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科教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在线课程的兴起以及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复杂性和多元性,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面临严峻挑战.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如理想信念淡化、言论失当、育人意识淡薄、学术功利倾向严重等,而现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高等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党和政府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该文对信息、知识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其他文献
新时代的高等院校应瞄准“四个面向”,组建重大科技创新团队,以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参与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科学及工程问题.然而,大多数高校科研团队普遍基于传统的学科研究范式建立,在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时,暴露出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激励不到位、资源保障不配套等问题.该文提出实行“首席科学家”及“总师”制度、加强混编科研团队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关注标志性成果产出及团队整体考核、优化资源统筹等对策建议.
系统、直观的创新体系结构是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体系中各创新要素功能定位、互动关系是分析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实践,提炼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类型,提出“三元串联协同”和“三元并联互动”两种不同的结构框架,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结构不分优劣,不同结构中创新主体相同且宏观创新逻辑一致,但是创新链条数量及功能不同,对创新辅体的倚重度也不同;美国、德国等更接近“三元并联互动”体系;瑞典、中国等更接近“三元串联协同”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解决“卡脖子”难题,需要优化当前创新体系结构或
以工作繁荣感和组织地位感知为中介变量,以差错管理氛围为调节变量,基于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对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对东部地区20家高新技术企业429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包容型领导通过工作繁荣感和组织地位感知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差错管理氛围在包容型领导与工作繁荣感、包容型领导与组织地位感知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工作繁荣感、组织地位感知在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