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青少年成长与发展有赖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学校作为德育过程中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因而本文从建立协调组织,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要作用;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这三方面,有效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 环境 协调 有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一重要任务,做好德育工作成了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同行们正在探讨的中心话题。
每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走出家庭进入学校,最后走向社会,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经历,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而且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学生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广泛交往、活动,各种多而杂的信息,对他们的思想发展都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好下一代既是学校的任务,又是家庭、社会应尽的责任。在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是家庭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思德教育必须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其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一、建立协调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沟通校内、校外各种教育机构的联系,成立由各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协调组织。要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发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青少年文化教育机构和活动场所,统一各方面的教育步调,解决矛盾,促进相互联系和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作用。就学校而言,可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教育组织,由学校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定期开会研究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表现,表扬先进,研究教育后进生的措施,研究三方教育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和解决办法。如学校为家长、社会上的有关人员定期组织教育讲座,有专长的家长为学校做有关学术报告,社会有关部门为学校提供服务,为学校开展工作和校外教育活动提供方便,等等。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
在处理学校、家庭、社会关系中,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学校教育是具有可控制性,教师可依据教育目的对各种客观影响进行选择和调节,对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成长。
三、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应指定专人分管或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将联系和指导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二者互相支持、协调一致。现代教育观认为,在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上,家庭与学校是一种双向沟通、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首先,平等是基础,也就是说,家庭与学校地位是平等的,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家庭和家长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学校,而不是消极地听从学校与教师的安排、监督或辅导孩子的作业。其次,合作是关键,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家庭与学校应该在互相沟通的基础上,协调立场、观点与要求,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 建立广泛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系网络
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可以扬长避短,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一致,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的教育网,从而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
1.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与社会建立联系。如以地区为中心联系,以学校为中心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向社会辐射;以厂矿为中心与学校联合办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等。
2.学校与专门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社会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联系,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领导。
总之,学生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正确处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也是确保德育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覃立群.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6):117 -117.
[2]张道全.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不强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2):245 -246.
作者简介:何腮根,高安市相城镇南城小学,邮编:330806
【关键词】德育 环境 协调 有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一重要任务,做好德育工作成了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同行们正在探讨的中心话题。
每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走出家庭进入学校,最后走向社会,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经历,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而且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学生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广泛交往、活动,各种多而杂的信息,对他们的思想发展都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好下一代既是学校的任务,又是家庭、社会应尽的责任。在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是家庭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思德教育必须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其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一、建立协调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沟通校内、校外各种教育机构的联系,成立由各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协调组织。要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发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青少年文化教育机构和活动场所,统一各方面的教育步调,解决矛盾,促进相互联系和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作用。就学校而言,可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教育组织,由学校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定期开会研究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表现,表扬先进,研究教育后进生的措施,研究三方教育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和解决办法。如学校为家长、社会上的有关人员定期组织教育讲座,有专长的家长为学校做有关学术报告,社会有关部门为学校提供服务,为学校开展工作和校外教育活动提供方便,等等。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
在处理学校、家庭、社会关系中,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学校教育是具有可控制性,教师可依据教育目的对各种客观影响进行选择和调节,对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成长。
三、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应指定专人分管或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将联系和指导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二者互相支持、协调一致。现代教育观认为,在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上,家庭与学校是一种双向沟通、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首先,平等是基础,也就是说,家庭与学校地位是平等的,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家庭和家长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学校,而不是消极地听从学校与教师的安排、监督或辅导孩子的作业。其次,合作是关键,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家庭与学校应该在互相沟通的基础上,协调立场、观点与要求,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 建立广泛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系网络
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可以扬长避短,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一致,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的教育网,从而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
1.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与社会建立联系。如以地区为中心联系,以学校为中心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向社会辐射;以厂矿为中心与学校联合办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等。
2.学校与专门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社会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联系,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领导。
总之,学生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正确处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也是确保德育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覃立群.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6):117 -117.
[2]张道全.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不强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2):245 -246.
作者简介:何腮根,高安市相城镇南城小学,邮编:3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