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各个“族类群体”向“少数民族”的转换构成了中国民族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少数民族构建”.它以中国历史发展中自在并演变至近代的各个“族类群体”,在外来民族概念引入之后一步步转变为自觉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华现代国家及中华民族构建为历史政治背景,以近代以来的主要社会政治力量同少数民族的互动为主要构建形式.对它的历史政治分析为认识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的新的阐释,为回应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解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时,在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根植于中华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实践结晶.归根结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制度优势彰显和治理能力体现,是我国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一种国家安全战略,不仅对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内容及其路径进行了高度提炼,而且也为我国边疆治理事业的整体推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在细致把握其内涵逻辑的基础上,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边疆治理实践进行了全景式追溯,并基于当前我国边疆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安全挑战,对各类安全问题的宏观背景与形成机制展开具体论述,进而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与整体部署,提出既具有鲜明针对性、又相互依托为一体的政策实践体系,从而将边疆治理的各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