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118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经济发展动力过早衰退?
  
  浙江经济近年来与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相比,出现增速相对不断下滑、经济总量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如与同在长三角的江苏相比,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9050亿元,江苏则实现了12451.8亿元,两省的差距为3000多亿;但2009年,江苏实现了34061亿元生产总值,浙江则为22832亿元,两省的差距超过了1万亿。在人均GDP的优势上,浙江也在日渐衰退,在2003年,浙江人均GDP曾远远领先于江苏,但在2009年,浙江人均GDP为6490美元,江苏人均GDP为6475美元,仅和浙江相差15美元。
  说浙江经济发展动力出现过早衰退并不尽然,但浙江的经济发展动力呈现了疲态,却应引起重视。“浙江经济多年来持续深度回落,在国内经济竞争中呈现明显颓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如此认为。2001年至2008年浙江经济增速从全国第6位跌落到第22位。浙江工业增速自2004年6月至今持续下滑,这是近年来的罕见低谷。
  浙江这几年较低的投资增长中,制造业投资比重相对更低。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指出,浙江“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比重只有13%,近3年制造业投资比重比江苏、山东低8~10个百分点。2009年,在经济增速上,江苏增长了12.4%,山东、广东增长了11.9%、9.5%,而浙江仅增长了8.9%,同时,浙江在长三角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自2003年达到33.43%以来呈持续下降状态。这显示出一向以成长速度快、质量高的浙江经济出现了弱化态势。
  
  差距是如何拉大的
  
  为什么近几年浙江经济增长与发达省市相比出现了相对下滑呢?关键是近几年来浙江经济的发展引擎—房地产的起伏造成的。从近几年来看,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日益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正也导致了浙江经济对房地产业产生了依赖症,并且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房地产业“伤风”,浙江经济必“感冒”的境地。
  从近两年来看,浙江经济随着房地产的起伏而剧烈波动。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房地产一旦下滑,浙江经济增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如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增速一度下滑到全国倒数,尤其是2009年一季度增速只有3.4%。而这一时期,也正是浙江全省房地产严重低迷的时期,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全省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如全国楼市风向标的杭州一度日成交只有几套。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浙江楼市迅速崛起,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上涨,成交量大幅上扬,尤其是杭州高峰时达到日均成交300套以上,甚至到了10万元炒房号的疯狂局面。而浙江经济增速也正从这时迅速回升。
  毫无疑问,随着房地产的疯狂上涨,业已透支了未来很长时间的成长性,再加上国家严厉的调控政策,房地产业的黄金10年即将翻过,今后可能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这对于浙江经济来说不是好消息。并且近10年来,浙江大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领域,导致企业资金都陷入地产领域,严重削弱了浙江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同时,作为浙江经济主体的民营经济,从最近几年来看,由于国内大环境所致,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浙江经济的成长性。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10民营企业500强”榜单,500家企业2009年利润总额尚不及中移动、中石油两大央企,4.6%的利润率也远低于平均16%的利润水平。
  这张榜单足可以证明中国民企发展为何始终做不大。首先是民企对于进入垄断行业望穿秋水,却一直可望而不可及。2005年“非公36条”出台,曾令民企欢呼雀跃,但随后几年实际推进的情况令人失望。2009年施行的4万亿刺激计划,则被认为引发了中国出现一轮“国进民退”潮。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跟踪调查,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的名单中,民营企业数量在近几年持续下滑。一方面民营企业多年来在中国企业100强的数量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影响了民企的发展,在双重压力下,中国的民营企业遭遇了发展中的“天花板”。
  由于国内大环境所致,导致浙江民营企业很难再进一步做大做强,要么是维持原状苦苦支撑,要么是转行涉足房地产业,要么是产业转移到中西部,这些都会导致浙江经济发展势头出现衰减,这也是浙江与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差距拉大的原因。
  另外,浙江资源缺乏,尤其是可用土地资源缺乏也是浙江发展差距被拉大的原因。相比于山东和江苏,浙江可用土地资源是江苏的1/3、山东的1/4,这导致浙江工业用地严重不足,许多企业想做大但因没有用地指标而不得不外迁,导致产业空心化。相比浙江,江苏有广袤的苏北平原,苏南企业大量北迁,使得江苏经济发展腹地巨大,发展后劲很足。同时,山东既有土地资源,又有大象级的国有垄断资源性企业支撑,实力雄厚,就这样浙江差距被慢慢拉大。
  
  寻找浙江经济发展新动力
  
  浙江如何摆脱经济发展疲态,为经济创造新的动力,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经济快速成长呢?首先应开始从制度创新上取得突破,从而获得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浙江省取得了经济转型升级、海洋经济发展及民营经济创新等三大国家级改革试验区(点)。通过国家层面的规划、土地等要素资源倾斜激活民间投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相关部门正在对国家赋予的诸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点等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身份,做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推进,以期从制度上取得突破,推动浙江经济走上新的征途。
  2009年,浙江人均GDP超过6400美元,在全国省份中是最高的,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个阶段,经济可能启动新一轮快速发展。同时,2009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2.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更是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成为中国首个农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的省区。
  《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提出,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到2020年超过55%,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如浙江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民间金融基础,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积极打造中国民间金融中心。《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也提出,打造“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建立3个功能互补的金融集聚区和辐射区。事实上,近几年服务业发展日益成为浙江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动力。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浙江起草编制了生物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核电关联产业、物联网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等9个专项规划,并提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重点和推进举措,以带动浙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目前来看,浙江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还不错,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的确促进了高科技企业等新兴产业的大发展,据统计,目前浙江新兴企业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并且还产生了如阿里巴巴、中南公司等一批较有影响的大企业。
  积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源。目前,浙江正积极推动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深化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工作,以此提升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向生产车间的两端,即研发和销售网络要效益,提升产品的价值链。
  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施品牌战略,使浙江企业由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名牌。虽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有了品牌,赚得高利润,其抗风险和危机的能力自然就强了。
其他文献
5·12地震周年之际,记者重访汶川。重灾区和极重灾区51个县的1986.7万人(据2007年末统计),在重建中面临的挑战并不亚于应急救援,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艰巨,因为这项工作更需要爱心的持续与观念的更新。  记者的视角无法面面俱到,本刊选择集中关注房子、孩子与社会参与机制,殷盼能以这三组镜头的管窥之见,为两千万人的生活重建立此存照,并为就在此刻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建设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一年后
[编者按]  “五四”运动的两位北大学生领袖,率队游行高举大旗的总指挥傅斯年和亲笔起草了《五四运动宣言》的罗家伦,在1949年皆选择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那一代“新青年”中,同样选择的人并不少。然而,迁台之后的国民党在总结大陆失败的教训时,自然地想到了青年学生运动对其政权的威胁性,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蒋氏从未放松过对台湾校园和台湾青年思想的钳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大学,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导师
《南风窗》:扬州古城保护强调“整体性保护”,这个思路是怎么出采的?  陈扬:扬州古城保护我们一般叫做“两古一湖”,即古运河沿线、古城5.09平方公里,再加上我们的社区、景区,这是我们扬州的精华所在。扬州保护古城的自觉性比较早,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同济大学就帮我们做过一个古城保护的方案。经过多年争论,现在各方面认识越来越统一,即把老城全部完整地保存下来。  《南风窗》:外面的人来扬州旅游,谈得比较
頒奖词    罗崇敏认为,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制造了许多社会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可以用“不公平”来表述。中国的教育必须高扬现代教育的旗帜,其特点包括现代的理念、体系、体制、教师队伍、学校基础设施、教育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建设。不能把现代教育与功利化和工具化教育相提并论。    “一个民族潜伏的最大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教育危机。教育危机是国家最大的危机。”  2008年初,罗崇敏由云南省红河州州
我觉得把中国出现的问题放在一个世界大局当中考虑,可能会有一个恰当的考虑,不夸大也不缩小。8月3日一5日我到夏威夷参加一个高级政治论坛,感觉到大家对中国充满希望。新疆“7·5”事件没有一个人谈到,相反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中国上半年7.1%的增长,表明世界经济衰退已经见底了’中国会带动世界。会议上我看到另外一个景象就是日本的极大失落感:我没有想到一个在日本很有地位的人在会议上说日本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国
央行公布的2008年1至11月的外汇占款余额是持续攀升的,这就说明央行每月在外汇市场上是净购入外汇,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仍是外汇净流入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还不是如何管理现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而是遏制外汇储备的继续增长。    截至2008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9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从总量上看,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居于世界第二的日本的近两倍。从增量上看,尽管比上年少增441亿美元,但是仍
面对如此诱人的庞大公共支出计划,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舍弃短期难以见效的民生工程,转而投资成效快的建筑工程,也就是常说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如何选择新的投资项目,将直接决定4万亿投资的成效。    “以前是我们找领导要求上,现在是领导要求我们赶快上。”在河南信阳鲶鱼山水库管理局的办公室里,吴孔照笑呵呵地说。  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水利投资项目中,下达到鲇鱼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在新古典经济学大政府理念支配下,中国政府祭起凯恩斯主义法宝,以求力挽经济狂澜而不倒。在央行开闸放水的条件下,关于目前信贷增长的坏账可能体现在两年后的争执开始显现,中国政府能打破“泡沫-破灭-新泡沫”的不良循环模式吗?    5月11日,央行公布了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头四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7万亿元,一举突破了年初预计的全年新增5万亿元的底线。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918亿元,增速为29.7
今年人大闭幕会后,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外记者说:“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可以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在这5年,我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计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路易十六是1774年即位的,此时的法国,经过自称“朕即法律、朕即国家”的路易十四的高度专制、“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的荒淫挥霍之后,就像一个用力过度的发条,已
“虽然电视上的故事只有几分钟,但军号和老兵,这两个意象顿时就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我当时就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说。”福建作家杨金远对记者谈起了他创作小说《官司》的灵感,源自一档电视节目。  6年前的一天,杨金远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中央电视台《百姓故事》里讲述一个幸存的老战士,长久寻找战友的遗骸,以此证明他们不是失踪而是烈士。这位老战士的战友在解放战争的一场战役中全部阵亡,为了缅怀战友,他住到军营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