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匹配”的角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fusion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匹配”是指从心理学角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手段,达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小学生具有率真、善良、好动、多问等特点,教师要从“心理匹配”的角度出发,主动“匹配”小学生的这些天性,深入挖掘教材的魅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匹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是教师们都在研究的课题。“心理匹配”是指从心理学角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从而达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调节学生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一个“心理匹配”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学氛围里,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满足情感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心理匹配的策略,深入挖掘数学学习材料的魅力,匹配小学生率真、善良、好动、多问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一、匹配“好动”特点——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格林·伯克尔说过:“课堂其实就是一种对话。”因此,课堂教学也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所要学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待激活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改变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交流互动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抵制的心理状态转变为主动求知的心理状态。“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体验生活,认知世界和学习本领。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应学生心理需求和情感发展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获取心理满足,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测量”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如下实践操作。一估,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多少?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二量,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厚度。三析,分析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测量用“毫米”做单位,哪些用“分米”做单位,哪些用“米”做单位……四思,毫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关系。五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计量单位?……通过估、量、析、思、拓展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满足学生好动心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的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新知识建构,是通过各种感官协同活动而形成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创设有效操作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就能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種感官系统,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匹配“好奇”心理——满足情感,引导兴趣
  斯卡纳金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启发诱导、设置悬念等方式,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还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心理需求,教学效果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引入新的概念:“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吧。话说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历经千难万险。有一天师徒四人来到一个村子,孙悟空去化缘,只化到了一个大烧饼。可是师徒四人都饥饿难忍,特别是猪八戒,一心想一个人吃掉大饼。孙悟空说:‘不行不行,现在只有‘1’个大饼,而我们有4个人,这怎么办呢?’猪八戒只好说:‘猴哥,不如我们分了吃吧。’孙悟空想了想,把大饼平均分成4份,即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每一个人吃一份。”我问学生:“每一个分到的那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为什么?”然后引出新课的概念:“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即用1/4表示每一份饼。”
  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指出,引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成功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启发诱导、创设情境等方法,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匹配“好问”心理——鼓励探究,维持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离开了不断探索,离开了探究精神,便没有了数学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大脑里潜藏着大量的创造性思维,经常会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教案,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问题情境:有一位科学家到森林进行科学考察,他与队友走散了,并且丢失了指南针,请问一下他该如何分辨方向?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可以观察树桩的年轮,年轮宽的是南方。”有的学生说:“可以观察蚂蚁的洞穴,蚂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有的学生说:“可以观察岩石,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面,干燥光秃的一面是南面。”有的学生说:“看自己的影子,如果是早上,影子的方面是西面,如果是下午,影子的方面是东面。”……我又问:“在森林里迷路了继续走会走回原点吗?为什么?”……学生们的回答,虽然有些是不着边际的,但都是他们创新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好问,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心理匹配”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好问心理,要用长远的眼光,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开启明天生活的大门。   四、匹配“好强”心理——积极评价,满足情感需求
  小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有喜欢鼓励、表扬,厌恶批评、指责的心理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一方面顺应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运用自己的表情表达感情,传递信息,对学生的点滴成绩及时进行夸奖,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对学生独特的见解表示赞叹,对那些敢于质疑的学生表示赞许,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轻视,要真诚地帮助他们,陪伴他们共同进步。
  例如,我们班有一位叫苏晶晶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通过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其实苏晶晶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只是由于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很少回来看她,她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肯定,对自己缺乏自信,胆小怕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此后,我在课堂上经常请她回答问题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在课后关心她的生活,陪伴她一起学习。在我的关心和鼓励下,苏晶晶慢慢地变得阳光自信、活泼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就像是一支强心剂,给学生带来无限动力,不仅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还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匹配“好学”天性——促进思考,强化兴趣
  台湾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过:“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某一新知识点总是与相关的旧知识点相联系,学生需要一个反思的时间来巩固旧知识点,消化新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太急功近利,要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教师不要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内容,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自己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思考,从而完善认识结构,从而达到强化学习兴趣、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了几个反思环节。
  (1)如果没有观测点,位置與方向还能测算吗?
  (2)观测点不同,位置与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3)如何画方位坐标,并使用量角器测量出准确的位置呢?
  (4)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如何能很快地知道自己的方位?
  ……
  好学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生成新的技能和经验。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的有效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心理匹配”的角度出发,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进行包装、整编,匹配学生率真、好动、善良、好问、好学等心理特点,深入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小玲.浅谈从心理学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大众心理学,2013(06):16-17.
  [2]祁美桃.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读写算(数字教育论坛),2014(12):99-100.
  [3]陈桂兰.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学咨询,2015(08):47.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小学作文的教学入手,重点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本教育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本教育;路径分析  一、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
【摘要】音乐是培养人才、发展人才创造力与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培养人的情感,陶冶性情。音乐与语文从古至今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当中,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与效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音乐;高中语文教学;作用  音乐与文学之间,看似涉及的领域不同,但两者均有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从艺术哲学的角度看,这些艺术呈现形式在表情达意的作用上
<正>虹桥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集航空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长途客车、公共汽车及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它对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提
【摘要】把汉字写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教师应从小学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好示范指导工作,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关键词】书写习惯;示范;指导;兴趣;评价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交流工具,具有很强
编辑同志:一个月前,我将爱车借给男友驾驶后,不曾想,因为男友刚拿到驾照不久,既不太熟练,也没有什么驾驶经验,当前面3辆大型货车接踵而来时,由于心慌而手忙脚乱最终撞上护栏。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点环节,写作训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语文写作教学过程面临诸多困难。文章立足于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有效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期突破我国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桎梏,实现我国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应用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
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了机场就是火车站。火车站台上有多台刷卡机,上车前要用购买的交通卡刷一下闪着蓝光的圆形感应器。进了火车车厢,首先是行李区,除放箱包外,还可以放自行车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课前要有好的问题设计”“根据学习内容不失时机地实施课堂提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四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提问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得出了一些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提问;信息技术;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农村小学中老年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过于机械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创新意识。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方法,即体验式教学,简要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作文教学;应用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比较死板、机械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名言佳句和美文等,一味地用各种华丽的语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