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不同特点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两者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就大学生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审美文化观念; 行为认知方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6-0085-03
当今,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当代大学生审美文化观念和认知行为方式的巨大变迁。大学生的精神气质、着装风貌、举止言语、认知方式都给人一种日新月异的感觉,从一个过去高整合、低分化的状态转向分化加剧的状态。在每年新进校的大学生中,由于来自不同的省市、城乡区域,其组成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认知行为方式凸现层次化与复杂化。这种多元化突出表现在不同阅历层次的学生身上,其特点各异,形成了当前学生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不同潮流。对此,研究分析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两者相互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审美文化观念的特点
1.审美文化观念
审美观是一个哲学概念。所谓审美,指的是主体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和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等范畴。审美文化观念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观点、抱什么样的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自然界与社会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
审美文化观念中的“文化”二字,是注重将审美观念提升为一种特殊文化来认识、看待,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审美过程,而是加入理性思考,其中包含着对其人生哲理、事业目标与理想追求等寓意深刻的深层次问题。
2.大学生审美文化观念特点
具有高层次文化素质、新时代的大学生,审美文化是他们在现时学习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和最热切的追求,其审美文化观念呈现的极具特色,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可以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折射。
(1)兴趣与感知大学生充满着探索与发现的愿望,因而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对于美的东西,无论是自然现象、日常生活,还是艺术作品,只要有着特别能吸引人的审美注意的外在形式,都易被大学生的感觉所捕捉、感知。因此,他们总是自发地喜爱与欣赏身边的一切美的东西,不断更新自己的审美文化观念,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这些也是审美文化观念形成的基础。
(2)热情与追求大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还表现在他们创造美的热情上和能动性上。由于审美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所感受到的美会很快地发展为创造的冲动。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敏锐的感受、强烈的渴望,更容易从思想上、心灵上引发对美的创造。这种创造包括了自我美的形象创造,美的事物创造和艺术创造等。这种直接进行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展示着自己虽不成熟却充满理想与热情的思想、言行与举动,感受创造的自由感和成就感。
(3)偏识与差异大学生由于受审美主体的内在结构和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的制约,以及社会环境、文化思潮、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对审美文化的渴望与追求是存有明显偏识和差异的。这种偏识与差异虽然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但其各自所呈现出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等内容特点还是应予以充分认可的。
(4)浪漫与易变审美文化观念一直富有当代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当今的新潮多元、模糊朦胧、甚至是错误的文化思潮观念,明显地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使得他们的审美文化观念在原有薄弱、浅识的基础上,更加富有浪漫和易变的特征。
二、大学生行为认知方式的特点
1.行为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有的人倾向于以外部作为参照依据,有的人则以自己内部作为参照依据,由此体现出各自不同的行为认知方式。众所周知,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想法和信念)。据此,认知与情感、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
2.大学生行为认知方式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认知方式,主要受“大”、“小”两方面的影响,“大”的方面影响是指受当今社会及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小”的方面的影响是指个人、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影响,都使得大学生在各自的行为认知方式上呈现出以下不同的特点:
(1)认知方式偏重于直观化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他们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追求真实,厌恶虚假,不轻信说教,不盲从,凡事往往凭自己思考后的直观感觉进行判断。
(2)个体意识占居主导地位当代大学生在认知、意志和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学习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他们不局限于老师的教导,不满足于书本知识,敢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敢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强烈的参与意识。
(3)道德观念存有模糊性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模糊或错误的一面。积极中隐含有消极的因素,消极中也含有可取的因素。正确的理解中,有时参杂着个人的意识;模糊的认识感受里,也时常有哲理性的思考分析。
(4)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思想上表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在确认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基础上,部分学生确实存有法制观念淡薄、学习动力不足、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等问题。
三、两者的关系分析
由于影响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因素很多,对于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从不同的角度、层次进行分析。
1.思想动机与行为意识
从当前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的特点来看,审美文化观念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行为认知方式反映着审美文化观念的强弱。这是因为审美文化观念孕育滋生思想动机,思想动机又导致行为意识的产生。行为意识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认知方式,总是会受到审美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影响。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审美文化观念都各不相同,在一定的条件因素支撑、诱导下,其思想动机的产生明显地带有观念的痕迹。在行为意识产生的前后过程中,思想动机总是在起着积极地支配作用。
2.观念变化与行为干扰
当今人们审美文化观念的变化,影响到人们行为认知方式的走向。观念的变化大体上是向着审美趋向时尚化、审美意识世俗化、审美活动休闲化和审美认知形象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变化的观念在其行为认知方式上的体现: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美领域在以往所执著追求的因理想和完美而体现出的永久性,现在已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淡化了,追求时尚已成行为认知的主流;二是审美意识由传统的文学、艺术领域转向生活领域,由以往的一直徘徊在精神领域转向物质文化领域,更加体现物质为载体的利益倾向;三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的目的由解决温饱转向追求生活内涵的丰富、自由,更显个性的张扬。
3.主体观念与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如与个性发展相对应,其结果也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可以以场独立性和场依存为例,来分析基本观念与个性发展影响所在。
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ce)。场依存者由于易受各方文化观念意识的影响,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其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场独立者有其自己较为独立的文化观念意识,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
4.观念创新与行为创新
观念创新与行为创新虽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两者间是相互交融、不可分离的。作为一个有事业心、进取心的人,需不断强调推进观念创新,有了观念的创新才可能有行为的创新。观念创新是行为创新的先导,行为创新是观念创新的具体体现。观念创新需要领先性,行为创新需要持久性。审美文化观念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提升创新的观念,观念的提升与创新导致着行为认知方式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朝着有益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的。
四、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特点和两者关系的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两者对于人的发展影响不可轻视,尤其是审美文化观念,对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指导作用。
当前,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主流是好的,有其方向性和目的性。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主要应对的是这种显现方式之后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分析研究主流形式所掩盖下的带有一定倾向性、影响性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善于分析研究大的环境条件下局部性、个别性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等问题。
现实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世俗化的成分在加剧,具体表现:其一,观念与认知在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引导国民精神前进、塑造人类灵魂这一制高点上后撤,出现一些平庸无聊以至不健康的问题现象。这些问题现象既成为一些人直观自身、证实自身的对象,也成为诱导大众消解社会所必需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的一种溶剂。其二,社会上性文化的泛滥对在校大学生影响之大。尽管国家从来没有公开地为性文化发放通行证,而且不时有所禁止,但十几年来的总趋势却是愈演愈烈。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在市民文化圈中到处充斥着标有“性”字样的东西,就是在青年学生这些文人文化中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其三,拜金现象公开化。金钱简化了人们对理性及原则问题的思考,改变了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应有的内涵。在生活中各种误区的存在、丑闻的出现,都是因以追逐利润为动力而造成的,部分学生在金钱与尊严之间难以做出正确地抉择。
对此,我们应积极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正确发展的症结根源,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握时代主流
首先要直接面对社会现实,面对大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也十分具体的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要善于分析当代审美文化与事物、制度、观念等多种层面文化因素之间的联系;积极探讨当代审美文化的构成状况和基本矛盾,界定当代审美文化特性、价值,理清当代审美文化正负两方面的关系;善于把握时代文化脉搏,寻求观念提升与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并以此来作为分析研究大学生行为认知方式的基础。
2.重视观念的影响
审美文化观念层次上的差别和水准的高低,是长期存在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像当今审美文化观念的差异这样的突出(文化观念是有差异的,但不能超脱世俗,走向极端)是超乎寻常的,这对大学生形成正确行为认知方式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3.善于研究问题
从主观上分析,应该说现在大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新兴方向;从客观上分析,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呈现,是受现代技术化操作和商业主义意识联合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应紧密结合实际,理论研究与现实指导相结合,国内外与校内外相结合,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相结合。
4.全方位开展工作
今天考察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只从某一些大学生群体的角度入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尤其是跨区域、多校区建设的高校,其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行为的表现是各异的,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或说法加以界定。平时我们能够看得见、感受到的学生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也只是局部的、片面的、不完整的。因此,开展工作必须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使之形成与育人目标相一致的、校园文化相适应的、培养人才所需要的、社会发展所追求的这样一种全面、协调的工作局面。
5.讲求工作方法
不同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或使之追求理想的发展目标所出现的各种工作内容与方式的价值水平和功能作用也是千差万别的。然而,就是这些不同,却共同组成了当代教育的主题曲,形成了我们的“问题与工作”的关系。研究这些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必须对这些问题给予同样的重视,尤其对处于“低层次”、“不全面”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的走向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报告[EB/OL].http://www.snuol.cn/gbjwlxy/lljt/200709
[2]李正金,焦观生.浅论大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能力的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16.
[3]FeistGJ. A strictural mode of scientific emin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3
[4]郝萍.审美观念变异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1
[责任编辑:庞达]
关键词:审美文化观念; 行为认知方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6-0085-03
当今,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当代大学生审美文化观念和认知行为方式的巨大变迁。大学生的精神气质、着装风貌、举止言语、认知方式都给人一种日新月异的感觉,从一个过去高整合、低分化的状态转向分化加剧的状态。在每年新进校的大学生中,由于来自不同的省市、城乡区域,其组成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认知行为方式凸现层次化与复杂化。这种多元化突出表现在不同阅历层次的学生身上,其特点各异,形成了当前学生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不同潮流。对此,研究分析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两者相互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审美文化观念的特点
1.审美文化观念
审美观是一个哲学概念。所谓审美,指的是主体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和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等范畴。审美文化观念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观点、抱什么样的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自然界与社会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
审美文化观念中的“文化”二字,是注重将审美观念提升为一种特殊文化来认识、看待,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审美过程,而是加入理性思考,其中包含着对其人生哲理、事业目标与理想追求等寓意深刻的深层次问题。
2.大学生审美文化观念特点
具有高层次文化素质、新时代的大学生,审美文化是他们在现时学习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和最热切的追求,其审美文化观念呈现的极具特色,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可以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折射。
(1)兴趣与感知大学生充满着探索与发现的愿望,因而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对于美的东西,无论是自然现象、日常生活,还是艺术作品,只要有着特别能吸引人的审美注意的外在形式,都易被大学生的感觉所捕捉、感知。因此,他们总是自发地喜爱与欣赏身边的一切美的东西,不断更新自己的审美文化观念,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这些也是审美文化观念形成的基础。
(2)热情与追求大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还表现在他们创造美的热情上和能动性上。由于审美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所感受到的美会很快地发展为创造的冲动。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敏锐的感受、强烈的渴望,更容易从思想上、心灵上引发对美的创造。这种创造包括了自我美的形象创造,美的事物创造和艺术创造等。这种直接进行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展示着自己虽不成熟却充满理想与热情的思想、言行与举动,感受创造的自由感和成就感。
(3)偏识与差异大学生由于受审美主体的内在结构和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的制约,以及社会环境、文化思潮、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对审美文化的渴望与追求是存有明显偏识和差异的。这种偏识与差异虽然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但其各自所呈现出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等内容特点还是应予以充分认可的。
(4)浪漫与易变审美文化观念一直富有当代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当今的新潮多元、模糊朦胧、甚至是错误的文化思潮观念,明显地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使得他们的审美文化观念在原有薄弱、浅识的基础上,更加富有浪漫和易变的特征。
二、大学生行为认知方式的特点
1.行为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有的人倾向于以外部作为参照依据,有的人则以自己内部作为参照依据,由此体现出各自不同的行为认知方式。众所周知,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想法和信念)。据此,认知与情感、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
2.大学生行为认知方式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认知方式,主要受“大”、“小”两方面的影响,“大”的方面影响是指受当今社会及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小”的方面的影响是指个人、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影响,都使得大学生在各自的行为认知方式上呈现出以下不同的特点:
(1)认知方式偏重于直观化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他们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追求真实,厌恶虚假,不轻信说教,不盲从,凡事往往凭自己思考后的直观感觉进行判断。
(2)个体意识占居主导地位当代大学生在认知、意志和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学习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他们不局限于老师的教导,不满足于书本知识,敢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敢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强烈的参与意识。
(3)道德观念存有模糊性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模糊或错误的一面。积极中隐含有消极的因素,消极中也含有可取的因素。正确的理解中,有时参杂着个人的意识;模糊的认识感受里,也时常有哲理性的思考分析。
(4)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思想上表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在确认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基础上,部分学生确实存有法制观念淡薄、学习动力不足、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等问题。
三、两者的关系分析
由于影响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因素很多,对于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从不同的角度、层次进行分析。
1.思想动机与行为意识
从当前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的特点来看,审美文化观念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行为认知方式反映着审美文化观念的强弱。这是因为审美文化观念孕育滋生思想动机,思想动机又导致行为意识的产生。行为意识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认知方式,总是会受到审美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影响。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审美文化观念都各不相同,在一定的条件因素支撑、诱导下,其思想动机的产生明显地带有观念的痕迹。在行为意识产生的前后过程中,思想动机总是在起着积极地支配作用。
2.观念变化与行为干扰
当今人们审美文化观念的变化,影响到人们行为认知方式的走向。观念的变化大体上是向着审美趋向时尚化、审美意识世俗化、审美活动休闲化和审美认知形象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变化的观念在其行为认知方式上的体现: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美领域在以往所执著追求的因理想和完美而体现出的永久性,现在已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淡化了,追求时尚已成行为认知的主流;二是审美意识由传统的文学、艺术领域转向生活领域,由以往的一直徘徊在精神领域转向物质文化领域,更加体现物质为载体的利益倾向;三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的目的由解决温饱转向追求生活内涵的丰富、自由,更显个性的张扬。
3.主体观念与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如与个性发展相对应,其结果也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可以以场独立性和场依存为例,来分析基本观念与个性发展影响所在。
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ce)。场依存者由于易受各方文化观念意识的影响,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其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场独立者有其自己较为独立的文化观念意识,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
4.观念创新与行为创新
观念创新与行为创新虽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两者间是相互交融、不可分离的。作为一个有事业心、进取心的人,需不断强调推进观念创新,有了观念的创新才可能有行为的创新。观念创新是行为创新的先导,行为创新是观念创新的具体体现。观念创新需要领先性,行为创新需要持久性。审美文化观念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提升创新的观念,观念的提升与创新导致着行为认知方式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朝着有益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的。
四、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特点和两者关系的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两者对于人的发展影响不可轻视,尤其是审美文化观念,对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指导作用。
当前,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主流是好的,有其方向性和目的性。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主要应对的是这种显现方式之后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分析研究主流形式所掩盖下的带有一定倾向性、影响性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善于分析研究大的环境条件下局部性、个别性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等问题。
现实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世俗化的成分在加剧,具体表现:其一,观念与认知在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引导国民精神前进、塑造人类灵魂这一制高点上后撤,出现一些平庸无聊以至不健康的问题现象。这些问题现象既成为一些人直观自身、证实自身的对象,也成为诱导大众消解社会所必需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的一种溶剂。其二,社会上性文化的泛滥对在校大学生影响之大。尽管国家从来没有公开地为性文化发放通行证,而且不时有所禁止,但十几年来的总趋势却是愈演愈烈。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在市民文化圈中到处充斥着标有“性”字样的东西,就是在青年学生这些文人文化中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其三,拜金现象公开化。金钱简化了人们对理性及原则问题的思考,改变了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应有的内涵。在生活中各种误区的存在、丑闻的出现,都是因以追逐利润为动力而造成的,部分学生在金钱与尊严之间难以做出正确地抉择。
对此,我们应积极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正确发展的症结根源,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握时代主流
首先要直接面对社会现实,面对大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也十分具体的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要善于分析当代审美文化与事物、制度、观念等多种层面文化因素之间的联系;积极探讨当代审美文化的构成状况和基本矛盾,界定当代审美文化特性、价值,理清当代审美文化正负两方面的关系;善于把握时代文化脉搏,寻求观念提升与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并以此来作为分析研究大学生行为认知方式的基础。
2.重视观念的影响
审美文化观念层次上的差别和水准的高低,是长期存在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像当今审美文化观念的差异这样的突出(文化观念是有差异的,但不能超脱世俗,走向极端)是超乎寻常的,这对大学生形成正确行为认知方式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3.善于研究问题
从主观上分析,应该说现在大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新兴方向;从客观上分析,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呈现,是受现代技术化操作和商业主义意识联合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应紧密结合实际,理论研究与现实指导相结合,国内外与校内外相结合,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相结合。
4.全方位开展工作
今天考察学生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只从某一些大学生群体的角度入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尤其是跨区域、多校区建设的高校,其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行为的表现是各异的,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或说法加以界定。平时我们能够看得见、感受到的学生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也只是局部的、片面的、不完整的。因此,开展工作必须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使之形成与育人目标相一致的、校园文化相适应的、培养人才所需要的、社会发展所追求的这样一种全面、协调的工作局面。
5.讲求工作方法
不同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或使之追求理想的发展目标所出现的各种工作内容与方式的价值水平和功能作用也是千差万别的。然而,就是这些不同,却共同组成了当代教育的主题曲,形成了我们的“问题与工作”的关系。研究这些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必须对这些问题给予同样的重视,尤其对处于“低层次”、“不全面”的审美文化观念和行为认知方式的走向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报告[EB/OL].http://www.snuol.cn/gbjwlxy/lljt/200709
[2]李正金,焦观生.浅论大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能力的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16.
[3]FeistGJ. A strictural mode of scientific emin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3
[4]郝萍.审美观念变异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1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