致,面板选择30mm厚钢板或者更厚的钢板,要保证紧固后面板不变形,在面板两端中心位置焊接两块竖板作为支腿,将支腿另一端焊接到槽钢凹面,支腿高度要保证面板与槽钢之间有10mm的间隙用来放置导料槽附件,面板顶端顶到槽钢顶端的限位块,在面板上部打两个孔,孔上焊两个螺母,拧紧螺栓后就可固定导料槽附件,方便加工大尺寸钢材时也可单人操作。
工装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工装固定到钻床工作台上;第二步:将导料槽附件放到面板与槽钢中间,保证附件顶端靠到槽钢顶端限位块上,附件一侧靠到面板一侧支腿上;第三步:将面板上两个螺栓拧紧,固定好附件;第四步:打孔;第五步:拧松螺丝,取下附件。
多功能导料槽角钢钻孔工装:
利用车间生产过程中剩余的下角料制作工装的各类附件,用一根采用划线打孔方式打好孔的角钢作为模具,孔距完全按照图纸要求加工,用一根80槽钢作为底座,两块厚度在30mm以上钢板及一块厚度在50mm以上钢板用来实现定位钻头及固定导料槽角钢附件,根据已打好孔的角钢模具确定定位模块位置,焊接好定位模块,用一块废弃车刀配合定位模块限制角钢的位置,以实现高效率精准打孔。
工装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工装固定到钻床工作台上;第二步:将导料槽角钢附件放到工装中钻孔位置,车刀放置到最靠近钻头的定位模块位置,角钢一侧靠到车刀上;第三步:将工装上螺栓拧紧,固定好附件;第四步:打孔;第五步:拧松螺丝,车刀换到下一个定位模块位置,重复第三、第四步,直到所有孔打好后取下附件。
使用了此套多功能导料槽钻孔工装后,工作效率提高了12倍之多,合格率更是大幅度提高,之前因为划线人员不小心看错尺子或者图纸尺寸导致的打孔错误无法使用而返工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质检人员也不需要每件工件进行检验,甚至是只需要在工装完成后进行首件检验,车间操作者自检也只需首检就行,不需要再每件自检。
4、结束语
人类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不断的创造,中国要发展,人来要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创造,文字、火药是创造,人工智能是创造,我们平时的一点点改善也是创造,创造来源于实践,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细心发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造无处不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就是在我们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创造中诞生、发展的。作为一名一线的员工,我们可以从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不断的尝试,在改变中创造奇迹。
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制造业再也不是廉价的代名词,过去的消费观念“价廉”更是悄悄的被“质优”所取代,工装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中国的制造业早日赶超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先进焊接工装夹具及其在机械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 李涛. 工程技术. 2016(12):00322-00323.
(作者单位:神东煤炭集团皮带机公司)
作者简介:范亚洁(1984), 女,2008年7月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在神东煤炭集团皮带机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