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他交谈,时时听到有创意的想法,感受到智慧的火花,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学校从“零”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巨变,又让人们看到了他儒雅中透出的睿智和非凡领导力;十年的辛苦“耕耘”,让人们深切体味到他对职业教育的浓郁情怀。
他,就是浙江省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蔡新良。
走进浙江省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但见小桥流水,绿草如茵,教学楼鳞次栉比,实训楼功能齐全,生活区舒适方便……不过,12年前,学校并不是这个样子。追寻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发展轨迹,探索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壮大奥秘,你不得不将目光在校长蔡新良身上凝聚。作为一位善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正是他的一次次突破常规,才创下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让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浙江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抵押家产,迈开发展第一步
2000年,一纸调令将蔡新良从桐乡市重点初中桐乡六中,调入了嘉兴市服装学校。从一个不愁生源、不愁经费的市属重点中学,到一个师资良莠不齐、招生困难的职业中学,这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很难接受的事情,蔡新良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我想试一试,挑战一下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当时30出头的蔡新良,事业之心正跃跃欲试。
然而,困难远比他想到的大得多。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远不及现在,各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都严重不足,桐乡市政府也不例外——市政府拿不出钱来支持一所职业学校的发展。而没有资金,学校的发展无异于坐而论道、画饼充饥。
正在人们束手无策、为学校的发展“捏把汗”的时候,蔡新良却“神秘”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资金从何而来,除了学校一些老教师外,对于很多人来说,至今仍是一个谜。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蔡新良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底”。
“当时政府确实困难,我不能让领导为难,只能自己想办法。情急之下,我抵押了自己的家产,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了数百万。”他平静的讲述,却让记者吓了一跳:抵押家产,个人名义,数百万,这样的举措不用说当时,就是现在也是不可思议的,蔡新良的胆识与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等、靠、要,只能是死路一条;懒、怕、怨也于事无补。要在一个起点较低的基础上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注定要走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如何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只有背水一战。” 蔡新良说。
利用这数百万资金,蔡新良他们租了县前街煤机厂的培训大楼作为临时的办学地点,开始了学校发展壮大的第一步。
两年后,嘉兴市服装学校拥有在校生近800名,在编教职工48人,设置了服装、汽修、供用电技术等特色专业,学生就业足迹遍布桐乡、嘉兴、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许多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正当蔡新良满怀信心、继续着手大干一场的时候,新的挑战悄然来到了他的面前。
三校合并,结束“独立王国”
2002年8月,嘉兴市服装学校迁入桐乡市职教中心。
桐乡市职教中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所学校,而是由三所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组成,上设一个管理委员会。中心内的三所学校一直是“各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的法人代表和自己的管理理念。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这种结构模式和管理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发展中的矛盾靠一个管委会或一所学校的力量已经难以解决。
比如在学生管理上,职业学校学生难管理是众所周知的,三所职校近5000学生在一起,管理更是难上加难。当老师看到别校学生违纪时加以制止,学生往往不领情,甚至诘问:“又不是你们学校的,轮得到你管吗?”而一些重大违纪事件,往往会牵连到三所学校的学生,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一小部分学生也钻三校管理上的漏洞,在一些公共区域内“惹是生非”,给职教中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2007年,三校合并,真正成为一家。蔡新良被任命为中心负责人。如何重新整合原来三校各自的管理制度,如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让全体师生满意,成为摆在蔡新良面前的一大重任。
“三校合并,教师之间肯定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本着以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平稳过渡,和谐发展。”
三校合并后,蔡新良采用了校部二级管理模式,下设财贸与财经部、服装与艺术部、信息与机电部、旅游与烹饪部、升学预备部五个专业部,除校级领导教育局任命外,中层领导全部竞聘上岗。2007年暑假,蔡新良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通过竞聘产生了27名年富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层领导。为强化学校管理,各专业部不仅有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具体负责专业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派一名副校长兼任专业部主任,全面负责各专业部工作。政教、教务、实训等各条线上的工作,由各处室主任具体负责,处室主任向分管副校长负责。
蔡新良还带领着学校新的领导团队加强了制度建设,学校章程、各岗位工作职责、《结构工资实施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各类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纷纷出台。
校长办公室主任朱亚奇告诉记者:“蔡校长早就患有胆结石,两厘米左右,医生说如果休息的好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太累的话可能会复发。蔡校长为了学校的发展,基本上是从早上七点钟一直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学校上班时间最长的人。当时,累得胆结石复发了,也不告诉别人,自己白天来上班,晚上去医院挂吊瓶,全身心扑在了学校上。”
新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后要切实执行、有效实施才会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对于制度的执行,蔡新良严格要求。以教师请假制度为例,他几乎每天都会亲自检查,教师无故迟到、不请假的,一律严肃处理。
而在制度化的同时,蔡新良并未忽视人性化管理。“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学校对哺乳期女教师、家中孩子较小的年轻教师都给予了照顾。”朱亚奇说。
“一所学校一套领导班子,一种办学理念,一套管理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职教中心的大发展!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有积极整合各校优势,群策群力,学校才能焕发新的生机。”蔡新良如是说。
现在,三个“独立王国”已然不见踪迹,桐乡市职教中心的牌子不光外面响,更挂在了学校数千教职员工的心中。
练好内功,打造地方经济引擎
如今,40多岁的蔡新良年轻与成熟并重,活力与稳健兼备,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概括来说,这些年“内涵发展、服务学生”就是他的密钥。
内涵发展 “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学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接口,是教学工作与社会要求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蔡新良说。
为此,学校确立优先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改造发展商务外语专业、重点培育动漫专业、协调发展计算机、财会、旅游、汽修等与经济发展十分紧密的其他专业,突出十六字方针:“注重内涵、练好内功、适当调整、协调发展。”
课程改革是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有效手段。蔡新良带领教职员工“以需求为依据、综合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改革,合理确定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将课程分三个模块——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基本素质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为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必选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为任选课程。文化课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围绕专业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的拓展能力,适当降低基础理论的难度,强化专业核心技能,拓展专业相关技能,激发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在校本教材建设中,蔡新良发现教师缺少服装专业英语、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新设备的使用、新面料知识、零部件工艺、企业制板方法等方面的教材。为此,他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摸索和积累,编制了6种校本教材,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服务学生 “学生技能是本位,专业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满足社会对中职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需求。”这是蔡新良经常对教师说的一句话。
他非常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积极努力为学生发展、成才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通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学校有丰富的实训资源,除了实训大楼本身所拥有的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汽修实训室、服装实训室、烹饪实训室等校内资源外,还积极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实现了共建、共管。这些融教学、实践、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满足了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技能训练要求。
学校保证学生从入校开始,每个学期都至少有1个月的实训时间,从3年级开始下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学校全面开展“订单班”教学,迄今为止,学校先后与浙江省桐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芽芽集团、桐乡市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嘉兴市司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桐乡东兴商厦、桐乡港叶服饰有限公司、嘉兴港恒针织有限公司、桐乡雪迪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中辉皮草有限公司、桐乡国际大酒店、桐乡金伟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作举办了“订单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因此得到了保证,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完善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省内外的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近几年来,每年有2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在嘉兴市近三届职校生技能大赛上,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名列嘉兴市第一。由学校组队代表嘉兴市出征省第七、八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如今,蔡新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时间安排得更紧了,以至于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蔡新良感慨自己最幸福的时候是在晚上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他说:“那种心境真的很享受。”
他,就是浙江省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蔡新良。
走进浙江省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但见小桥流水,绿草如茵,教学楼鳞次栉比,实训楼功能齐全,生活区舒适方便……不过,12年前,学校并不是这个样子。追寻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发展轨迹,探索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壮大奥秘,你不得不将目光在校长蔡新良身上凝聚。作为一位善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正是他的一次次突破常规,才创下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让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浙江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抵押家产,迈开发展第一步
2000年,一纸调令将蔡新良从桐乡市重点初中桐乡六中,调入了嘉兴市服装学校。从一个不愁生源、不愁经费的市属重点中学,到一个师资良莠不齐、招生困难的职业中学,这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很难接受的事情,蔡新良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我想试一试,挑战一下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当时30出头的蔡新良,事业之心正跃跃欲试。
然而,困难远比他想到的大得多。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远不及现在,各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都严重不足,桐乡市政府也不例外——市政府拿不出钱来支持一所职业学校的发展。而没有资金,学校的发展无异于坐而论道、画饼充饥。
正在人们束手无策、为学校的发展“捏把汗”的时候,蔡新良却“神秘”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资金从何而来,除了学校一些老教师外,对于很多人来说,至今仍是一个谜。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蔡新良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底”。
“当时政府确实困难,我不能让领导为难,只能自己想办法。情急之下,我抵押了自己的家产,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了数百万。”他平静的讲述,却让记者吓了一跳:抵押家产,个人名义,数百万,这样的举措不用说当时,就是现在也是不可思议的,蔡新良的胆识与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等、靠、要,只能是死路一条;懒、怕、怨也于事无补。要在一个起点较低的基础上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注定要走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如何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只有背水一战。” 蔡新良说。
利用这数百万资金,蔡新良他们租了县前街煤机厂的培训大楼作为临时的办学地点,开始了学校发展壮大的第一步。
两年后,嘉兴市服装学校拥有在校生近800名,在编教职工48人,设置了服装、汽修、供用电技术等特色专业,学生就业足迹遍布桐乡、嘉兴、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许多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正当蔡新良满怀信心、继续着手大干一场的时候,新的挑战悄然来到了他的面前。
三校合并,结束“独立王国”
2002年8月,嘉兴市服装学校迁入桐乡市职教中心。
桐乡市职教中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所学校,而是由三所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组成,上设一个管理委员会。中心内的三所学校一直是“各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的法人代表和自己的管理理念。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这种结构模式和管理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发展中的矛盾靠一个管委会或一所学校的力量已经难以解决。
比如在学生管理上,职业学校学生难管理是众所周知的,三所职校近5000学生在一起,管理更是难上加难。当老师看到别校学生违纪时加以制止,学生往往不领情,甚至诘问:“又不是你们学校的,轮得到你管吗?”而一些重大违纪事件,往往会牵连到三所学校的学生,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一小部分学生也钻三校管理上的漏洞,在一些公共区域内“惹是生非”,给职教中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2007年,三校合并,真正成为一家。蔡新良被任命为中心负责人。如何重新整合原来三校各自的管理制度,如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让全体师生满意,成为摆在蔡新良面前的一大重任。
“三校合并,教师之间肯定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本着以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平稳过渡,和谐发展。”
三校合并后,蔡新良采用了校部二级管理模式,下设财贸与财经部、服装与艺术部、信息与机电部、旅游与烹饪部、升学预备部五个专业部,除校级领导教育局任命外,中层领导全部竞聘上岗。2007年暑假,蔡新良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通过竞聘产生了27名年富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层领导。为强化学校管理,各专业部不仅有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具体负责专业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派一名副校长兼任专业部主任,全面负责各专业部工作。政教、教务、实训等各条线上的工作,由各处室主任具体负责,处室主任向分管副校长负责。
蔡新良还带领着学校新的领导团队加强了制度建设,学校章程、各岗位工作职责、《结构工资实施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各类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纷纷出台。
校长办公室主任朱亚奇告诉记者:“蔡校长早就患有胆结石,两厘米左右,医生说如果休息的好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太累的话可能会复发。蔡校长为了学校的发展,基本上是从早上七点钟一直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学校上班时间最长的人。当时,累得胆结石复发了,也不告诉别人,自己白天来上班,晚上去医院挂吊瓶,全身心扑在了学校上。”
新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后要切实执行、有效实施才会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对于制度的执行,蔡新良严格要求。以教师请假制度为例,他几乎每天都会亲自检查,教师无故迟到、不请假的,一律严肃处理。
而在制度化的同时,蔡新良并未忽视人性化管理。“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学校对哺乳期女教师、家中孩子较小的年轻教师都给予了照顾。”朱亚奇说。
“一所学校一套领导班子,一种办学理念,一套管理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职教中心的大发展!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有积极整合各校优势,群策群力,学校才能焕发新的生机。”蔡新良如是说。
现在,三个“独立王国”已然不见踪迹,桐乡市职教中心的牌子不光外面响,更挂在了学校数千教职员工的心中。
练好内功,打造地方经济引擎
如今,40多岁的蔡新良年轻与成熟并重,活力与稳健兼备,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概括来说,这些年“内涵发展、服务学生”就是他的密钥。
内涵发展 “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学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接口,是教学工作与社会要求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蔡新良说。
为此,学校确立优先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改造发展商务外语专业、重点培育动漫专业、协调发展计算机、财会、旅游、汽修等与经济发展十分紧密的其他专业,突出十六字方针:“注重内涵、练好内功、适当调整、协调发展。”
课程改革是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有效手段。蔡新良带领教职员工“以需求为依据、综合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改革,合理确定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将课程分三个模块——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基本素质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为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必选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为任选课程。文化课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围绕专业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的拓展能力,适当降低基础理论的难度,强化专业核心技能,拓展专业相关技能,激发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在校本教材建设中,蔡新良发现教师缺少服装专业英语、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新设备的使用、新面料知识、零部件工艺、企业制板方法等方面的教材。为此,他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摸索和积累,编制了6种校本教材,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服务学生 “学生技能是本位,专业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满足社会对中职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需求。”这是蔡新良经常对教师说的一句话。
他非常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积极努力为学生发展、成才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通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学校有丰富的实训资源,除了实训大楼本身所拥有的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汽修实训室、服装实训室、烹饪实训室等校内资源外,还积极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实现了共建、共管。这些融教学、实践、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满足了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技能训练要求。
学校保证学生从入校开始,每个学期都至少有1个月的实训时间,从3年级开始下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学校全面开展“订单班”教学,迄今为止,学校先后与浙江省桐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芽芽集团、桐乡市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嘉兴市司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桐乡东兴商厦、桐乡港叶服饰有限公司、嘉兴港恒针织有限公司、桐乡雪迪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中辉皮草有限公司、桐乡国际大酒店、桐乡金伟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作举办了“订单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因此得到了保证,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完善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省内外的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近几年来,每年有2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在嘉兴市近三届职校生技能大赛上,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名列嘉兴市第一。由学校组队代表嘉兴市出征省第七、八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如今,蔡新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时间安排得更紧了,以至于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蔡新良感慨自己最幸福的时候是在晚上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他说:“那种心境真的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