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2011年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0~89岁,平均72岁,均为外伤所致股骨颈骨折。头下型12例,经颈型22例,基底型6例。伤前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
方法:术前行皮牵引8例,胫骨结节牵引10例,余未行牵引。6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5例行动力髋内固定术,5例行全髋置换术,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结 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折磨,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心理甚至不配合或拒绝治疗。应针对患者文化程度、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及护理经验,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配合。②牵引护理: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制动时,应抬高床尾,保持牵引肢体外展中立位。牵引重量适宜,不可随意增减,皮牵引时用棉垫或棉毛巾作内衬包扎牵引侧肢体。骨牵引时,针孔处75%酒精冲洗,2次/日,无菌敷料覆盖,保持清洁。同时观察患肢末端血运,皮肤颜色,感觉,温度等。③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X线片,术前备皮、备血、做过敏实验等,嘱患者术前6小时禁饮食,术前30分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尿储留和便秘;指导患者深呼吸,扩胸及上肢外展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指导其有效的咳嗽。有并发症的患者,术前要全面了解其病史,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术后护理:
⑴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患者轻轻抬放于床上,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给予心电监护,检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准确算出入量。观察末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注意刀口有无渗血,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准确记录引流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量的颜色、量、性质,若短时间内引流量异常增多,色泽鲜红,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引流至术后3天,引流量低于50ml/日可以拔管。
⑵疼痛与失眠护理:解除疼痛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措施。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准确进行疼痛的评估,遵医嘱正确应用止痛剂。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加强病房管理,使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适宜,夜间的治疗,尽量集中完成。夜间巡视病房时开床头灯,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⑶并发症的护理: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由于患肢制动,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术中失血,血液浓缩,易形成静脉血栓,造成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术后应嘱患者戒烟酒,进低脂饮食,多食蔬果,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重视患者有无下肢疼痛的主诉,注意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肿胀程度等,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②预防假体脱位: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放一软枕头,避免过度屈曲。内收、外旋,患者侧卧位时两下肢间加用以软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预防假体脱位。③预防压疮: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汗腺萎缩,皮肤干燥多皱,抵抗力差,因此应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柔软,加睡气垫床,术后每2小时托起臀部,按摩骨突起部位,有效变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和减少摩擦,预防压疮的发生。④预防肺部感染:肺部是危及高龄卧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是高龄骨折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应保持室内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严禁吸烟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动作定是协助翻身、拍背,以利排痰,加强口腔护理,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与超声雾化吸入。⑤尿系的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护理2次/日。留置尿管的患者,膀胱冲洗1次/日,定时夹放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以便于拔管,留置尿管一般2~3天拔出。⑥预防便秘: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缺少活动导致肠蠕动减弱,不习惯床上排便,易引起腹胀便秘,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的蔬菜、蔬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腹部按摩,以脐为中性顺时针按摩,2~3次/日,20~30分钟/次,必要时开塞露通便,温肥皂水灌肠,已解除患者痛苦。使用便器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⑦控制血压血糖:定时检测血压、血糖,使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及药物降压、降糖治疗,同时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防治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⑧控制补液: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者应控制补液量和速度,输液量1000~2000ml/日,輸液速度低于50滴/分,如患者心慌、胸闷或出现下肢水肿等,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⑷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日常护理技能,养成良好健康行为,改善不良行为习惯,从生活技巧、情致调养、饮食调理、用药指导、特殊指导等几个方面给予健康指导,使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疾病,以配合治疗和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0~89岁,平均72岁,均为外伤所致股骨颈骨折。头下型12例,经颈型22例,基底型6例。伤前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
方法:术前行皮牵引8例,胫骨结节牵引10例,余未行牵引。6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5例行动力髋内固定术,5例行全髋置换术,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结 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折磨,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心理甚至不配合或拒绝治疗。应针对患者文化程度、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及护理经验,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配合。②牵引护理: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制动时,应抬高床尾,保持牵引肢体外展中立位。牵引重量适宜,不可随意增减,皮牵引时用棉垫或棉毛巾作内衬包扎牵引侧肢体。骨牵引时,针孔处75%酒精冲洗,2次/日,无菌敷料覆盖,保持清洁。同时观察患肢末端血运,皮肤颜色,感觉,温度等。③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X线片,术前备皮、备血、做过敏实验等,嘱患者术前6小时禁饮食,术前30分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尿储留和便秘;指导患者深呼吸,扩胸及上肢外展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指导其有效的咳嗽。有并发症的患者,术前要全面了解其病史,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术后护理:
⑴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患者轻轻抬放于床上,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给予心电监护,检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准确算出入量。观察末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注意刀口有无渗血,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准确记录引流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量的颜色、量、性质,若短时间内引流量异常增多,色泽鲜红,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引流至术后3天,引流量低于50ml/日可以拔管。
⑵疼痛与失眠护理:解除疼痛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措施。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准确进行疼痛的评估,遵医嘱正确应用止痛剂。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加强病房管理,使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适宜,夜间的治疗,尽量集中完成。夜间巡视病房时开床头灯,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⑶并发症的护理: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由于患肢制动,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术中失血,血液浓缩,易形成静脉血栓,造成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术后应嘱患者戒烟酒,进低脂饮食,多食蔬果,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重视患者有无下肢疼痛的主诉,注意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肿胀程度等,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②预防假体脱位: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放一软枕头,避免过度屈曲。内收、外旋,患者侧卧位时两下肢间加用以软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预防假体脱位。③预防压疮: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汗腺萎缩,皮肤干燥多皱,抵抗力差,因此应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柔软,加睡气垫床,术后每2小时托起臀部,按摩骨突起部位,有效变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和减少摩擦,预防压疮的发生。④预防肺部感染:肺部是危及高龄卧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是高龄骨折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应保持室内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严禁吸烟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动作定是协助翻身、拍背,以利排痰,加强口腔护理,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与超声雾化吸入。⑤尿系的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护理2次/日。留置尿管的患者,膀胱冲洗1次/日,定时夹放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以便于拔管,留置尿管一般2~3天拔出。⑥预防便秘: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缺少活动导致肠蠕动减弱,不习惯床上排便,易引起腹胀便秘,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的蔬菜、蔬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腹部按摩,以脐为中性顺时针按摩,2~3次/日,20~30分钟/次,必要时开塞露通便,温肥皂水灌肠,已解除患者痛苦。使用便器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⑦控制血压血糖:定时检测血压、血糖,使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及药物降压、降糖治疗,同时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防治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⑧控制补液: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者应控制补液量和速度,输液量1000~2000ml/日,輸液速度低于50滴/分,如患者心慌、胸闷或出现下肢水肿等,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⑷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日常护理技能,养成良好健康行为,改善不良行为习惯,从生活技巧、情致调养、饮食调理、用药指导、特殊指导等几个方面给予健康指导,使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疾病,以配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