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边远山区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促使教师必须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从自由向社会的过度,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社会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应该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文章针对边远山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边远山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不仅减免书本费、学杂费,而且进行一定的补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边远山区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道德素质,有严重的利己主义。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1.边远山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1.2教学观念陈旧
与其他课程不同,思想品德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参与。比如语文、数学等课程,学生主要是学习知识,教师需要传授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解,而是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去感受,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态。
1.3缺乏趣味性
在思想品德课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经调查得知,在边远山区,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时,通常以教材内容为主,对中国文化的拓展严重不足,导致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励志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1.1缺乏创新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往往注重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不仅对学生心理状况以及个性特征的分析严重不足,而且缺乏对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研究[1]。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门副课,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度大大降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2.边远山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2.1改变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根源,所以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新课改着重提出学生的学习要将知识经验作为出发点,将问题以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问题的情境,同时也有了分析问题的思路,从而能够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2]。由此可见,想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让学生认识到除了课堂、教材,社会、大自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展开深入思考。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的相关内容时,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要求学生体会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从而更加孝顺长辈,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实际案例陶艳波的事迹:陶艳波的儿子杨乃斌由于小时候发烧,丧失了听说能力。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辗转多地,但都失望而归。最终陶艳波学习唇语,教儿子说话,最终将他培养成为一名大学生。通过这件事,相信学生一定可以感受到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的。有的学生说: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父母还是尽量满足了我的需求。有的学生说:每次过生日,爸爸妈妈都要给我买一个生日蛋糕,虽然很小,但却是他们走了很远的路才买回来的。上述方式,借助生活中的案例,给予学生启迪,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
2.2加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要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就必须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时,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对待以及换位思考。为此,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個情境:小明在图书管看书时,进来一名行乞者,对此,小明、读者甲、馆长会有怎样的态度。然后教师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自己的看法表述出来。
小明:“我认为不应该让他进来,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看书。”
读者甲:“我认为行乞者也有在图书馆看书的权利。”
馆长:“我没有权利拒绝他们进入图书馆读书。”
针对这些看法,其他学生对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小明是不对的,读者甲和馆长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的权利都必须要得到尊重。
上述方式,有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3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家、校、社会“三位一体”活动
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而课堂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核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品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边远山区学生家长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所以没有很好的与学校形成配合[3]。为此,学校可以借助外部的德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学习了“少年的担当”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比如《战狼2》、《长津湖》等,或者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历史影像,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能够为了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法制讲座活动,邀请法制工作者主持演讲,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养成,减少违法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观念,对不当的思想和行为提出改正意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与家长之间在思想认识、教育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提供帮助。
结束语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细致耐心的态度。对于山区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紧跟随时代的步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丰富的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喻玲.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对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学德育建设启示[D].西南民族大学,2019.
[2]何亚玲. 西部山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7.
[3]高晓琼.山区中学思想品德主体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5):41-42.
关键词:边远山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不仅减免书本费、学杂费,而且进行一定的补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边远山区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道德素质,有严重的利己主义。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1.边远山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1.2教学观念陈旧
与其他课程不同,思想品德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参与。比如语文、数学等课程,学生主要是学习知识,教师需要传授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解,而是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去感受,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态。
1.3缺乏趣味性
在思想品德课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经调查得知,在边远山区,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时,通常以教材内容为主,对中国文化的拓展严重不足,导致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励志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1.1缺乏创新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往往注重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不仅对学生心理状况以及个性特征的分析严重不足,而且缺乏对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研究[1]。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门副课,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度大大降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2.边远山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2.1改变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根源,所以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新课改着重提出学生的学习要将知识经验作为出发点,将问题以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问题的情境,同时也有了分析问题的思路,从而能够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2]。由此可见,想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让学生认识到除了课堂、教材,社会、大自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展开深入思考。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的相关内容时,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要求学生体会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从而更加孝顺长辈,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实际案例陶艳波的事迹:陶艳波的儿子杨乃斌由于小时候发烧,丧失了听说能力。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辗转多地,但都失望而归。最终陶艳波学习唇语,教儿子说话,最终将他培养成为一名大学生。通过这件事,相信学生一定可以感受到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的。有的学生说: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父母还是尽量满足了我的需求。有的学生说:每次过生日,爸爸妈妈都要给我买一个生日蛋糕,虽然很小,但却是他们走了很远的路才买回来的。上述方式,借助生活中的案例,给予学生启迪,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
2.2加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要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就必须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时,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对待以及换位思考。为此,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個情境:小明在图书管看书时,进来一名行乞者,对此,小明、读者甲、馆长会有怎样的态度。然后教师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自己的看法表述出来。
小明:“我认为不应该让他进来,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看书。”
读者甲:“我认为行乞者也有在图书馆看书的权利。”
馆长:“我没有权利拒绝他们进入图书馆读书。”
针对这些看法,其他学生对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小明是不对的,读者甲和馆长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的权利都必须要得到尊重。
上述方式,有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3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家、校、社会“三位一体”活动
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而课堂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核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品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边远山区学生家长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所以没有很好的与学校形成配合[3]。为此,学校可以借助外部的德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学习了“少年的担当”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比如《战狼2》、《长津湖》等,或者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历史影像,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能够为了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法制讲座活动,邀请法制工作者主持演讲,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养成,减少违法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观念,对不当的思想和行为提出改正意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与家长之间在思想认识、教育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提供帮助。
结束语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细致耐心的态度。对于山区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紧跟随时代的步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丰富的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喻玲.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对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学德育建设启示[D].西南民族大学,2019.
[2]何亚玲. 西部山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7.
[3]高晓琼.山区中学思想品德主体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