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与相关的防疫要求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畜牧业的逐年发展,养殖业俨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而其中的养牛产业也随之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各地纷纷建造牛场以发展养牛业,但是由于建造水平和防疫措施落实的情况不同,所以每个规模化牛场牛只的健康状况和牛场的经济情况也都不同。因为牛场的建造和防疫情况的落实对于牛场至关重要,所以生产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牛场建造的注意事项展开讨论,并且阐述牛场应具备的防疫措施,供参考。
  目前,我国牛场的已经趋于规模化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牛场不断的建造,但是在建造牛场的时候必须以保证牛只的健康为重点考虑因素,以达到牛群健康的理想标准。牛场合理的建造好之后,就必须对牛群采取符合防疫制度的防疫措施,以控制疫病的流行与传播,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
  一、牛场合理的结构要求
  1.建造要求。牛场在建设之前应该综合考虑风向、水流、居民区等因素,除此之外还要将新农村的建设考虑到场区的规划之内,选址要争取避开土质好的耕地,将农牧结合作为出发点而支持种植业发展。牛场的规模应该根据经济、文化与管理水平的具体高低而适宜选择,牛场的管理和技术的提高应该通过加强人员的培训得以实现,所以必须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如果扩大牛场的饲养规模可以更好的实施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相应的提高效率,并且可以节约一定的资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且增加经济收益。
  2.牛群组成。目前一般规模奶牛场的合理结构:成母牛55%~60%,在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 20%,牛群中的老弱病残牛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予以尽早的淘汰处理,这样可以确保牛群持续高产、稳产。青年牛指18~28 月龄的牛,约占整个牛群的13%。大育成牛指12~18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小育成牛指6~12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9%。犊牛指出生1~6 月龄的牛,选留母犊牛应该根据其父母代的生产性能和本身体型外貌进行考虑,然后留作后备母牛,而其他没有被选择的犊牛就应该尽快销售掉,留作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
  3.牛群改良。牛场应该不断的对牛群质量加以改良,生产中应该选择良种公牛的冻精进行配种操作,一定不能忽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首先应该查看公牛的系谱、以避免出现近交的情况。牛场应该做好牛只的繁殖记录,从而更加合理的对冻精加以选择,只选择品种优良但是并非价格昂贵的冻精。还要查看所挑选公牛是否有后裔测定记录,以确定种公牛的质量,通过后裔测定的公牛的冻精在牛场广泛使用,这样才能够保证后代牛具有较高的产奶水平。生产中应该不断的改进牛群的遗传品质,不能盲目的只是追求奶牛的高产奶量。
  4.繁殖管理。繁殖工作对于牛场来说非常重要,实际工作中要不断的淘汰一些质量差的成年母牛,然后将出生的犊牛转为育成牛或者是商品牛以出售的方式处理。规模化的奶牛场还必须不断的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经常观察发情的牛只,以确保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种措施,尽量将奶牛产后空怀的天数缩短,从而更进一步的将产犊的间隔缩短。在临床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好青年母牛的转群头数,此外还应该降低成年母牛的更新频率,以对成母牛的更新胎次加以调整。管理者应该树立重质量、轻数量的正确认识,对于牛场中长期屡配不孕和患有慢性繁殖疾病的奶牛应该采取淘汰处理措施,以进一步的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
  5.饲喂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牛场已经全面实施了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此技术能够针对牛群的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给予牛只需要的营养,配方都是由专家进行的设计,日粮搅拌是采用特制的搅拌机,将切割混合和饲喂,所以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属于当前比较先进的饲养工艺,但是也已经被大多的牧场接受并且采用。采取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能够确饲料营养的均衡性,对于牛场的管理和生产水平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还可以节约牛场的饲料量,并且能够降低饲料成本,对于牛群的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二、牛场的卫生防疫要求
  1.场区的卫生管理。牛场应该由专业人员按照自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卫生管理规则,这样就能够形成日常的卫生管理和评审的标准,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场区卫生检查计划,规定具体的检查时间及需要检查的项目,以确保严格的执行,并且要形成作相关记录的工作习惯,以备日后查验所用。牛场周围以及牛场中的道路及庭院要求随时保持清洁状态。及时清扫牛只的排泄废物,并且采取无害化的处理。牛场的粪尿池每个星期都要进行清理,否则会对牛场及其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在粪尿池上建立沼气池就能够充分的利用牛只排泄的粪便。对于牛舍周围的环境 要按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粪尿的处理。牛只排泄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因为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物,如果牛场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自然可以将粪便作为非常好的有机肥料。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的时候能够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都杀灭,这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还能够作为燃料和发电照明使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够保持清洁,不会造成任何的污染。牛场日常生产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牛只排泄的尿液和生产污水产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会对牛场周围环境的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周围的生物安全,所以要求牛场必须加强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要求尽量不要用水对牛粪进行清洗,有条件的场也可以建立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水产生量。
  3.防疫要求。总体要求:临床生产中牛群的健康直接受到规模化牛场的卫生条件及牛场中存在病原体污染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必须经常将牛场内存在的杂草、污水、粪便及垃圾等进行彻底的清除,然后根据牛场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有效的消毒,保证牛场的卫生良好。此外还要注意牛只自身的卫生情况,经常对牛体进行刷拭,平时应该注意保持。牛场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忽视个人卫生情况,上下班都要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之后才能进场或者出场。
  按计划进行免疫注射:有计划的给健康牛群进行免疫接种,可 以有效的抵抗相应传染病的侵害。此外,在引入或输出牛群、实行外科手术之前,或在发生复杂的创伤之后,应进行临时性免疫注射。對疫区内尚未发病的动物,必要时可做紧急免疫接种 ,但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被激化的病牛。
  完善消毒设施:消毒的主要目的在于消灭牛体的表面、设备器具及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的发生或蔓延,保证奶牛健康和正常的生产。
  制定卫生防疫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现代的规模化牛场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卫生防疫理念,实现保障牛只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并且对于提高产量高产量的意义非凡。如今的规模化养牛场则应该更加重视牛场的卫生防疫,因为牛场中只要出现疫病流行就会对经济方面造成不容忽视的损失。
其他文献
摘 要:鸡红痢俗称鸡红便。鸡红便产生的原因一个是来自体内消化系统器官的出血,经过肠道氧化不全,随粪便排出;另一个是来自外部营养元素的氧化变质。  关键词:蛋鸡;鸡红痢;诊治  一、临床症状  2018年11月,某规模化蛋鸡场,一群蛋鸡110日龄,排红粪已经有两月了,球虫,肠炎,抗生素等药物均使用过,没有好转;场主用过常规治疗球虫和肠炎,以及细菌性等药物,均无效,粪便也无明显绦虫节片。反复治疗,效果
摘 要:近年来,随着居民物质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禽类肉制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就大大促进了我国家禽养殖业的进步和发展。但与此同时,禽病的传播和蔓延成为制约禽类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探讨我国家禽养殖中常见疾病的提前预防,以及疾病发生后的疫情控制,对于禽类养殖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禽养殖;预防;控制;疫情  家禽养殖不仅是我国畜牧業的支柱性产业,也
摘 要:前胃弛缓又称脾胃虚弱,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 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 菌群紊乱, 产生大量腐败分解的有毒物质, 引起消化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是舍饲奶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该病以食欲减退, 前胃蠕动减弱, 反刍、嗳气减少或丧失为特征。生产中应该重视对于前胃迟缓的防治,以减少饲养场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奶牛;前胃迟缓;病因;诊断  一、病因分析  1.原发性
摘 要:光照是自然界中对人类及动植物都非常重要的生命因素。世界万物生存都必须光照的影响,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养猪生产中也越来越重视光照的作用,但是因为饲养者的管理能力及专业技术存在差异性,导致饲养场的经济效益都不太一样。本文主要分析光照的作用,以及将光照合理应用在养猪生产中,供参考。  关键词:光照;养猪生产;合理应用  光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因子,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极为明顯,对于光照的变化
摘 要: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急性经过主要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牛出败。实际生产中通常呈现出散发的流行状态,致病菌可以在病牛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广泛的存在,传播途径主要就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如果实际的饲养过程中的环境处于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的状态,或者是牛群经历疲劳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