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y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是人类所向往与追求的,音乐是表现美的手段,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精神上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
  审美感受能力是人们进行一切审美、创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整个审美能力中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是审美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得以萌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通往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席勒说过:“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急迫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會唤起洞察力的改善。”所以,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孩子能对美有感受能力。在语文学科中,美是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能否及时地、敏锐地感受它、发现它。如果学生缺乏审美感受能力,那么,即使是最动听的音乐和最美的绘画也不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是后天通过审美教育培养的结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各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很不一样。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尽可能多地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转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强感知强度,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体验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引领学生想象美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同样充满着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小学生受生活圈子限制,要善于引领他们去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自觉陶冶在美的情景中,激发其潜藏的审美萌芽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延伸课堂生活,让学生在较为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的驰骋想象,开拓他们的审美创造空间。比如,让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的美文,参与一切能参与的活动。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在音乐欣赏去感觉美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的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感情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这就是说,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例如:一曲《十面埋伏》,学生听了以后,就会想到许多战斗场面,想到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画面,也使学生想到:“两军对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弯声,人马辟易声”等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那种抒情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的想象力无边无际,有时或许悟出某种哲理来。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有的学生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就不为命塞时而气馁,反而要扬起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即革命的阶级要战胜反动的阶级,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一切都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 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
  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故而音乐课堂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如听赏《春节序曲》,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对联、年画、小灯笼等,让学生先说出其用途及所用的特定氛围及时间,再说出在春节时人们的心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春节序曲》将会以什么情绪、什么形象表现音乐,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
其他文献
企业激励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直接关系,目前,我国非上市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效益低下现状与其激励约束机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股权激励机制是一种
2011年,145万亩土地供应确保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及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需求.2012年,随着新增7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任务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土地需求在去
针对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漏或溢流问题,研究了井下液面监测与自动灌浆系统,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程序控制井筒内的液面位置,使井内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始终维持平衡或
摘 要:伴随近些年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提升,使得多媒体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也在逐渐的凸显出来。其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作用的发挥是最为明显的。对此,本文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科目教学为立足点,通过对当前多媒体技术在该科目教学中重要性的分析,从而就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等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中职计算机教学;新研究  随着近些年我
摘 要:课堂是知识的课堂,但不能仅仅成为充满知识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地位之所以不可取代,就在于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事实上,当前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了。当前的课堂中,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不断地教育教学实践,人们也发现,当前的课堂不仅是知识课堂,还是能力课堂、情感课堂。本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温情”
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金融理财的意识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逐渐提高了对金融产品的要求,人们需要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理财方式.因此,互联网金融得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长远发展,
作者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社会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需求以及笔者所在院校学生与教学的基本情况,对医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作出分析研究。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rn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高耗能、环境污染严重的增长模式,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自然系统的水文循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