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运输在输电线路上的应用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电网建设规模趋于扩大,电网通道越来越受条件限制,部分输电线路处于高山峻岭地形。材料运输无疑是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便捷、高效山区运输方式的研究旨在代替传统的人、畜运输,提升运输方式的综合效益。多支点索道运输方式的应用相对比其他运输方式而言在运输量较大以及高山峻岭的材料运输中有着突出优势,不仅能够有效节省材料的运输时间,且能够保证运输效率,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本文针对输电线路上索道运输的应用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索道运输 应用原则 技术方案
  一、引言
  输电线路设计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大山区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走线频次的不断增加,对于输电线路施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施工器材运输是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相较于传统人、畜运输方式而言,多支点索道运输方式的应用在技术方案落实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这不仅能够解决设备运输量大的问题,且在保证运输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缩短了器材的运输时间,一般除暴雨大风环境外索道运输方式几乎不受其他气候条件影响。近年来,多支点索道运输方式在500kV康崇线和500kV普天线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实践经验更为丰富。
  二、索道运输的优势及应用原则
  2.1 运输优势
  相较于传统人力和畜力运输而言,索道运输的优势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它有效克服了河流、陡坡和悬崖等复杂的地形条件,极大地缩短了运输距离;其次,索道运输的速度较快、效率更高,比如TY-3型牵引机的采用其最大牵引力达到45KN,对应的速度达到45.4m/min;最后,除遇暴雨和大风等恶劣气候环境之外,索道运输的连续作业过程鲜少受到环境的影响,甚至可实现昼夜不间断工作。
  2.2 应用原则
  第一,一般在复杂的地形条件比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中应用索道运输,这就需要对其中运输量、地形和运输路径展开分析,提高索道运输的高效性与经济性;
  第二,起点位置选择需要和其他方式相互连接,选择相对平整的场地堆放相关器具和材料,此外卸料点的选择也应在线路桩号周围,避免工器具和材料的二次转运;
  第三,通道之内不应存在公路、电力线路、房屋和铁路等跨越物,路径选择方面需要体现高凸位置的架设优势,若是中间位置有凸起的障碍物则需要选择中转和支撑的方式;
  第四,路径选择需要合理避开林区,严格控制树木砍伐量,提高运输通道的畅通性;
  第五,跨距通常不超过500m,且单次运输的重量不超过600kg。若是跨距大于500m则需要减少单次的运输量或是增大承载索弛度,一般多支点索道耐张段在3km左右,一旦运距超过规定标准则需要通过二、三级索道的架设实现转运。
  三、输电线路上索道运输的具体应用
  3.1 现场布置图


  3.2 运行原理与技术规定
  承力绳两端需要在地锚上锚固,其中间位置至于支架托铁,至于牵引绳的上端位置则需要通过转向滑车,其下端位置则应通过转向滑车和牵引机滚筒,并对倒链中牵引绳的松紧进行适当调整,促进循环系统的形成。运货的过程中行走器吊钩和被运物相连接,在行走器卡钳中卡入牵引索,一旦牵引机开动之时便会由牵引绳沿着承载索前进方向带动行走器,在达到目的地之后实施停机卸料操作,这时还需要将牵引绳从行走器钳口中取出。支架选择方面,从实际架设的稳固和便捷考虑,一般选用的是人字形组合钢抱杆,其规格主要有200×200×1000和200×200×2000两种,辅材为∠25×3,主材则为∠40×3,对应的支架高度有三种,即4m、5m和6m。支架高度是5m时相应的单柱容许受压力为38.3KN,而支架高度是6m时相应的单柱容许受压力则为27.9KN。据验算,实际运输过程中支架的受压力一般在50KN左右,能够达到预期的强度要求,且支架连接方法通常为内法兰连接法。
  牵引设备选择方面,在对牵引设备进行选择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速度、牵引力和重量需要达到一定要求之外,还需要对其拆卸过程进行全面考虑,一般我们选用的是由江苏宜兴博宇电力机械公司生产制造的TY250-3型牵引机,这类设备无论是技术参数还是使用性能均与索道运输的实际要求相符合。
  从多支点索道运输的技术规定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通常情况下支架的间距最大值不应在500m以上;其二,高差角通常处理在30°左右,一般高差角的最大值不应超过45°;其三,单吊钩滑车的额定荷载一般为500kg-700kg,最大值不超过1t,至于双吊钩滑车则可以运输1t的重量,然而吊钩间距也应保持在5m左右;其四,重载之下承载索的弛度最大值需要严格控制在5%至7%之间。
  3.3 索道架设的操作要点
  3.3.1 选线
  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详细测量索道路径,比较计算结果确定最为合理与经济的索道走径,确保这一走径与索道运输相关技术规定相符合。为了保证索道运输的直线性,还需要适当砍伐通道内的树木,保证良好通视效果。
  3.3.2 索道走径断面图绘制
  支架位置的排列需要以索道走径断面图为依据,通过对料斗通过时的承力索弛度验算确保料斗运行过程不拖地。
  3.3.3 承力索支架组立
  完成索道走径断面图绘制之后需要对现场实施定位,保证承力索支架的架体根部能够穿靴防沉,并借助钢绞线完成对其封固,立好架体之后需要夯实周围的拉线,形成人字形的支架垂直效果。
  3.3.4 承力索展放
  首先,将滑轮挂于人字形支架头部套管位置,保证承力索支架托铁低于轮槽,利用悬挂滑轮促进上行牵引绳的放通,在经过索道终端位置时牵引绳的转向滑轮会沿着通道下行完成放通,这就完成了整个循环回路过程。其次,闭环位置处需要通过旋转连接器将牵引绳的一头与承力索端头相连接,至于牵引绳的另一头则通过牵引轮牵放至索道的终点位置,在完成锚固之后收紧起始位置的承力索。最后,从滑轮中卸下承力索,并将其放置在支架托铁凹槽位置处,沿着通道下行方向利用牵引绳将其拉回起始位置,这就形成了最终的循环回路。   3.3.5 试运行
  牵引绳在形成循环回路之后需要放入架体内部的滑槽位置,做好挂载试运行的相关准备工作。
  3.4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试运行过程中料斗内带的设计负荷一般为60%,料斗间距控制在200m左右,且牵引速度通常为25m/min,一旦荷载运行至档距中央位置时便需要对各部件受力情况展开全面检查,保证无误之后逐渐将其加速到40m/min左右;
  第二,支架位置处需要设有专人进行照护,提高信号的畅通性,若发生异常情况需要即刻停机进行调正;
  第三,时刻关注卡绳器的上下行方向,保证安装的准确性,检查卡绳器内部楔子是否安装足够牢固;
  第四,两至三个运输循环完成后需要对承力索张力进行调整,以与料斗安全运行要求相符;
  第五,牵引机操作需要由技术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在运行之前对机械完好情况进行认真检查,保证万无一失;
  第六,当气温达到30℃时需要适当减少20%至30%的载运重量,一些恶劣天气情况比如浓雾或暴雨等需要即刻停止操作;
  第七,载人运输严令禁止,晚间还需要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索道破坏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四川康崇线中多支点索道运输的应用过程分析,其实际效果远远超过预期,在山区线路运输中的应用有着突出优势,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目标。考虑到实际施工中的地形限制,将路径一档档距升至551.72m,对应的高差角为35°57′,而高差则为400m。现阶段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实践还相对较少,因此这套技术与设备可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多支点环行索道在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已然掀开了全新的发展篇章。
  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必须克服山高路陡和人畜运输困难的问题,在保证工效和成本的前提下缩短材料运输距离和时间,这对于工程如期完成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对于高山地区线路施工运输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经验积累过程。
  参 考 文 献
  [1]李博之.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计算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尚大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靳义奎,陆建荣.多支点循环索道运输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J].青海电力,2009,(04).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模拟通信、GSM、TD-SCDMA、TD-LTE等四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到了移动宽带时代。通信业务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原理,构成内容更加复杂,包括短彩信系统、数据传输业务系统、骨干网络和IP路由网络。通信业务系统通信处理采用三层交换机,可以控制网络广播风暴,同时提高路由转发速度、安全控制能力、多媒体业务集成性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摘要】 在东港市孤山电视转播台工作,已有20多年电视发送设备维护工作经验,主持参与了我台电视发射塔防雷系统改造、机房电器防火设计施工以及电视发射机的改频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2013年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现对发射播台电气设备的电气安全的防护做一下浅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字】 安全防护的意义 电气安全要求 发生事故原因 电击的防护  一、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意义  电视放射台不仅有高大的铁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之下,广播电视行业也呈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诸多新型媒体的冲击,导致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神经营养因子是指一组能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发挥营养作用的非常规营养物质,其成分为蛋白或小分子多肽[1],大致可分为神经细胞因子类和神经营养素类.神经营养素类包括神经生长因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学校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的限制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能人才,我国各个学校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创新,因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便应运而生[1]。笔者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可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 计算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