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尝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信息。导图式备课是笔者学校“友善用脑”理念下的新型备课形式。教师把教材解读、教学理解融为一体,并借助思维导图在大脑中形成的教学图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教學设计。教师在自我认知图式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更多地运用大脑思维开展学习,建构起属于他们的认知图式。教与学的导图化有利于师生思维、语言对话的交互融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思维的牵引下,会越学越智慧。
  【关键词】导图化;教与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前言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学习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其提出的基本前提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笔者学校作为“友善用脑”理念推广实验学校之一,从一年级就开始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新知,收效甚好。进入三年级后,英语作为一门新加入的课程,也沿用语文和数学的做法,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每单元的主课文,即story time部分进行梳理。
  二、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伊始,作为“思维导图”新手上路的教师“我”来说,对如何具体应用思维导图指导教学我还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因而当学生在问到诸如“老师,英语的思维导图怎么画?”之类的问题时,我都一律采取回避态度,统一回应——“语文数学怎么画,英语就怎么画。”看着孩子们困惑的小脸儿,其实我也默默心虚:老师我也不知道哇……
  纵观译林新版《英语》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对于写的方面,更多侧重在字母的识记和书写,所以让孩子们在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要被逼着“跑”,我心里也直犯嘀咕。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鉴于经过上学期对字母识记及书写的学习和巩固,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备绘制图文兼备的导图的能力。所以,我决定在这学期从头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然而,在真正实践的时候,我发现,一切远非我所设想得那般简单……
  三、导图化教与学的课堂教学实践
  1.新尝试:导图式备课,抽丝剥茧理思路
  由于教授两个大班额,教学事务繁多。我在处理新的教学内容时,通常的做法便是下载几个PPT,然后拼拼改改,硬“凑”出一个“虎头蛇尾”版。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心里没有一根主线,课堂呈现的效果往往是走流程,整纪律,草草结束。学生课后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像是一份语文和美术作业的结合,完全没有体现英语学习的特色及自己的思维过程。虽然其间我好多次如鲠在喉,想要改变,却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只得暂缓。
  这学期开始,大多数学生逐渐适应了英语学习的节奏,这正是应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时机。看看手上正在准备的新课,一个念头飞入脑中:既然接下来的重点是要尝试训练孩子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那何不从我自己做起,从导图式备课做起呢?
  译林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以图书馆为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祈使句的否定形式Don’t来劝阻别人在某些场合的不当行为,与此同时教授shout,run,eat,talk和sleep五个动词。乍一看其实教学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如何将其有机串联,我开始了首次导图式备课的新尝试。
  2.新启发:导图式板书,相机呈现最直观
  教学包含两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将我之想“教”化为彼之所“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直观性演示非常重要。所以,在备课时我便提前构思并绘制了课堂上要呈现的导图式板书。
  3.新发现:一图三改,师生共(话)画促双赢
  上课铃响,我带着两份图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虽然依旧是那么几个教学步骤,但因导图式备课的细致梳理和导图式板书的完整呈现,这一次的课真正是我自认为上得最扎实、最清晰的一次。还剩五分钟下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自行设计本课的思维导图,有个孩子抬头看了看黑板,又低头若有所思,然后举手发难道:“老师,我觉得你画的导图还不够完整,这些生词的意思都没有中文解释。”一语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完全不给我留情面啊!既然如此,我便让所有人都停笔,大家一起来帮助老师完善导图。
  S1:“英语的思维导图还是不要出现中文比较好,可以用图片或者符号来代替。”
  S2:“老师的导图没有反映出Liu Tao做的事情的顺序,看图回忆课文有困难。”
  S3:“这是在图书馆里发生的故事,可是老师的导图没有反映出这一点。”
  Ss:……
  看着孩子们争着给我当小老师的可爱模样,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这恰恰说明他们真正理解了思维导图对于辅助课文学习的作用。课后,我虚心接受了众多小老师的意见,三次修改了我的思维导图。
  为了反映主人公Liu Tao活动顺序,我在动词间加上了箭头;采用简笔画为生词释义,避免中文翻译的常规做法,保持“学科味儿”;还有最后添上书柜表示图书馆的情境。
  有了课堂上共同的交流和讨论,我在课后完善着我的导图,学生们也把课堂上讨论出的金点子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了自己的导图上:
  4.新思考:师生共用,贯穿全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创新,逐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这次全新的教学尝试让我真正感受到“思维导图”带给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巨大改变:从备课到上课,教师教得轻松,从接触新知到巩固强化,学生学得也轻松。
  四、结束语
  课前,教师首先自己学会采用导图式个性化备课,精心设计导图化的思维路径或方式;课堂上,教师在自我认知图式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更多地运用大脑思维开展学习,建构起属于他们的认知图式。让学习导图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吸收内化课堂习得的语言知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思维水平的发展与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新课改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共同改变,找准契机,因势利导,让教与学都更加和谐与高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志祥.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总第318期,2016年6月
  [3]蔡小平.友善用脑让教与学更科学,有效的思维导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要彻底改变应试性、习题化的琐碎机械的作业练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用性、生活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
【摘 要】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以某个知识点或环节为中心,开展的教学课程,这就是微课的定义。微课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将碎片化时间利用的更加高效。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微课模式应运而生,并同时作用于教学改革的发展;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改革模式,高中教师已将微课教学当成重要工具而使用。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而展开,望能
摘要:随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完成,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就摆在了面前。本文阐述了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后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强调了安全管理必须从细、从严起抓,最终实现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安全生产 标准化  在区局(公司)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科室通力配合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9月份市局(公司)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达标评审,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提高了煤矿生产率,改善了安全生产状况,也为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人员考勤定位子系统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摘要:当今贸易全球化发展,我国的服饰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服饰行业的现状、服饰行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及服饰网站现状,得出我国的服饰行业要想增大自身竞争力,必须加快我国服饰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服饰行业 电子商务 服装销售  1 我国服饰行业的现状  当今贸易全球化发展,全世界服饰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都处在同一产业链中竞争。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应对快速将成为服饰行业竞争能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瓶颈。环境税收制度充分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原则,有效地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完善现有的环境税制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环境 税制  环境税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以开发、利用、污染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纳
期刊
【摘 要】恒定电流电路动态问题分析题是高考的热点考点,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到困难的一点,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简单方法——“串反并同”。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有关问题,首先介绍“串反并同”的概念,其次分析“串反并同”的规律并将以应用解决相关问题,最后说明“串反并同”原理应用的条件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恒定电流;动态分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反并同;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电功率;适用条
员工越轨行为的频发是企业组织的常态,一个看不见却又非常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专门对企业员工越轨行为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而本文在对员工越轨行为的新认识上,对越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