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几年的今天,中小学音乐课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本文认为应该注重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等。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探索;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18
  传统音乐课教学模式大都是先复习旧歌、练习新歌的重点难句,再教唱歌曲,然后处理歌曲。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几年的今天,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学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已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场“革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深刻地体验到了新课程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笔者认识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等等。笔者就几年来的在音乐教学方法上的学习、探索与尝试作一总结。
  一、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课堂,一定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笔者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阿门阿前、阿嫩阿绿是什么意思?”、“蜗牛爬得这么慢,得用多少时间才能爬上葡萄架呀?”、“那它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爬呀?”、“从这首歌曲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
  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总之,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节奏创编上,倡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
  以往教学都是事先让学生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学曲谱。但实际上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教师应多提供学生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倡导学生创造性的发现。如在教学第三册《小雨沙沙沙》这首歌曲时,让学生设计一组节奏型为歌曲做节奏伴奏。笔者在黑板上出示“X”、“X”、“XXX”等几个节拍,让学生尝试用这些节拍编两小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每个节拍可以重复使用,并鼓励学生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可得一个小奖品。有了奖励的“诱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下子就开了花,种种节奏型不断涌现在黑板上,笔者便让学生用自己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学生体验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既发现了自身的能力价值又激起了个性的形成、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学习也就更加充满自信了。
  三、在听赏乐曲上,尊重学生创造性的体验
  以往的欣赏教学,都套用固定的模式:整体(初听并介绍背景、作者、内容等)——部分(分段欣赏,比较力度、速度、情绪上的变化)——整体(再次感知),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禁锢在此模式中。音乐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且多姿多彩的。如在欣赏一首歌曲时,笔者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情绪随音乐流动,听完曲子,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位学生的答案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学生们自身的真实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能扼杀他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四、在歌曲创作上,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感受
  我们的童年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将有一首学过的歌曲故意变一变花样唱,或者为短小简单上口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在这种游戏中充分地享受着变化所带来的快乐,而家长和教师常常以为孩子们唱“滥词歪调”。事实上,这种现象从音乐创作学习的角度来看,说明儿童具有潜在的音乐创作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鼓励引导他们的创作、培养一种创造力思维并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教学《对花》、《两只老虎》、《月之故乡》等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的歌词编到旋律中,体验作词的乐趣。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找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诗歌让学生尝试作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培养作曲兴趣,提高创造能力。
  五、在音乐实践上,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引导学生聆听《码头工人》歌时,笔者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体态来表现在重压下迈着艰难的步履、沉重劳动的码头工人的形象;有的用声音来表现码头工人怒吼的声音、发奋的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教具创设学习新歌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合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下转第27页)(上接第18页)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加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在学习一首歌之前,教师可多做与歌曲相关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歌曲内容的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时,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跟随教师一起想象这样一副画面: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来到了一个开满玉莲花、玫瑰花和紫罗兰的花园中,天空中有着无数闪闪的星星,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恒河的波涛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如此,学生们定会被这副美妙的画面所吸引,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使得整首歌曲的学习过程轻松愉快,且效果明显。又如,在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歌曲,当学生们掌握之后,教师可在学生的演唱下表演一段新疆风格的舞蹈,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疆音乐节奏的感受。
  七、用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当孩子们在学完一首歌曲时,思维已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若要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必须对其再进行一定的思维刺激,才会促进学生的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因此,在进行艺术处理时,让孩子们边听歌曲,边看图片、场景,以此去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上课成效大大提高。这些措施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幼儿园 725000)
其他文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rn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该规划通过依托重大专项建立产业化平台、支持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与环境服务业支撑技术研究等多项措施,加强
多年前,鉴于我国烟民之激增,尤其涉及青少年颇多,甚虑肺癌之危害,时值我刚刚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领导工作不久,颇思在国内推动预防肺癌及早期筛查工作.为此我曾做时近1年的调研,
一位79岁的男性胰腺癌晚期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腹部疼痛,由于肿瘤包裹血管不能手术治疗,曾行射波刀治疗和单药口服S-1姑息化疗.后因患者病情恶化,出现了肺转移,门静脉瘤栓,
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都呈现升高的趋势.胰腺癌的治疗始终是肿瘤界专家和医师努力研究的领域.rn外科依然是主攻部队rn胰腺癌的治
2011年3月加拿大弗雷泽(Fraser)研究所发布了2010/2011年度矿业公司关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矿业投资环境评价的调查结果,其中显示了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吸引矿业投资的政策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