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23岁.因左颈部斑块3~4年,于2008年6月30日就诊.患者自述左侧颈部3~4年前出现小丘疹,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增多,丘疹融合成斑块.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未经任何治疗。
【机 构】
:
250033,济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250033,济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3岁.因左颈部斑块3~4年,于2008年6月30日就诊.患者自述左侧颈部3~4年前出现小丘疹,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增多,丘疹融合成斑块.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未经任何治疗。
其他文献
患者男,18岁,因下唇红肿、糜烂18个月,躯干、四肢起红斑、脓疱伴发热1周,于2008年4月至我科就诊.18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唇红肿,偶有瘙痒,在外院给予不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下唇肿胀渐加重,其内侧出现小片状糜烂渗出,清晨双侧口角有白色黏液状分泌物.在外院行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亚急性皮炎,先后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口服雷公藤多苷、羟基氯喹和泼尼松,肌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
例1男,37岁.3年前因躯干部出现多个铜元至手掌大小红褐色浸润性斑片或斑块,轻度瘙痒,近半年左大腿内侧亦现相似皮损,于2003年8月28日至我科治疗.患者病程进展缓慢,长期不愈.此间无明显全身不适.既往患乙型肝炎已4个月;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状态良好,略显肥胖。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在光老化皮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6例成人曝光和非曝光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及对比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甲氧沙林+UVA法体外诱导培养细胞光老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证明老化诱导成功.Western印迹技术及RT-PCR对比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及正常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B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6例成人曝光和非曝光活体皮肤均见组织蛋白酶B
患者男,53岁.出生时即发现左侧背部片状色素斑,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缓慢增大,上有毛发生长,无不适症状.10余年前,患者自觉皮损处瘙痒明显,且逐渐加重,患者搔抓剧烈。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体外培养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雷公藤内酯醇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分别培养A431,Annexin V-FITC/PI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ITC标记的早期凋亡细胞及PI阳性的中晚期凋亡细胞.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结果 A431细胞经1、10、
患者男,40岁.因面颈、胸、四肢皮疹伴关节痛,乏力1年,加重6个月来我院门诊.1年前患者双手出现皮疹伴关节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中药治疗,疗效不佳.近半年来面部、耳廓、颈胸、四肢皮疹增多,关节痛加重,四肢肌肉乏力,双手握拳困难。
为进一步推动儿童皮肤科的学科发展,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研究决定,第四次全国儿童皮肤病学术会议于2010年10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属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会议,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光变应性反应是一种由光诱导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光变应性反应[1-3]。
临床上治疗Paget病的主要手段为手术切除,尤其是乳房外Paget病,一旦涉及肛门还需要行人造肛门.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乳房外Paget病6例,并配合荧光诊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目的 探讨产生IL-17的CD4+T细胞(Th17)在SLE患者组织中的定位,以及与狼疮活动的关系.方法 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免疫组化和HE染色,分析Th17细胞业群在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皮损组织和肺组织中的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h17的比例,RT-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7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