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9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或胃肠起搏细胞。其能够生长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胃和小肠多见,其次为结直肠。GIST的发病机制与c-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alpha,PDGFRA)的活化突变有关。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最终靠病理学确诊,而病理诊断取决于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必要时可行基因学分析,其中CD117与DOG1的表达有助于特殊基因型GIST的诊断。目前GIST在治疗上以外科手术联合靶向治疗为主要方案,近年来随着新型手术器械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特异性抑制kit、PDGFRA和bcl-al,于2001年批准使用。而舒尼替尼与伊马替尼比较而言,作用靶点更多,是GIST的二线药物,二者作用机理类似。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在对GIST的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中有显著疗效,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中代表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增长,GIST耐药逐渐成为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GIST的发病机制复杂,基因突变的种类多样,所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所制定的特定治疗方案更为重要。危险度分级被广泛应用于判断预后和指导分子生物靶向治疗。本文就胃肠道间质瘤现阶段的诊治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在回路仿真需要发动机、执行机构、传感器的实时模拟,论文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导叶执行机构的实时建模技术。根据执行机构的设计参数以AMESim建立其数学模
十二指肠间质瘤是常见的十二指肠原发肿瘤.目前的研究多将十二指肠间质瘤视为消化系间质瘤的一部分进行.但因为十二指肠有着特殊的位置和重要脏器毗邻,故其诊断和治疗有着一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长期误诊为前列腺肿物的直肠间质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