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温暖文化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发展。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提出了“让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拥有机会,人人都体验欢乐与成功”的办学理念,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致力于构建温暖文化,力求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真正做到了“让办学理念落地”。
  人人都得到尊重
  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把人心管好,把人心聚集起来,保持教师持久的工作热情。为此,莱山一中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诚心实意为教师服务,真正做到用心去管理,通过关心、尊重、激励、公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践送到教师的心坎上。2014年妇女节,学校改变了以往评选“十佳女教工”以及发放礼品的做法,而是为每位女教工送上了“贺卡和鲜花”,祝福遍布了校园,感恩洒满了心田。5月9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李瑞福校长给全校教师做了一场关于“孝道”的讲座,并为每位教职工送上“送给母亲”的两份礼物,老师们感恩之心溢满心间。
  2015年的“三八”妇女节,学校在送上鲜花祝福的同时,还送给老师们两本书——《做好自己的每一天——优秀员工一月成长课》《好老师的10堂必修课》,体现了学校对老师们精神成长的关怀。老师们对照事例,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以致用,在得到温暖的同时,提升自己,成就卓越。
  另外,莱山一中有一本征文集《我的学校我的家——一中印象》,书中记载了学生们的成长感悟,也记录了老师们在学校大家庭中感到的温暖。
  人人都拥有机会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莱山一中于2014年起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导师指导,导师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学业进步,形成了“学科渗透、全员育人、全面覆盖、全程管理”的德育工作体系。
  莱山一中2000多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导师,都专享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例如,面临高二选课走班,杨洋同学一脸迷惘地来到导师的办公室,商量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有了导师的分析建议,她感觉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办法。
  “真诚的交流,心灵的对话,‘一对一’的服务,让教师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各种动态,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也让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受到自己特殊的重要性以及人世间坦诚交流的美好,师生间的信任自然达成。”李瑞福校长如是说。
  一个个贴心导师——全员的导师组织 学校建立了年级导师组和班级导师组,每位导师都有相应的导师组,有组织有分工,齐心协力开展工作。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莱山一中在导师分配上的做法是:每学年初,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业情况,结合班教育组导师的任教学科和个性特长,为每位导师确定5至6名学生,结成对子。
  一本本成长档案——互动的教育形态 高二(3)班的杨清同学在其《成长档案》上这样写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小蓝本,它记录的是师生间的情谊,传递的是爱与温暖。”学生口中的“小蓝本”,就是莱山一中导师制用于师生交流的《学生成长档案》,它在师生间架起了传递情感、解除疑惑的桥梁,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教育形态。
  互动的教育形态,包括教育生活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养成这两大教育活动中,师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实现了全方位的互动。这种互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建立起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点点悄然变化——多赢的育人效果 每位导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订、落实成长计划,解决心理困惑,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感,与他们一起探讨学习方法、规范学习习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导师也悄然更新着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着自己的教育行为。莱山一中“导师制”,搭建起改善师生关系的平台,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导师在互动中提升。
  人人都体验欢乐与成功
  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得到了贴心的指导和最好的发展,教师也在各方面有所提升。学校周敏老师深有感触:“与学生的贴心对话,往往让我重新审视我的教育观,审视我自己,审视我的生活和学生;在这种审视中,我自己也慢慢地成熟起来。”
  “共同的发展目标”是莱山一中导师制的价值所在。通过导师制的全面实施,莱山一中逐步实现了“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富有爱心、教育民主”的教师发展目标和“习惯优秀、素质优良、富有爱心、富有责任”的学生发展目标。在教师师德师能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师生的共同发展中实现了学校的发展。
  莱山一中把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第一资源,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温暖文化”,营造和谐校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育人,正以高昂的姿态书写着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我们每天出门前,习惯于站在衣橱大镜子前照一照,自己今天穿的衣服是否搭配恰当、是否穿着得体有老师的气质。这样做,不只是让自己让别人赏心悦目,更是一种礼节,是一种修养,是对别人的尊重。但是我们往往慨叹不怎么会搭配,无论是色彩还是款式,于是我们常常说,我们不缺衣服,但是我们缺少审美。因为小时候没有受过审美教育。我们迫切希望能提高生活品质,即使穿旧衣,也依然很美。所以,生活离不开审美。  一、审美是一种有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正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腰鼓、太极扇、剑术等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成为该区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中,第55中学琥珀名城学校是传统腰鼓特色学校,学校设有腰鼓工作室、鼓文化教室,并编写鼓文化教材,开设腰鼓培训课,把腰鼓文化融入素质教育中。图为该校学生在大课间打腰鼓。  摄影报道/解 琛
理念解读  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创校以来,我不断就这两个基本问题追问自己。在追问反思过程中,办学理念逐渐清晰。2014年我最终提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线,共筑师生成长的幸福”这一办学理念。“寻找”,是指学校层面探索提出办学理念的过程,又是指学生成长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适合自己”,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层面,办学思想与学校实际情况及特色项目契合;另一
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在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节日来临之际,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加拿达外国语学校组织举办了“Happy Halloween”的万圣节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表演让万圣节没有一丝恐怖感,反而是动感十足,信心十足,充满阳光、时尚气息。各种闯关游戏也让参与的师生及家长脸上洋溢着刺激、幸福、快乐的笑容。  摄影报道/柳佳宜
提 名 奖:孙 影  所在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职 业:教师  推荐单位:新教育研究院  颁 奖 词:  孙影,教授、博士,一位爱读书的妈妈,一位智慧型的妈妈。她举办了“教师读书会”“大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读书会”,既为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也为让更多的人走上自我成长的阅读之路。因为她认为,中国式父母,不缺乏对孩子的爱,缺的是爱孩子的能力;不缺乏说教,缺乏的是以身作则;不缺乏先进
“探秘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项目中,活动以化学发展史为背景线索,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依托在科学史的背景下,体现阅读的思维活动,并注重从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重视模型建构,通过搭建和绘画等方式外显学生模型建构的过程与结果。  本文以本项目任务一为例,介绍“认识水分子,构建分子模型”项目的实施策略。  一、任务一的地位及活动  项目“构建微观模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旨在让学生从两方面认识物质。(1)物质是由微
我国教育有一种偏向,就是过分注重智商培养,而忽视了情商培养。简单地说,情商就是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真正具备团队合作能力,需要强烈的公正意识和平等意识。一个团队领导,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个团队注定会成为一盘散沙,即便表面上一团和气,也很难做到同舟共济;一个团队的成员,如果不能辩证看待别人的优势与劣势,就不懂得包容他人的缺点,与其他人共同努力。 (摘自2016年8月8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省青岛河西小学位于张村河畔,地域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灿烂。在这里,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学校始建于1928年,80多年的历史传承,使得该校师生养成了“包容悦纳”的良好品质。青岛致力打造海洋特色教育,河西小学的“水滴文化”因势而生。学校秉持“滴水穿石”的拼搏精神,不断地丰富该校的文化内涵,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重视“水滴文化”中的“融合”品质,共同营造和谐、团结的教学氛围。以“包容
当下,全国不少地方都进入了“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新时期。该模式把教育的功能定位在发展而不在选拔上,较好地诠释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原则。但是,“一贯制”学校与单一的小学或中学相比,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需要完善的问题:一是学校人多、物多、事多,加上中小学教育规律不同、教师层次不同,加大了管理难度;二是在这样的学校里,6到15岁的学生同处一校,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小学阶段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教育灵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会沟通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体。研究大学生网络游戏状况,一方面有利于了解与解决游戏人群主体结构,更有利于以此为基础研究青少年与成人的网络游戏的存在的关系。大学生上网的时间逐年增加,上网原因各不相同,徐州工程学院以调查小组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和拦截式调查,分析他们接触网络游戏的原因以及过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就教于读者,也希望能够给学校改善教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