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之后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筱弋踩着上课铃声快步走进嘈杂的教室,在坐下之前无意中一眼瞟见同桌101分的数学试卷。听说这次卷子出得很难,能考到80分就已经算很不错了。眼神中略带着羡慕和嫉妒筱弋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正好接过从课代表手中分发下的数学试卷。她闭上眼,深呼吸,接着缓缓翻开试卷……当她睁开眼的一刹那,那用红笔批上的血红的“24”灼痛了她的双眼。筱弋没有勇气再去面对那些面目狰狞的红叉下面的错题,索性一把将试卷塞进桌肚,拿出语文书开始晨读,想要将那些因为“24”而带来的烦躁心情驱散净尽。
  周围的喧闹声逐渐盖过了筱弋的读书声,同学们都在兴奋地讨论着分数,她不禁厌恶地皱起眉头。也有些同学来询问筱弋的分数,但她只是像没听见似的读着那篇已经读得麻木的《赤壁赋》,把他们不解的目光和自己卑微的自尊都抛在脑后。从同学们说话声中不时蹦出的“104”“86”“65”等数字中,筱弋已经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的分数无疑是最低的,那么就不必去了解别人的分数了——因为别人的分数再怎么低,对筱弋来说也只会是一个讽刺。
  “真是漫长的上午。”筱弋刚回到家中,一边搓着冻麻掉的手,一边无奈地在心底抱怨着。望着窗外被风吹弯了腰的树和那些摇摇欲坠的枯黄树叶,她竟也能感觉到寒意。冬天真的是越来越冷了,即使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帽子、手套、围巾,还是会手脚冰凉。想到这儿,筱弋忽然感觉到有一团暖暖的东西在她的脚边,低头一看,原来是兔子小黑。筱弋笑了一下,随手抱起小黑毛绒绒的身子,对上它的大眼睛,“你长这么多毛,不会怕冷了吧?”她自顾自地说着,也不管小黑是否听得懂。
  吃过饭以后,筱弋觉得身子稍微暖和了一些,心情也不像上午那么沉重了。可当她看见一脸稚气的邻居小男孩用自豪的声音向他的母亲大声说着自己考了一百分,期待着母亲的表扬时,心里就像是被不知从哪儿来的巨石压在心口,堵得难受。她又想起那份轻飘飘却又有千斤重的数学试卷。于是她狠狠地关上了房门,仿佛这样就能把小男孩的笑脸、他母亲的夸奖以及自己得了24分的事实一起关在了门外。
  筱弋顺着墙边蹲下,轻叹了一口气,呼出的白雾蒙上了她的眼镜,模糊了她的视线。还有好多学科的成绩没有报,既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那就一切听天由命好了。她就这样靠着冰冷的墙壁睡去,有时候睡觉真的是一种很好的逃避方式,可以什么都不用去想。
  可能是睡得太长的缘故,筱弋到了教室依旧觉得脑袋昏沉沉的,犹如梦境。恍惚间仿佛听见语文课代表说,语文成绩下来了,想知道的人可以去办公室看。筱弋用食指揉了揉太阳穴,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向办公室走去。
  语文老师正在翻阅卷子,眉头紧锁,貌似这次班上语文考得很差。筱弋犹豫着上前,小心翼翼地问:“老师,我……看下,分数。”“哦,筱弋啊。”老师从众多的试卷堆中抬起头来,望了筱弋一眼,开始帮她找试卷,没多久便找到了。“116分。”最高分是125分,筱弋算是中上等的分数,却离最高分也有不小的距离。
  语文老师拿着筱弋的卷子,好看的眉毛又皱紧了些,“以你的功底,起码可以考到130分的,筱弋这样下去不行呐,要努力……”她不停地说着,筱弋却只盯着自己的试卷,一句也没听进去。老师终于说完了,筱弋便拿着自己的卷子,道了声谢谢便径自走回了教室。她看着那张卷子,冷笑一声……本来筱弋也认为自己可以考到130分的。
  这时,班长拿着成绩单走进教室,开始读成绩。筱弋讨厌这样的形式,感觉就像是洗澡堂中的人们,赤裸裸地互相面对着。筱弋的学号是15,所以很快读到了她:116、24、79……果然,不出所料的,差。但记录到“36”这个数字的时候,她愣住了,因为它正对着的科目是物理——筱弋自信满满至少可以考到60分的科目。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坚信是班长读错了。
  终于挨到全班成绩都读完的时候,筱弋抓住班长的胳膊问:“我的物理多少分?”“36。”班长略寻找了一下就报出了这个数字,然后望着筱弋呆滞的表情又重复了一遍。那声音虽然不大,却依然刺痛了她的耳膜。她就这样呆坐在位置上,又想起来一个数字“65”,那是她的名次。还有要说的是,全班66人。坐在班级最中间第二排的筱弋觉得鄙视的目光从四面八方箭一般地朝她射来,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却发现同学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自己。
  筱弋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最后一堂课的。整个下午她就这么坐着,一动不动。走读生都走光了,现在偌大的教室中只剩下筱弋和住校生。住校生都在写作业,安静的气氛让筱弋觉得害怕,她突然想起自己差得可以的成绩,于是就这么哭起来。
  筱弋本来是最讨厌哭的,可是当泪水决堤的时候,是怎么挡也挡不住的。这时身边传来了细微的哭声,不是筱弋自己的。转头看去,是邻座的女生也在为没考好而哭泣。和筱弋不同的是:她考了第23名。筱弋突然间停止了哭泣,因为觉得自己和她比起来是多么讽刺。虽然,哭,也许只是人的一种发泄方式,但现在筱弋觉得自己连哭的权利都丧失了。于是她立马擦干脸上的泪痕,收拾书包离开。
  走出教室之后,筱弋不禁把手向衣袖中缩了缩。她一个人低着头,沿着地面瓷砖整齐砌出的细长缝隙向校门口走去,是不是人生也可以这样,坚定地沿着心中的路向前走就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筱弋不知道,她现在觉得脑袋中很混乱。自从来到这个陌生的学校,筱弋已经习惯一个人在夜幕中静静地走着,并不是没有朋友,而是觉得在这么个小地方没有人会懂,更没有人会了解,所以时常会感觉到压抑。偶尔茫然地望向天空,便会沉浸在那无边的深邃中,眼睛里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那黑暗仿佛能容纳一切,包括筱弋自卑的心灵和敏感的神经。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那家全城著名的理发店,店门口有一面巨大的镜子,筱弋走上前去仔细审视着镜中的自己:平淡的眉眼,略有点大的嘴巴,惟有脑后的马尾辫随着她左右摇动的脑袋调皮地晃动——怎么看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程度。“那就再普通一点吧。”筱弋这么想着,走进了理发店精致的旋转大门。
  等到筱弋出来的时候,一头漂亮的长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头发剪得短短的娃娃头。望着镜中更加平凡的自己,筱弋却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头上,心里。
  这时,外面的道路上已是灯火辉煌,亮得如同白昼,让人摸不清方向。筱弋不急着回家,而是轻车熟路地来到那家名叫“Tea story”的奶茶店。不多会儿,筱弋已经手捧着最爱的薰衣草奶茶,四处打量着这个每天都要来的地方:浅黄色的油漆粉刷成的墙壁上贴满了每个途经此地的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各种颜色的便笺贴在一起,组成爱心的形状,还有那些手工笨拙却可爱的十字绣。筱弋喜欢咬着奶茶的吸管,一遍又一遍反复读着墙上那些由不同颜色、不同字体写成的句子,猜测着那些文字主人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她就一直看着它们,却没想过要留下一些东西去加入它们。
  筱弋把仍有余温的空杯子扔进垃圾篓后,准备离开。可推开门,迎面吹来的冷风让她有一种想要后退的冲动。
  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筱弋回头望向“Tea story”——在很久以前,第一次来到这家奶茶店的时候,筱弋就萌发了长大以后也要开一家奶茶店的梦想。它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要在城市的一隅安静地坐落着。她不管有没有人光顾都会把它布置得很温馨,专心去做每一杯奶茶给每一个来到的客人,就这样一直到老……
  当手表上分针与时针交会在“10”的时候,筱弋把手中的钥匙插进锁孔中旋转。“咔哒”一声,门开了,门内家的温暖气息迫不及待地向她涌来。
  妈妈还在房间里看着肥皂剧,情绪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看见筱弋回来,只是略带嗔怪地说一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快去洗澡睡觉。”就又投入到主角们的喜怒哀乐中去了。爸爸还在上夜班,没有回来。筱弋无奈地摇摇头,转身拿了衣服去洗澡。
  温热的水流顺着身体向下淌,筱弋觉得被冲刷的不只是身体还有考试这几天来备受折磨的心灵。
  洗过澡后,筱弋蹑手蹑脚地回到房间,无力地倚靠在门上,手中拿着爸爸买的手机,思考着究竟该不该告诉他自己考了这么差劲的成绩。顺手拿起散落在床头柜上的糖果塞进嘴里,带着牛奶味的甜瞬间充斥整个口腔。筱弋打开手机中的电话簿,第一个号码就是爸爸的。当嘴里的甜味散去后,筱弋按下了拨通键,却在接通之前挂断了。她到底还是在犹豫不决,因为她不敢想象爸爸知道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又过了好久,筱弋才终于下定决心似地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喂?”
  “哦,筱弋啊,有什么事情么?这么晚还不睡觉。”
  “嗯……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是非常差。”……说着说着,筱弋又哽咽起来,不知道是怕爸爸责备,还是真的因为没考好。
  爸爸的反应有点出乎筱弋的意料。他没有怪她,只是告诉她:“一次考不好没关系,你还有三年的时间去弥补。你已经长大了,我相信你知道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筱弋盯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手机屏幕,心里轻松了不少。在刚开始,她也曾想过从此放弃,但现在再去想,那只是对自己悲观的妥协。筱弋自嘲地笑笑,疲惫地趴在床上,沉沉睡去。
   发稿/庄眉舒 zmeishu@QQ.com
其他文献
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国门渐开,高层外事活动接踵而至,北京市有外事接待传统的高级宾馆从沉寂中逐步活跃起来,但当时普遍遇到一个因极端“左倾”政治而生成的社会“隔离墙”。  从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开始,为适应领袖破除外交困局的“腾挪”方针,在坚持意识形态主体不变、继续高调“世界革命”的同时,怎样降低党内外对“帝修反”的排斥程度,扭转民间弥漫的敌意,放松整个社会对外的斗争硬度,倒成了高层颇费苦
二十世纪初期,在宣扬 “新史学 ”时梁启超颇为自信地说道: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者而最切要者也。”(《新史学》)他坚信对于现代中国而言:“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治通鉴 ’或‘人类资治通鉴 ’而已。”今天,随着中国与世界形势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许多行之已久的旧的历史叙事已经很难准确、全面地论述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基本面貌。与此同时,对于中国而言,要想正确地认识过去、展望未来,就不能缺少合理的、自洽的
雍正年间的曾静案,震惊朝野。湖南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居然派遣门徒远赴西安,联络素不相识的川陕总督岳钟琪,邀其举兵反清。在当时人看来,这绝对匪夷所思。在给雍正的密折中,岳钟琪称之为“此等奇幻之事”。而雍正帝本人看过曾静等人的供词后,朱批:“览逆犯之供单,更属可笑人也。”还很幽默地在宠臣鄂尔泰密折的批语中说:“遇此怪物,自有一番奇料理,卿可听之。”  曾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他到底怀有什么样的政
《莺莺传》是唐传奇的名篇,也是唐传奇的话题之王,崔莺莺“小诗代简”约张生相会的具体时间似乎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一、“失期”的张生?  在小说中,张生希望通过红娘达其衷情。红娘的建议是“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这正投张之所好,于是,“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虽然作品并末直接给出这两
每个喜欢读书的人,大概都会对阅读有太多的话要说。我这里想说的,仅是阅读三部文学作品的开头所引发的一些联想。先来看德国作家托马斯 ·曼的代表作《魔山》的开头:一位纯朴的青年在盛夏时节从家乡汉堡出发,到格劳宾迪申的达沃斯高地旅行。他准备乘车做为期三周的访问。 …………汉斯 ·卡斯托尔普(Hans Castrop)—这是这个青年的姓名—独个儿坐在灰色坐垫的小车厢里,身边放着一只鳄鱼皮手提包,这是他的舅舅
当《叫魂》的作者在第八章将故事的谜底揭开时,我体会到一种兴奋:果然,叫魂者并无其人。因为,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我经历了数度角色的转换。最初我只是一个猎奇者,想知道一些关于叫魂的神秘故事;然而,当书读到近半时,我突然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叫魂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吗?于是,在这个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怀疑者和探险者。最终,在第八章我成了一个胜利者: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乾隆皇帝所担心的那种叫魂事件的确没有发生。虽然我
小说《伤逝》中,写涓生在觉得子君成了他的负担之后,发了这样的感慨:“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这里“捶着一个人的衣角”是什么意思?  “捶”字的意思,《说文解字》说是“以杖击也”,《辞海》的解释是“用拳头或棍棒敲打。如:捶衣。”《辞源》的解释是“棒打,
对低碳设计来说,低碳经济这个说法太低级了,我改成“低碳高梦”,其中,低碳是质料因、形式因,高梦是动力因、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认为万物缘起有四因: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材料,也就是低碳所说的材料;第二种是形式因,即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也就是在低碳材料上进行的图案和形状的设计,指符号表达;第三种是动力因,即实现设计的动力来源,低碳设计是要实现人生梦想;第四种是目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摇滚从万众瞩目的高台上掉了下来。有过一个短时期,评论和舆论对中国摇滚极为不满,棒喝讽刺加嘲笑,像面对扶不起的阿斗,呈现为一种高期待、高关注度的失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摇滚的主题却在悄悄地离散,从不同方向有时汇向了共同的标靶——城市。  城市最早在窦唯、张萌萌、王磊、金武林的口中,是一种冷铁般的、黑梦般的、患病无力的感受,其中包含着生活与情感的受挫、陌生隔绝体验、被城市欺侮的凄
近几十年来,部分国外学者对中国历史的兴趣,逐渐转向了中国内亚部分(满、蒙、藏、疆),试图利用多语种文献重新书写元史、清史以及中国地方民族历史。他们的研究客观上有助于我们从多元视角认识统一多民族中国所拥有的丰富历史遗产。但部分学者也对囊括满、蒙、藏、疆的古代中国王朝历史叙事提出了挑战。对中国学者来说,如何回应这些国外学者的挑战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位从元史研究出发,却成名于藏学研究的学者,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