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明商人侨寓、定居化趋向与社会变迁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sou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以前,大多数贩运商行踪不定、四处流动。明前期,各地商贩已有落定迹象,中叶以后,商贾定居经营与日俱增,几成潮流。尤其是徽州商人,流动最广,常以集团军的形式落居各地。考索商人定居之自觉动机,既有求安定的民族心理的作用,更是市场吸引和利益驱动使然。追究更深层原因,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关系变化之结果。行商定居化的趋向与实践,造成了全国各地大小城镇市场多为外商占据之局面。外来商人定居化现象明显。封建社会人们居住场所和行为场所的变化,既是对社会变迁的适应,也是复杂社会渐变的一项指标。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推进,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企业需要在发展中以谋求自身最大利益、努力降低成本作为最终目标,才能在激烈的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僖15 P365)杨注:杜注"先君败德非筮数所生",乃得其意.洪亮吉诂云"及可数乎,犹言数可及乎,盖倒字法也",乃得其解.顾炎武<补正>云"解以数为象数之数,恐非
诉讼法的价值及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问题,为法学界所关注.本文从社会纠纷的存在与解决机制、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与实现社会正义等方面分析诉讼法存在的必要
以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标志,二战后兴起的发展研究正在进入新的阶段。90年代之前,局长 研究表现为是一个多学科的学术领域,以各门学科互不相关地开展研究为特点
一1981年颁布的《经济合同法》第3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经济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这是违约金作为一个固定的法律术语,在正式的法律文本中的最早亮相。由于缺乏法制和经济建设
社会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法调整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其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的社会性体现在其调整对象、调整机制和法益目标上.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