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能使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化学等学科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 吸入和呼出气体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手册八年级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传感器直观、准确认识吸入和呼出气体等体系。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本节课从评析这一错误认识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任务一:了解吸入和呼出气体。任务二:探究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氧气是否还有剩余及剩余含量。以上两个任务均由学生先提出猜想再进行探究,这样能够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知道氧气支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浓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感受学科价值。
  三、教学的主要过程
  1.提出问题,有据评析。
  教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堂,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上课之前老师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同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你们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呢?
  生1:同意!
  生2:不同意!我们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是空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提出任务一: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2.解决问题,实证猜想。
  教师:请同学们将猜想以图像的方式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学生猜想示例:
  设计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烧杯、保鲜膜等实验用品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学生思考、讨论:将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放置在一个大烧杯中,用保鲜膜将烧杯和传感器覆盖,测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记录数据。掀开保鲜膜,往烧杯中吹出一大口气后立即盖好保鲜膜,观察数据的变化[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数据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明显少于吸入的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明显多于吸入的气体;不论是吸入还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都远远比二氧化碳多。
  得出结论、修正图像:
  3.收获方法,类比应用。
  演示实验:蜡烛在倒扣的玻璃杯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学生:氧气没了。
  教师:氧气真的一点都没有了吗?请同学们再次利用氧气传感器进行测量。
  设计实验:利用双面胶将氧气传感器固定在玻璃杯中上部,点燃蜡烛,将玻璃杯倒扣,观察数据变化。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安全。
  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氧气不足,蜡烛熄灭,即蜡烛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
  4.经历感受,建立辩证思维。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同学们还想利用传感器探究我们身边的哪些混合气体体系呢?
  生1:汽车尾气。
  生2:教室。
  生3:公园。
  生4:卧室。
  生5:电脑排风口排出的气体。
  ……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有效指导。
  教师既不能“教”科学实践活动,又不能放任学生,应把有效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形散神不散,放手不放羊[2]。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制订好指导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案,可多名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指导。
  2.关注学生差异,激发有效参与。
  对于不同学情的学生,可以提出与之能力匹配的实践活动,提高活动课的包容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提升课程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方法,应集中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1]方中雄.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林蕾.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服装和化学”案例设计与实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33-34.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改理念走进高中化学课堂,对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让高中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并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如何才能实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创设和谐民主的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化学课后学会及时总结,化学课上加强实验教学。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有效探究 学生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那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自从1981年发现以来,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
报刊作为近代重要的传播媒介,为城市音乐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锡报》是民国时期无锡地方报刊中出版时间最久的报纸。《锡报》上刊登的种类繁多的音乐资料,是当今学者探究近代江南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珍贵历史线索。  《锡报》创刊于1912年9月,一直至1948年10月无锡解放终刊。从《锡报》刊登的文体形式来看,四版副刊《小锡报》主要有剧场演出广告、诗文、随笔、戏剧评论等,这些内容都与《锡报》头版的演
期刊
摘 要: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不易取得好的效果,硫酸浓度、铜片的大小和反应温度对此实验影响极大。实验过程中生成的黑色物质常影响溶液变蓝的判断,必须对黑色沉淀物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关键词: 浓硫酸 铜 反应温度 黑色沉淀  1.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科书对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过程描述如下:  在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少量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放出的气体
摘 要: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作用是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深度挖掘员工的创新创造力。本文就将论述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深度剖析其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从事业单位角度出发,员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经营发展概况。为此,事业单位要制定合理的
摘 要: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难点多、内容复杂,学生学起来难度大,因此学困生不断增多,为缓解这一现状,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十分必要。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习没有内驱力。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优化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发展。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