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BRVO继发黄斑水肿连续病例67例(67只眼),均系采用雷珠单抗(10 mg/ml, 0.05 ml)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分组:按照从发病到首次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3组,第1组,<1周组;第2组,1周~3个月组;第3组,>3个月组。按照治疗规律分为按时组(每4周1次共2次,之后需要时用药)和按需组(先注射1次,之后需要时用药)。随访内容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视力)、黄斑区中心1 mm直径范围的厚度(CRT)、FFA。随访期12~15个月,平均(13.2±1.3)月。

结果

按从发病到首次治疗时间不同分组:在第1组,治疗后2个月的BCVA为0.131±0.061,CRT为(268 ± 21)μm。治疗后12个月的BCVA为0.086±0.042,CRT为(259 ± 19)μm;在第2组,治疗后2个月的BCVA为0.276±0.112,CRT为(321 ± 45)μm;治疗后12个月的BCVA为0.292±0.105,CRT为(268 ±290)μm;在第3组,治疗后2个月的BCVA为0.523±0.164,CRT为(441 ± 67)μm,治疗后12个月的BCVA为0.387±0.142,CRT为(281 ± 24)μm。第1组与第2组的BCVA比较各个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RT在治疗后2、4、6个月时,第1组和第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按治疗规律分组时,治疗后12个月,按时组的BCVA为0.208±0.091,按需组的BCVA为0.387±0.18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35, P<0.001);按时组的CRT为(290±46)μm,按需治疗组的CRT为(311±51)μ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98 , P=0.56)。

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疗效确切,发病后早期治疗和按时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观察microRNA-196a(miR-196a)抑制序列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后对其HOXB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miR-196a抑制序列组和siRNA对照组.采用脂质体法将miR-196a抑制序列及对照siRNA分别转染PANCI细胞.应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miR-196a及其下游靶基因HOXB8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