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益民,现从事电子支付行业,从小学起随父亲学习摄影,大约25年前开始使用宾得单反相机,至今一直是宾得相机和镜头的铁杆粉丝,先后使用过的宾得胶片和数码单反机身包括:LX、MX、SFX、Z-1、MZ-S、*ist D、K10D直到目前的K20D。平时除了远足旅游记录异国风情之外,也喜欢拍摄人像和街头人文题材。
高画质,高要求
对笔者来说,以上的小改进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我最关注的还是K20D采用的全新1460万像素CMOS和新一代PRIME图像处理引擎在画质方面的表现。笔者通过两个多月来的实拍测试发现,K20D在分辨率和动态范围方面比K10D有明显提高,带来的“副作用”则是对所配合使用镜头的素质要求更高,“狗头”在K20D上会更“狗”,而宾得优秀的FA、DA和Liraited系列镜头在K20D上都更加光芒闪耀。配合高素质镜头,K20D的输出画质非常优异,即便是直接输出JPEG格式照片时,使用新增的最优画质模式也有很高的水准。
虽然传感器像素数增加了接近50%,但K20D在高ISO噪声控制方面表现比K10D反而有提升。K20D在ISO400以内的成像细节和质感非常优秀,分辨率高,层次也很细腻,这点与K10D-脉相承;在ISO800-ISO1600范围内,细节和色彩还原仍然保持较高水平,有可见的噪声,不过对彩色噪声的控制相当不错;ISO3200时仍然可用于输出较小尺寸照片;ISO6400属于需额外启用的增强感光度模式,笔者觉得只能“应急”时候用。
K20D的另一个重要的新特性是被宾得称为“D-Range”的动态范围扩展功能。这个模式对于JPEG和RAW格式均有效,尤其是后者,在后期处理过程中,对于保持高光部分的层次有更大的灵活性。使用专门支持该功能的RAW处理软件(例如Silkypix,Lightroom等),可以很方便地拉回高光部分易失的层次,带来的改进有时可以达到1-2挡EV值。不过,D-Range对于暗部层次似乎作用有限,而且启用后会导致暗部噪声略高一些。
实践程出真相——宾得K20D使用体会2 李 璨
李璨,不太相信绝对的东西,个人的经历比较奇特,2001年国际关系专业毕业,放弃了本专业工作,北漂进入IT业,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某日突发奇想拿起相机开始拍照,3年后,开始摄影全职生涯。后来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稳妥更高薪的职业,我告诉他摄影能让我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仅此而已。
入行好几年,我使用过包括尼康、佳能、奥林巴斯、宾得、美能达、哈苏等品牌的众多单反相机,如果把DC也算上,那索尼也能凑数了。我的意思是,相机品牌只是一个名称,我选择使用的相机,不是依赖相机头顶上那几个英文字母,更多的看它们是否对拍摄题材的胃口——比如我就不会带着哈苏去拍球赛。可能因为工作原因,我使用时间较多的相机是佳能,但在我手指中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却应该是宾得。
为什么?经常有人问,我反问,你喜欢拧动对焦环的感觉么?问者茫然,我递给他一个三公主(FA31/1.8AL镜头),然后告诉他,如果有这样一个厂商,它把镜头当作工艺品来制作和品味,我想我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态度。我喜欢随身携带宾得相机记录生活和半工作状态,我喜欢它的典雅,喜欢它(记录的图片的)细腻的色阶以及那种非线性的质感——这是一种有别于日系其他品牌风格的清雅与通透,一种难以用数字去量化的空气感。我想这是我对宾得的喜爱一面,
关于K20D,自己应该是用得比较早的一批人。相对K10D,其最大的差异来自那块1460万像素的CMOS,它带来了目前APS-C画幅最高的分辨率和让人惊讶的高ISO表现。不过对这两点我都不想说太多,第一点我用图片来说明,第二点已有很多媒体测试过了’对于严肃的追求最佳画质的摄影师来说高ISO几乎不会去用——哪怕它表现很好。但是有两点却不得不说,那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D-range动态范围扩展功能和未得到官方证实的改良的AF对焦系统。
让我们看看这张李小虎的照片(我养的英短猫,关于它的生活,大家在这里可以找到http://blog.sma.com.cn/s/blog_48e27c2701009bth.html)这是一张室内弱光 室外艳阳的案例,熟悉摄影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如此大光比的拍摄,如果没有额外的补光,通常是无法完整记录的。从数字影像角度来说,高光部分会直接溢出(R、G、B超过255这一权限)无法挽回。而K20D的D-range给了摄影者更大的动态范围,在没有任何补光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记录下来,还轻松挽回了高光部分的蓝色天空。根据拍摄常识,我们可以大致知道,晴天条件下室内(单窗白墙)和室外EV差距在6-7个EV之间,这在以往的数码产品身上,几乎是难以做到的(注意!这是在保证暗部成像的基础上!)。因此,对于需要拍摄大光比的对象(如夜景、产品拍摄、逆光拍摄……),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对于出色的D-range动态范围扩展功能,我对AF系统的肯定同样没有吝啬,因为这一肯定来自对K20D前辈K10D的批评——好坏是需要对比的。从个人感知角度来说,虽然它们都采用7--样的配置(官方资料),但我使用的K20D在暗部的AF能力明显要比K10D优秀。排除人品或运气问题,我认为宾得技术人员对K20D的AF对焦系统做了改进,至少在软件层面。以往在昏暗的环境下(如昏暗的酒吧、咖啡厅……),K10D对焦相当困难,“拉风箱”现象是家常便饭,最后甚至对不上。而K20D则明显有了改善,“拉风箱”现象减少许多,对焦也相对准确,跑焦、失焦现象大幅度下降,准确度也提高了不少,对于一直抱怨上一代产品对焦困难的用户来说,K20D这一特性意义颇大。但让人相当不解的是,宾得官方并没有对此作任何宣传以及证实,要知道很多摄影师在使用之后都有此感受。
此外,我在这里还要提及K20D对SDM(宾得超声波马达技术)良好的支持。在明亮的光线下,SDM对焦速度及准确性,都让人满意。

高画质,高要求
对笔者来说,以上的小改进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我最关注的还是K20D采用的全新1460万像素CMOS和新一代PRIME图像处理引擎在画质方面的表现。笔者通过两个多月来的实拍测试发现,K20D在分辨率和动态范围方面比K10D有明显提高,带来的“副作用”则是对所配合使用镜头的素质要求更高,“狗头”在K20D上会更“狗”,而宾得优秀的FA、DA和Liraited系列镜头在K20D上都更加光芒闪耀。配合高素质镜头,K20D的输出画质非常优异,即便是直接输出JPEG格式照片时,使用新增的最优画质模式也有很高的水准。
虽然传感器像素数增加了接近50%,但K20D在高ISO噪声控制方面表现比K10D反而有提升。K20D在ISO400以内的成像细节和质感非常优秀,分辨率高,层次也很细腻,这点与K10D-脉相承;在ISO800-ISO1600范围内,细节和色彩还原仍然保持较高水平,有可见的噪声,不过对彩色噪声的控制相当不错;ISO3200时仍然可用于输出较小尺寸照片;ISO6400属于需额外启用的增强感光度模式,笔者觉得只能“应急”时候用。
K20D的另一个重要的新特性是被宾得称为“D-Range”的动态范围扩展功能。这个模式对于JPEG和RAW格式均有效,尤其是后者,在后期处理过程中,对于保持高光部分的层次有更大的灵活性。使用专门支持该功能的RAW处理软件(例如Silkypix,Lightroom等),可以很方便地拉回高光部分易失的层次,带来的改进有时可以达到1-2挡EV值。不过,D-Range对于暗部层次似乎作用有限,而且启用后会导致暗部噪声略高一些。
实践程出真相——宾得K20D使用体会2 李 璨
李璨,不太相信绝对的东西,个人的经历比较奇特,2001年国际关系专业毕业,放弃了本专业工作,北漂进入IT业,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某日突发奇想拿起相机开始拍照,3年后,开始摄影全职生涯。后来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稳妥更高薪的职业,我告诉他摄影能让我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仅此而已。

入行好几年,我使用过包括尼康、佳能、奥林巴斯、宾得、美能达、哈苏等品牌的众多单反相机,如果把DC也算上,那索尼也能凑数了。我的意思是,相机品牌只是一个名称,我选择使用的相机,不是依赖相机头顶上那几个英文字母,更多的看它们是否对拍摄题材的胃口——比如我就不会带着哈苏去拍球赛。可能因为工作原因,我使用时间较多的相机是佳能,但在我手指中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却应该是宾得。
为什么?经常有人问,我反问,你喜欢拧动对焦环的感觉么?问者茫然,我递给他一个三公主(FA31/1.8AL镜头),然后告诉他,如果有这样一个厂商,它把镜头当作工艺品来制作和品味,我想我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态度。我喜欢随身携带宾得相机记录生活和半工作状态,我喜欢它的典雅,喜欢它(记录的图片的)细腻的色阶以及那种非线性的质感——这是一种有别于日系其他品牌风格的清雅与通透,一种难以用数字去量化的空气感。我想这是我对宾得的喜爱一面,
关于K20D,自己应该是用得比较早的一批人。相对K10D,其最大的差异来自那块1460万像素的CMOS,它带来了目前APS-C画幅最高的分辨率和让人惊讶的高ISO表现。不过对这两点我都不想说太多,第一点我用图片来说明,第二点已有很多媒体测试过了’对于严肃的追求最佳画质的摄影师来说高ISO几乎不会去用——哪怕它表现很好。但是有两点却不得不说,那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D-range动态范围扩展功能和未得到官方证实的改良的AF对焦系统。
让我们看看这张李小虎的照片(我养的英短猫,关于它的生活,大家在这里可以找到http://blog.sma.com.cn/s/blog_48e27c2701009bth.html)这是一张室内弱光 室外艳阳的案例,熟悉摄影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如此大光比的拍摄,如果没有额外的补光,通常是无法完整记录的。从数字影像角度来说,高光部分会直接溢出(R、G、B超过255这一权限)无法挽回。而K20D的D-range给了摄影者更大的动态范围,在没有任何补光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记录下来,还轻松挽回了高光部分的蓝色天空。根据拍摄常识,我们可以大致知道,晴天条件下室内(单窗白墙)和室外EV差距在6-7个EV之间,这在以往的数码产品身上,几乎是难以做到的(注意!这是在保证暗部成像的基础上!)。因此,对于需要拍摄大光比的对象(如夜景、产品拍摄、逆光拍摄……),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对于出色的D-range动态范围扩展功能,我对AF系统的肯定同样没有吝啬,因为这一肯定来自对K20D前辈K10D的批评——好坏是需要对比的。从个人感知角度来说,虽然它们都采用7--样的配置(官方资料),但我使用的K20D在暗部的AF能力明显要比K10D优秀。排除人品或运气问题,我认为宾得技术人员对K20D的AF对焦系统做了改进,至少在软件层面。以往在昏暗的环境下(如昏暗的酒吧、咖啡厅……),K10D对焦相当困难,“拉风箱”现象是家常便饭,最后甚至对不上。而K20D则明显有了改善,“拉风箱”现象减少许多,对焦也相对准确,跑焦、失焦现象大幅度下降,准确度也提高了不少,对于一直抱怨上一代产品对焦困难的用户来说,K20D这一特性意义颇大。但让人相当不解的是,宾得官方并没有对此作任何宣传以及证实,要知道很多摄影师在使用之后都有此感受。
此外,我在这里还要提及K20D对SDM(宾得超声波马达技术)良好的支持。在明亮的光线下,SDM对焦速度及准确性,都让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