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专门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最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的、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们生物教育教学理念中,从我们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要坚持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行为进行一下反思。所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想法:
一、生物教师要清晰授课
教师的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这样的教师才具有吸引力。如果一位生物教师上课时声音小、讲话一个调、面无表情等情况,肯定就不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肯定不活跃。因此,生物教师要利用三尺讲台,用激昂顿挫的语言、精彩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博得学生好感。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
二、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生物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生物学科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生物学的内容应该不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死知识,应该让生物学成为学生身边的科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让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与生物世界不断的对话中主动的寻求知识、运用知识。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的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
力。这就很自然引出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生物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实质上就是要求师生共同学习,一起探究科学知识。当然,新课程也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组织好“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成为生物学科学习的主人。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更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29个不同的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
四、对待每个学生的评价必须要公正
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也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教师对学生评价公正,就能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学生進步和提高的绊脚石。所以,评价是否公正也是教师能否尊重每个学生的试金石。要做到对每个学生公正评价,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价值的取向。要清醒地认识到,评价除有鉴定、筛选人才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特长不同、能力不同,所以评价必须是多元化的。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我们的评价也要能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后在各个方面上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总之,生物学科是一门不断在进步、日新月异的学科,生物学教师也必须要进一步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得比学生更刻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时刻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生物学科资源,并且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的生物学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的、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们生物教育教学理念中,从我们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要坚持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行为进行一下反思。所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想法:
一、生物教师要清晰授课
教师的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这样的教师才具有吸引力。如果一位生物教师上课时声音小、讲话一个调、面无表情等情况,肯定就不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肯定不活跃。因此,生物教师要利用三尺讲台,用激昂顿挫的语言、精彩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博得学生好感。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
二、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生物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生物学科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生物学的内容应该不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死知识,应该让生物学成为学生身边的科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让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与生物世界不断的对话中主动的寻求知识、运用知识。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的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
力。这就很自然引出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生物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实质上就是要求师生共同学习,一起探究科学知识。当然,新课程也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组织好“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成为生物学科学习的主人。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更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29个不同的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
四、对待每个学生的评价必须要公正
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也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教师对学生评价公正,就能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学生進步和提高的绊脚石。所以,评价是否公正也是教师能否尊重每个学生的试金石。要做到对每个学生公正评价,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价值的取向。要清醒地认识到,评价除有鉴定、筛选人才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特长不同、能力不同,所以评价必须是多元化的。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我们的评价也要能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后在各个方面上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总之,生物学科是一门不断在进步、日新月异的学科,生物学教师也必须要进一步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得比学生更刻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时刻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生物学科资源,并且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的生物学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