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国内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概况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的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建立在已有的国际、国内英语、汉语基本颜色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跨语言词汇比较研究。本文试从研究的背景、数量、类型、角度、内容及特点等方面对近二十年国内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概况进行梳理与总结,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19世纪以前,基于人类学、文化学的主导观念,语言学界关于颜色词研究的主要理论是文化决定论。“它认为任一语言的色彩语码系统都根植于其文化传统之中,同其他语言很少相通。”这种观点强调不同类型语言中的颜色词的差异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被引介到了国内,包括普遍进化理论内的颜色词研究成果也在其列。1981年符淮青通过译述最早向国人正式介绍了普遍进化理论。随后,国内学者开始结合这一理论对汉语颜色词进行研究。伍铁平(1986)结合多语种的语言实例阐发了凯修正后的颜色词模糊性观点,其中的汉语颜色词研究,是国内最早的基于普遍进化理论的汉语颜色词研究成果之一。姚小平(1988)介绍、评述了国际上关于基本颜色词理论,并梳理了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历程,考察了汉语颜色词与普遍进化理论不符的因素,为其后的汉语颜色词研究打下了基础。除了这些整体性研究,还出现了单一颜色词的具体研究,如符淮青(1988、1989)对“红”进行的词群分析、徐朝华(1988)对“青”的内涵及演变的探讨。九十年代后,国内出现了汉语颜色词的专著,刘云泉(1990)从修辞学角度考察了汉语的色彩美,叶军(2001)则从形成过程与语用角度研究了现代汉语颜色词,李红印(2007)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语义。
  九十年代,在国际、国内英语、汉语基本颜色词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出现了英语与汉语颜色词的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始于邵志红(1994)的《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从八十年代英语颜色词使用谈起》一文。到目前为止,其研究成果要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出现,尚未出版相对系统的研究专著。
  根据柏林和凯德的基本颜色词范畴理论,结合国内学者姚小平对于汉语基本颜色词的界定,本文认定的英语汉语共有的基本颜色词主要包括:白、黑、红、黄、绿、蓝、紫、灰、褐(棕)、橙,共10种。而目前汉语期刊论文中对于这些基本颜色词的英汉比较研究则主要集中于白、黑、红、绿、黄、蓝六种主要基本颜色词。
  本文对1994年至今的国内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的数量、类型做出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就研究对象的性质而言,现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对基本颜色词的整体性比较研究,占目前研究的绝大部分。二是某一种或几种基本颜色词的具体比较研究,此类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包括三种情况:首先是单一颜色词比较,其中“red”、“红”的研究数量最多;其次是成对的颜色词比较研究,通常是在色相图上处于180度关系的两个基本颜色词进行比较,其中对“white”、“白”与“black”、“黑”的研究数量最多;此外还有少数三种颜色词的比较研究,一般根据研究者的兴趣进行选择,无规律可循。
  就研究角度而言,这些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文化语言学角度的比较研究,从文化差异方面对普遍进化理论提出挑战和质疑
  这一角度主要比较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差异,利用文化差异比较法研究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其研究侧重点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与英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两种文化的比较。
  除一般性的文化比较研究中外,还有少部分国俗语义学(语言国情学)角度的研究,以及少部分涉及“联想意义”的研究,也属于文化语言学角度。
  这种研究目前占全部研究数量的一半左右(见表2)。其成就在于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对应的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差异,并从各种角度比较了基本颜色词语义差异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如宗教、哲学、政治、民俗等方面的差异。
  但由于文化语言学是一个大跨度综合学科,其研究对象涉及语言、思维与文化等领域,研究方法复杂而难以操作,因此,尽管研究者从文化角度对英汉基本颜色词进行比较的意识很明确,但效果却往往不尽理想。从内容上看,这一角度的研究常局限于对具体的基本颜色词语义差异的描述与总结,并附带性地提及相关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对文化比较的把握和文化根源的挖掘都不够。
  文化语言学角度的比较研究,整体上呈现了研究密集,质量不高的特点。
  二、社会语言学角度的比较研究,不探讨普遍进化理论是否合理,而关注应用
  这一研究角度主要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共性与差异。其研究侧重点是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异同对跨文化交际及翻译的影响。
  由于社会语言学主要着眼于语言在使用中的规律,因此跨文化交际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的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主要是基于跨文化交际需求的。这些研究一般不太重视英汉颜色词语义差异的原因与根源的探究,而更多地关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这些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以及如何在翻译中处理好这种差异。因此这一角度的研究在深度无法与文化语言学角度或认知语言学角度的研究相比,但实践指导价值相对较高,因此也很受重视。
  三、认知角语言学角度比较研究,从认知角度对普遍进化观点进行补充、修正
  这一研究角度主要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理论、转喻理论等对英汉基本颜色词进行语义分析,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异同。其研究侧重点是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异同的认知根源。
  由于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面对(基本)相同的客观外界,其身体结构和功能也相同,这就决定了语言具有部分共同的内容”,同时认为“由于人与人、社团与社团、民族与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语言必有不同……”即认为语言既有认知上的普遍性,也存在文化的差异性。因此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可以同时解释英语、汉语中指称同一颜色的颜色词的语义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问题。例如,最基本的颜色词“black”、“黑”与“white”、“白”的原型都源自黑夜与白昼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英语汉语中的这两种颜色的多种语义基本一致;而其他相对晚出的基本颜色词在不同的地域民族中有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型,如“blue”的原型是天空的颜色,而“蓝”的原型是可用于染色的染草蓼蓝,因此其语义差异较大。由于使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英汉颜色词,既承认普遍进化理论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够解释它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这一角度的研究可以视作对居于主导地位的普遍进化理论的补充与修正。
  由于研究角度合理,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强,认知语言学角度的比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量不多,总体上所占比例不高,还有继续研究的空间与潜力。
  四、其他角度的研究
  除了以上三个数量较多的研究角度外,还有不涉及任何角度和理论的整体性比较,以及一定数量的普通语义学角度的比较。此外,也有运用语义场理论、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进行的研究。这些角度的研究也与普遍进化理论联系不大。
  五、结束语
  近二十年的国内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主要围绕国际上的居于主导地位的颜色词普遍进化理论的合理性问题展开,研究者从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结合其他相关理论(如文化决定论)中的要素,从跨语言视角探索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语义共性与差异,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以实证的方式对颜色词的普遍进化理论进行挑战、质疑或修正、补充。其中文化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存在研究密集,质量不高的问题;认知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成就较高,且仍有继续深化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进化论与相对论之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05).
  [2]姚小平.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01).
  [3]王寅.认知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1,(07).
其他文献
摘 要:90后高职学生复杂而多元的心理特点,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应高度重视,与时俱进,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从队伍建设、课程定位、工作的方式方法、环境建设、培养学生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科学部署,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462
期刊
摘要:从教学经验来看,语法教学和学习方法是语言教学的难点。检索已有实践可以看出,国内的英语语法教学经历了从“被过度强调”到“被一度忽略”再到“被重新认识和重视”的过程。按照传统的教学套路,英语语法教学主要是采取教师给学生进行语法分析、学生背诵语法规则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方式使学生很难会有机会将语法规则的学习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结合。经过实践与反思,人们重新开始强调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不容乐观的翻译水平和现状,从母语迁移的心理视角,探讨高职英汉翻译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关键词:母语迁移;高职;翻译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期刊
摘 要:当前高职空乘专业由于各院校办学条件不同,实训教学现状参差不齐。该文分析了当前空乘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关键词:实训教学;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学习策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写作能力是学习者今后工作和研究中的重要手段。由于其教育与文化背景、个性、性别、学习目的,以往的学习经验、情感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的学习者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本文即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分别对写作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帮助各种不同风格的学习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学习策略。  关键词:英语;写作;学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一直存在着粗制滥造、抄袭严重等问题。基于工作工程的毕业设计团队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岗位中问题的能力,提早熟悉工作岗位要求,而且克服了传统指导模式中单一指导模式的不足。能为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即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探析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商务英语;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模式  中
期刊
摘要:针对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弱,听力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等现象,采用调查问卷、测试、SPSS统计分析、班级与个案研究等方法,对英语专业三个班做了情感输入的研究,寻求情感输入与听力提高的关系。研究发现:作为先决条件的情感输入对听力提高起到了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情感输入;社会情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
期刊
摘要:法律英语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美法系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培养学习者在法律环境中的用能力及交际能力。本文从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入手,探讨了法律英语教学中实体辅助教学的总体思路以及课堂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法律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传统的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
期刊
摘要:隐喻不仅是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更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认知手段。对相关隐喻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利用隐喻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隐喻;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
期刊
摘要:将刘半农对泰戈尔的诗歌翻译放到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发现翻译后的诗歌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而这种改写受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及诗学形态的影响,并同作家自身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而为泰戈尔的诗歌翻译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  关键词:刘半农;泰戈尔诗歌翻译;改写;社会意识形态;诗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