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新课改中教学目标之一。学生情感在课堂中获得了感性认识,还要在实践中巩固提高。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情感教育是空洞的、难以持久的。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先后、高低之分。
关键词: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差异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66-01
近几年来,我校兴起了教研和集体备课的高潮。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历史学科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今天新课改的大潮流中,在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领会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
情感教育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是教师研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今天教学的难点。作为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我校历史教研组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了解学生情感形成的心理过程
首先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及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从中受到感悟与启示,表现为喜怒哀乐及言语上的赞同和反对。其次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心灵的碰撞,对历史事物做出价值评判,形成鲜明的情感态度。然后学生在对价值观念的多重审视中,规范和指导自己实际生活上的言行举止。这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已基本达到。
二 形成具有情感教育特色的教学流程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时事生活和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设计了“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迁移创新——生活与情感(我与历史)——练习小结”六个环节的教学流程。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每一次教学中,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朴素的唯物主义等。
三 微笑是送给留守孩最好的礼物
给留守孩一个微笑或一句安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成了留守孩?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了富余劳动力。城市改革后,众多的新旧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就有了农民工,再往后就有了留守孩,所以留守孩是一个时代产物。留守孩都明白了:我们成了留守孩,不是父母的错;父母在外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学生笑对生活、从容学习,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
四 让学生情感在实践中成长
陶行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始终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情感教育也可以在实践中成长。
让学生贴近历史:扮演历史剧的人物,再现历史;看图书欣赏历史人物;游访名胜,探寻历史古迹;讲历史小故事等。
让情感在实践中成长: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为什么老师总教导我们爱集体、爱同学?为什么南昌是英雄城?为什么有红歌会?为什么抗日战争会胜利?为什么有留守孩?为什么中国南海有争端?为什么天宫一号和神洲八号能成功对接?从而有效的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也就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五 注意学生主动发展与情感教育的协调性
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包含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应当是学生主体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要让学生真正健康快乐地发展,就要用科学的、民主的精神去教书育人。尊重受教育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主动发展的权利。
情感教育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主动发展的权利。在教育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存在差异性,它需要一个时间和空间上形成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苛求形成统一或唯一的思想情感。
六 因地制宜,以多种手段丰富学生情感
(1)利用学校已有不多的教学设备,如图片、图书、幻灯片等。
(2)借用乡土教材和本地历史资源,如上堡整训、王尔琢烈士墓等。
(3)顺应时代、结合生活,如红歌会和红色旅游。
(4)发挥教师自身的潜能,创设情境导入,如幽默语言、唱歌、书法等。
七 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
学生基本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老爱幼、责任和义务等情感意识。
教材的素材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
国外有:缔造美国的华盛顿、创立《法典》的拿破仑、闪耀思想光芒的伏尔泰等。
它们都具有光辉形象,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差异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66-01
近几年来,我校兴起了教研和集体备课的高潮。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历史学科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今天新课改的大潮流中,在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领会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
情感教育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是教师研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今天教学的难点。作为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我校历史教研组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了解学生情感形成的心理过程
首先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及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从中受到感悟与启示,表现为喜怒哀乐及言语上的赞同和反对。其次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心灵的碰撞,对历史事物做出价值评判,形成鲜明的情感态度。然后学生在对价值观念的多重审视中,规范和指导自己实际生活上的言行举止。这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已基本达到。
二 形成具有情感教育特色的教学流程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时事生活和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设计了“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迁移创新——生活与情感(我与历史)——练习小结”六个环节的教学流程。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每一次教学中,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朴素的唯物主义等。
三 微笑是送给留守孩最好的礼物
给留守孩一个微笑或一句安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成了留守孩?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了富余劳动力。城市改革后,众多的新旧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就有了农民工,再往后就有了留守孩,所以留守孩是一个时代产物。留守孩都明白了:我们成了留守孩,不是父母的错;父母在外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学生笑对生活、从容学习,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
四 让学生情感在实践中成长
陶行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始终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情感教育也可以在实践中成长。
让学生贴近历史:扮演历史剧的人物,再现历史;看图书欣赏历史人物;游访名胜,探寻历史古迹;讲历史小故事等。
让情感在实践中成长: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为什么老师总教导我们爱集体、爱同学?为什么南昌是英雄城?为什么有红歌会?为什么抗日战争会胜利?为什么有留守孩?为什么中国南海有争端?为什么天宫一号和神洲八号能成功对接?从而有效的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也就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五 注意学生主动发展与情感教育的协调性
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包含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应当是学生主体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要让学生真正健康快乐地发展,就要用科学的、民主的精神去教书育人。尊重受教育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主动发展的权利。
情感教育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主动发展的权利。在教育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存在差异性,它需要一个时间和空间上形成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苛求形成统一或唯一的思想情感。
六 因地制宜,以多种手段丰富学生情感
(1)利用学校已有不多的教学设备,如图片、图书、幻灯片等。
(2)借用乡土教材和本地历史资源,如上堡整训、王尔琢烈士墓等。
(3)顺应时代、结合生活,如红歌会和红色旅游。
(4)发挥教师自身的潜能,创设情境导入,如幽默语言、唱歌、书法等。
七 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
学生基本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老爱幼、责任和义务等情感意识。
教材的素材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
国外有:缔造美国的华盛顿、创立《法典》的拿破仑、闪耀思想光芒的伏尔泰等。
它们都具有光辉形象,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