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总结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潮层处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以提高民用建筑的防潮效果,为住户提高一个健康的、安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民用建筑 防潮层 施工 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1
由于民用建筑工程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民用建筑内部环境出现严重潮湿、噪音污染、空气不通、光照不足等现象,以潮湿问题最为严重。因此,施工人员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其防潮层,提高民用建筑防潮效果,避免民用建筑内部出现严重的潮湿现象,为广大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民用建筑环境。
1 民用建筑墙体防潮处理
1.1 建筑外墙的处理施工
在进行建筑外墙防潮处理施工时,必须对建筑防潮层上层砖竖缝处进行有效的处理,利用电钻进行钻孔,钻孔间距为两块砖长度,深度为240 mm,孔径为12 mm,这些孔洞均匀的分布在建筑外墙相同水平面上;对孔洞内部存在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清理,并利用清水来进行保湿;做好水泥浆的配合比,并利用压浆泵进行连续性逐孔灌注,直至孔洞灌注满后,再进行下一个孔洞的灌注;对压缩水泥浆下层水平砖缝进行处理,利用切割机顺着砖缝切割宽为5 mm,深为30 mm的水平槽;用电钻在水平槽内进行钻孔,孔深为240 mm,孔径为12 mm,间距为300 mm,这些孔洞都均匀的分布于建筑外墙相同水平线上[1]。当钻孔完成后,对其内部存在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清理;在水平槽里放置和嵌入一个半圆形状的铁皮槽,其埋深为20 mm,形成一条注浆渠道,在其外层抹上一层砂浆作为保护层;当砂浆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注浆渠道进行保湿措施,并在压降泵作用下将注浆防水材料放入建筑外墙内部渠道中,直至其末端的孔道有浆液流出,最后对孔洞进行密封。继续进行压降,直至浆液无法再压进为止;当注浆完成1天后,将建筑外墙注浆孔中的,埋管拆除,并用水泥砂浆进行密封、压实及抹平。
1.2 建筑内墙的处理施工
建筑内墙防潮护理施工工序与建筑外墙防潮处理施工工序基本相同,但是建筑内墙防潮处理施工中的钻孔深度存在一定的区别,内墙钻孔深度为120 mm,相对于外墙钻孔较浅。将建筑内墙墙面存在的脱落、空鼓等部位剔除,并抹上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再按照上述外墙处理施工方式进行注浆、压浆。
2 民用建筑地面防潮处理
2.1 地面防潮处理施工要点
(1)做好地面返潮预防措施。为了保证地面防潮效果,避免地面出现防潮的现象,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地面防潮层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2)严格控制填土质量。由于填土是地面防潮施工的基础工程,对地面防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填土施工。地面防潮层所用填土材质主要是粘性土,灰土比例可为2∶8或者3∶7,填土方式为分层夯实法,每层填土厚度为20 cm。
2.2 地面防潮层施工工艺
在民用建筑地面上夯实厚度为25 cm的青碎石,将其作为干铺垫层,在其面缝内填充适量片石或者粗黄砂,然后铺设厚度为6 cm的混凝土,再抹上比例为1∶2.5的水泥砂浆,将其作为防潮层的面层。若建筑地面防潮层在架空状态下施工,需注意以下几点:必须对架空板下方的地基土进行有效的夯实,以防止潮气从架空板渗透至地面;在架空板的下方设计一个通风口,使得架空板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防潮空间,对地面防潮起到一定的作用;安置于架空板内的地垄墙必须用水泥砂浆进行浇筑,并在其顶面抹上一层具有防水效果的砂浆;在建筑墙和地面相接位置铺设一层具有防水效果的砂浆层,其铺设高度应为20 mm;地面防潮层室内高度和室外高度差值不能小于30 cm,并在地面防潮层室外设置散水坡,以将雨雪天遗留积水及时排出,避免积水渗透到室内,起到良好的防潮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铺设架空板前,于架空板上涂上一层热沥青,将架空板毛细孔封堵,其提高其防潮效果;對架空板拼缝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对架空板进行嵌缝时,必须对其缝隙存在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清理,并采取有效的保湿措施,然后采取分层嵌实的方法进行处理,嵌实为细石材料的混凝土;当其拼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使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2]。
3 民用建筑的回潮处理
3.1 防潮处理方法—主动防潮
主动防潮主要是设计人员在进行民用建筑设计时,针对民用建筑可能存在的回潮问题而进行的防潮处理措施,其处理措施如下:(1)烧结灰材质砂砖地面。由于这种灰砂砖的质地较轻、吸水性较好,是一种良好的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潮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首先在地面铺设厚度为150 mm的灌浆层,然后再用厚度为20 mm,比例为1∶3的水泥浆来进行找平,再铺设2至3皮的灰砂砖,当其铺设完成后,在其上方浇筑厚度为35 mm的混凝土,最后抹上厚度为5 mm,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将其作为防潮面层。(2)室内地坪标高的提升。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可以按照工程施工的地质水文条件,测量出该路段毛细水大概的上升高度,并将室内地坪的标高提升,让地下毛细水无法上升至室内地面,但是注意毛细水的上升高度与室内地坪间距必须在50 cm以上。(3)阻水层的设置。其主要是在聚乙烯薄膜的作用下,形成一层阻水层,不仅可以阻止毛细水渗透至地面,起到良好的防潮效果,同时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材料充足,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在夯实施工地面之后,铺设一层厚度为150 mm的灌浆层,然后利用厚度为20 mm,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来进行找平。当铺找平层完全硬化后,铺设两道聚乙烯薄膜,再其上面浇筑厚度为35 mm的混凝土,注意不要对薄膜造成损坏。最后抹上厚度为5 mm,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将其作为阻水层的面层[3]。
3.2 防潮处理方法—被动防潮
被动防潮主要是指主动防潮失效时采取的防潮方法。(1)随着电器业的不断发展,吸湿器的推广和应用,人们可以利用吸湿器来实现除湿防潮的目的。(2)在回潮天气,可以利用生石灰来起到干燥防潮的作用,在纸箱或者木箱装入10 kg的生石灰,将其放置在室内角落或者床下。当出现回潮现象时,可将纸箱打开,同时将门窗关闭,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潮效果。(3)木炭也是一种具有防潮效果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在室内屋角处放置木炭,并关上门窗,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潮效果。
4 结语
为了提高民用建筑的防潮效果,避免外部环境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施工人员必须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主动防潮、被动防潮、墙面防潮及地面防潮等处理措施,避免民用建筑出现潮湿、空气不流通、光照不足等现象,为广大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冰.民用建筑防潮处理措施的若干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26):90-92.
[2] 罗小聪.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防潮层处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9(20):78-80.
[3] 盖天威.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防潮层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4):54-55.
关键词:民用建筑 防潮层 施工 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1
由于民用建筑工程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民用建筑内部环境出现严重潮湿、噪音污染、空气不通、光照不足等现象,以潮湿问题最为严重。因此,施工人员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其防潮层,提高民用建筑防潮效果,避免民用建筑内部出现严重的潮湿现象,为广大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民用建筑环境。
1 民用建筑墙体防潮处理
1.1 建筑外墙的处理施工
在进行建筑外墙防潮处理施工时,必须对建筑防潮层上层砖竖缝处进行有效的处理,利用电钻进行钻孔,钻孔间距为两块砖长度,深度为240 mm,孔径为12 mm,这些孔洞均匀的分布在建筑外墙相同水平面上;对孔洞内部存在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清理,并利用清水来进行保湿;做好水泥浆的配合比,并利用压浆泵进行连续性逐孔灌注,直至孔洞灌注满后,再进行下一个孔洞的灌注;对压缩水泥浆下层水平砖缝进行处理,利用切割机顺着砖缝切割宽为5 mm,深为30 mm的水平槽;用电钻在水平槽内进行钻孔,孔深为240 mm,孔径为12 mm,间距为300 mm,这些孔洞都均匀的分布于建筑外墙相同水平线上[1]。当钻孔完成后,对其内部存在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清理;在水平槽里放置和嵌入一个半圆形状的铁皮槽,其埋深为20 mm,形成一条注浆渠道,在其外层抹上一层砂浆作为保护层;当砂浆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注浆渠道进行保湿措施,并在压降泵作用下将注浆防水材料放入建筑外墙内部渠道中,直至其末端的孔道有浆液流出,最后对孔洞进行密封。继续进行压降,直至浆液无法再压进为止;当注浆完成1天后,将建筑外墙注浆孔中的,埋管拆除,并用水泥砂浆进行密封、压实及抹平。
1.2 建筑内墙的处理施工
建筑内墙防潮护理施工工序与建筑外墙防潮处理施工工序基本相同,但是建筑内墙防潮处理施工中的钻孔深度存在一定的区别,内墙钻孔深度为120 mm,相对于外墙钻孔较浅。将建筑内墙墙面存在的脱落、空鼓等部位剔除,并抹上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再按照上述外墙处理施工方式进行注浆、压浆。
2 民用建筑地面防潮处理
2.1 地面防潮处理施工要点
(1)做好地面返潮预防措施。为了保证地面防潮效果,避免地面出现防潮的现象,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地面防潮层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2)严格控制填土质量。由于填土是地面防潮施工的基础工程,对地面防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填土施工。地面防潮层所用填土材质主要是粘性土,灰土比例可为2∶8或者3∶7,填土方式为分层夯实法,每层填土厚度为20 cm。
2.2 地面防潮层施工工艺
在民用建筑地面上夯实厚度为25 cm的青碎石,将其作为干铺垫层,在其面缝内填充适量片石或者粗黄砂,然后铺设厚度为6 cm的混凝土,再抹上比例为1∶2.5的水泥砂浆,将其作为防潮层的面层。若建筑地面防潮层在架空状态下施工,需注意以下几点:必须对架空板下方的地基土进行有效的夯实,以防止潮气从架空板渗透至地面;在架空板的下方设计一个通风口,使得架空板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防潮空间,对地面防潮起到一定的作用;安置于架空板内的地垄墙必须用水泥砂浆进行浇筑,并在其顶面抹上一层具有防水效果的砂浆;在建筑墙和地面相接位置铺设一层具有防水效果的砂浆层,其铺设高度应为20 mm;地面防潮层室内高度和室外高度差值不能小于30 cm,并在地面防潮层室外设置散水坡,以将雨雪天遗留积水及时排出,避免积水渗透到室内,起到良好的防潮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铺设架空板前,于架空板上涂上一层热沥青,将架空板毛细孔封堵,其提高其防潮效果;對架空板拼缝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对架空板进行嵌缝时,必须对其缝隙存在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清理,并采取有效的保湿措施,然后采取分层嵌实的方法进行处理,嵌实为细石材料的混凝土;当其拼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使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2]。
3 民用建筑的回潮处理
3.1 防潮处理方法—主动防潮
主动防潮主要是设计人员在进行民用建筑设计时,针对民用建筑可能存在的回潮问题而进行的防潮处理措施,其处理措施如下:(1)烧结灰材质砂砖地面。由于这种灰砂砖的质地较轻、吸水性较好,是一种良好的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潮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首先在地面铺设厚度为150 mm的灌浆层,然后再用厚度为20 mm,比例为1∶3的水泥浆来进行找平,再铺设2至3皮的灰砂砖,当其铺设完成后,在其上方浇筑厚度为35 mm的混凝土,最后抹上厚度为5 mm,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将其作为防潮面层。(2)室内地坪标高的提升。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可以按照工程施工的地质水文条件,测量出该路段毛细水大概的上升高度,并将室内地坪的标高提升,让地下毛细水无法上升至室内地面,但是注意毛细水的上升高度与室内地坪间距必须在50 cm以上。(3)阻水层的设置。其主要是在聚乙烯薄膜的作用下,形成一层阻水层,不仅可以阻止毛细水渗透至地面,起到良好的防潮效果,同时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材料充足,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在夯实施工地面之后,铺设一层厚度为150 mm的灌浆层,然后利用厚度为20 mm,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来进行找平。当铺找平层完全硬化后,铺设两道聚乙烯薄膜,再其上面浇筑厚度为35 mm的混凝土,注意不要对薄膜造成损坏。最后抹上厚度为5 mm,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将其作为阻水层的面层[3]。
3.2 防潮处理方法—被动防潮
被动防潮主要是指主动防潮失效时采取的防潮方法。(1)随着电器业的不断发展,吸湿器的推广和应用,人们可以利用吸湿器来实现除湿防潮的目的。(2)在回潮天气,可以利用生石灰来起到干燥防潮的作用,在纸箱或者木箱装入10 kg的生石灰,将其放置在室内角落或者床下。当出现回潮现象时,可将纸箱打开,同时将门窗关闭,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潮效果。(3)木炭也是一种具有防潮效果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在室内屋角处放置木炭,并关上门窗,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潮效果。
4 结语
为了提高民用建筑的防潮效果,避免外部环境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施工人员必须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主动防潮、被动防潮、墙面防潮及地面防潮等处理措施,避免民用建筑出现潮湿、空气不流通、光照不足等现象,为广大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冰.民用建筑防潮处理措施的若干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26):90-92.
[2] 罗小聪.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防潮层处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9(20):78-80.
[3] 盖天威.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防潮层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