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外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调查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调查外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促进我院外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06年3月1日~9月1日600份病历,从用药的各个环节入手,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约236名,占总调查量的39.3%。结论:临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率偏高,应引起重视。临床医师要提高自己的合理用药水平,同时药师也应加强监管。
  关键词 抗生素 不合理应用
  
  材料与方法
  
  我院外科2006年3月1日~9月1日600例住院病人,其中女187例,男413例。年龄4~84岁,平均36.58岁。
  方法:从抗生素使用的各个环节,如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掌握、选药的合理性、联合用药是否规范、用法和用量是否合理等方面着手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其用药的合理性。
  
  结果
  
  600例病人中共有432例病人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72% (使用率偏高)。其中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为236例,占39.33%。不合理用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几个方面间有重叠现象),其中,应用抗生素适应证掌握不清的约172例,占不合理用药的72.88%,选药不合理19例(8.0%),联合用药不规范52例(22.03%),用法及用量不合理84例(35.59%)。
  
  讨论
  
  应用抗生素适应证掌握不清:共172例,在此次调查中比例最高。外科中抗生素适用于:①不呈局限的外科感染;②配合手术治疗外科感染[1]。但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多数无菌手术如疝囊结扎术和软组织挫伤(无开放伤口)应用抗生素较为普遍,甚至用二联抗生素。这其中除了医师自身业务不精外,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便是过度预防。
  选药不合理:19例,如有1例幼儿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因该类药物可在发育的软骨内沉积并引起退行性病变,故儿童应禁用。有数例溶媒选择错误,如培氟沙星0.4g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滴注,即为错误的。因该药与氯化钠和其他含氯溶液属配伍禁忌[2]。还有数例是肾功能损伤,中、轻度肾功能减退患者给予一些如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奈替米星等抗生素未以减量。正确给药方法应该是首次给予正常量,以后轻度减退者给正常量的1/2~2/3,中度减退者给1/5~1/2。给药间期不变。有些肝功能减退者仍使用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这些药物主要在肝内代谢,有肝肠循环,在肝功能减退时使这些药半衰期延长,故应尽量避免使用。
  用法及用量:共84例。其中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用药频率:临床上使用最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半衰期短,其灭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其用药原则为缩短间隔时间,减少每次用量[3]。本次调查发现,有多例患者滴注如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等,该类药物使用每日1次的滴注方法,应改为每日2~3次给药。②不规律用药:有数例患者应用某种抗生素(如克林霉素)一两天后,无原因改用另一抗生素(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随意撤换抗生素有助于耐药菌的产生,对没有条件明确致病菌时对所使用的抗生素应维持2天以上。③抗生素应用疗程不够或过长:共42例。其中使用过长者为32例,术后切口无感染,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也已恢复正常,却仍然使用抗生素至切口拆线。另有10例患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过程中疗程不够,在感染还未控制前便匆匆停药。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既造成药品的浪费,又对正常菌群产生严重的破坏。而疗程不够,在致病菌还没得到完全消灭和清除时,则致病菌可能残存下来,发生变异,产生耐药菌株。
  联合用药不规范:共52例,在外科中相当多的感染是可以用1种抗菌药物来控制的,并无联合用药的必要。联合用药适用于下列情况:①严重感染,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②混合感染。③病原菌尚未确定的严重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可能性。⑤发生二重感染。⑥药物不易渗入感染部位(中枢感染)[1]。而据本次调查发现,多数的联合用药适应证掌握不清,较大型的手术动辄用二联甚至三联预防感染的现象较普遍,甚至软组织挫伤患者亦用二联抗生素。联合用药之间未顾及拮抗作用,如头孢他定和阿齐霉素合用,前者属于繁殖期的杀菌剂,而后者是速效抑菌剂,后者使蛋白质合成迅速被抑制,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繁殖期杀菌的头孢他定干扰细胞合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使其抗菌活性下降。
  综上所述,我院外科抗生素滥用情况较为严重。滥用抗生素不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更使临床致病菌株和耐药菌株增加,造成一些难治性的感染。
  因此,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8.
  2 张象麟,主编.药物临床信息参考.第3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7.
  3 郦柏平,阎育影,张慧芬,等.住院新生儿抗生素合理应用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6):546-547.
其他文献
临床上低血糖症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最为常见。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抗胰岛素激素减少,因脑没有糖原储备,不能利用游离脂肪酸,即使低血糖时中枢神经每小时仍需葡萄糖6g,在心悸、出汗、饥饿明显,有时发生手抖头晕等基础上出现中枢神经供能不足的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胡言乱语。如不及时救治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星状病毒抗原以及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009~2010年收治腹泻患儿275例,星
摘 要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及股骨逆行髓内钉(GSH)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是否优于股骨髁钢板,同时阐明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方法:随访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上述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疗效。结果:30例患者均随访满1年,LISS及GSH膝关节功能活动、Kolmert评定标准、骨折愈合效果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ISS及GSH两种内固定器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
摘 要 静脉液体治疗是将输液剂直接输入到患者静脉中,在保证药物及时起效的同时,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潜在风险,稍有失误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立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核心”这一宗旨的充分体现。大连市儿童医院PIVAS于2009年10月份开始试运行。怎样更好地保证输液的成品质量、药物使用效价高、药物配伍合理、药物成本最小,以确保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尖锐湿疣患者30例,采用微波手术,干扰素、胸腺肽三联疗法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30例尖锐湿疣患者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其中1次治愈27例(90%);2次治愈3例(10%)。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尖锐湿疣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三联疗法尖锐湿疣微波手术  尖锐湿疣又名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良性赘
摘 要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可导致身体多器官系统的损害,本文通过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2月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高血压并发打鼾的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仪检查及动态血压检查。结果:高血压合并轻、中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AHI值越大,血压波动亦
对象与方法    2006~2008年就诊患者80例(80眼),根据症状、体征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为中漿。其中男6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岁(20~41岁)。随机分为卵磷脂洛合碘片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40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