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夫妇之道为五伦之首,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关雎》之义在于以淑女之求之礼与节,达于天地之道,人伦之正。
  关键词:关雎;风;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对于《诗》,国人的基础阅读范围大抵不出《关雎》、《蒹葭》和《硕鼠》等有限的几篇,心中留存的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阶级剥削压迫的反抗的记忆。但如果有更多涉猎经典的经验,总在不经意间可以看到对《诗》的引用,及至《论语·季氏》中孔子对其子伯鱼的教诲:“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以此可知,《诗》的教育以及它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我们现代人所能理解的范畴。
  《关雎》是《诗》的第一篇,近现代人多把它理解为一篇爱情诗。此篇出自《国风·周南》,“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1]文王迁于丰以后,便把岐赐与周公和召公,《关雎》之教,实则反映了周南、召南之地的教化。《毛诗正义》引郑玄言:“武王伐纣,定天下,巡守述职,陈诵诸国之诗,以观民风俗。六州者得二公之德教尤纯,故独录之,分而国之。”[2]《诗》呈现的是民风教化,孔子所谓“诗可以观”(《论语·阳货》)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国风》之“风”的含义,诚如《易·巽卦》彖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3]君子在上,顺乎天命以施中正之志;百姓在下,虽愚夫愚妇亦可仿效,此《论语·颜渊》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教化之施与和遍及,如自然界的风一样无所不至,不仅仅是周、召之封地,并向南普及至当时的文明教化落后之地,故谓之《周南》与《召南》。其诗通过社会现实的反映,实述周公、召公之德政,更绍述文王圣德之教。
  《关雎》之旨,毛亨言:“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4]
  毛亨之言,阐明两点:1、《关雎》之内容在于明君子与淑女之夫妇之道。2、《关雎》夫妇之道之表现在于“不淫其色”、“无伤善之心”。“淫”和“伤”皆为“过”,孔子言“过犹不及”。所以,毛亨言此为“关雎之义”,“义”者“宜"也,即言此为《关雎》之相宜之处。可见,《关雎》之要,在于阐述夫妇之中道,其大义在于以夫妇之道达乎天地之道,诚如《中庸》之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关雎》之诗,贯穿两条线:其一,由自然及人情;其二,由人情及人之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洲”者,水中之小島也,是家之象征,也是国之象征,皆为有边界之事物。而岛上之关关相鸣之雎鸠鸟,其意则在“和”字,雌雄虽有音声之异,却有和谐之美,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也。以此自然之象而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人伦,其意涵则不言而明。此为《诗》之兴,所以能由此及彼之想,要在能感通万物而为一也。教化的范例实源于自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5]这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思维方式,而《关雎》则以一种生动的方式使读诗者在不断吟唱中日益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所谓比兴,更本质地讲,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文学性表述。由雎鸠之相求,写至君子之好逑,恰是完成了由天道至人道的转换与落实。
  旨要既明,《关雎》在以下展开的是更为重要的夫妇之道何以至“中”的问题。《毛诗正义》引王严肃解“窈窕”:“善心曰窈,善容曰窕。”[6]故“窈窕”,至善至美之谓也,然“善心”于“善貌”之前,可见古人于德与貌之选择次序。“窈窕”之求,出于君子之性情,故有“寤寐”、“辗转”之思,然“哀而不伤”(《论语》),亦有“琴瑟友之”之求,然“乐而不淫”(《论语》),发乎情而止乎礼。礼何以重要?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7]可见,“礼”是由天地之道达于人道的方式,目的是制约人情之泛滥,以至于中正。故礼之在兹,求兹,义也。
  “荇菜”之求终于有了结果:做成菜羹祭祀神灵。淑女之求的答案也在此昭然,非貌也,礼也。淑女处身于钟鼓之中,孙奭疏“钟鼓”之意云:“盖钟以止为体,鼓以作为用。”[8]故所谓“钟鼓”之乐,其本为“止”与“用”的文质相复,合于性情收放之道。正如《周南·桃夭》所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家所宜,才是君子之道之发端,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此为《关雎》之志。
  注释:
  [1]毛亨《毛诗正义》第13页.
  [2]毛亨《毛诗正义》第13页.
  [3]王弼《周易正义》第272页.
  [4]毛亨《毛诗正义》第24页.
  [5]王弼《周易正义》第27页
  [6]毛亨《毛诗正义》第24页.
  [7]郑玄《礼记正义》767页.
  [8]赵岐《孟子正义》41页.
  参考文献:
  [1]汉毛亨传《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汉郑玄注《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汉赵岐注《孟子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
  [4]魏何晏注《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
  [5]魏王弼注《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生如漫长河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度过,全看自己的内心选择。本文着重讲述了在阅读了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之后的深刻感想,沉淀自我的内心,树立更加坚定的信仰和目标,身处困难之中能更具力量前行。  关键词:人生磨难;命若琴弦;负重前行;坚定信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史铁生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尊崇的当代作家
摘 要:作为《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于连一直以其独特的形象与经历吸引着评论家与读者的目光。当其作为一个罪人受到审判并最终落得悲剧下场时,尤其引得众人的唏嘘,这种对于连的同情,既是书中人所共有的,也可以说是读者所共有的。而一个罪人之所以可以引起群体的怜悯之情,却并非只是因为他坎坷的经历,他在受审时的“表演”也对此有所助力。本文将通过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主要从前台的胜利和剧班的失败两个方面对于连的审
摘 要: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以20世纪六十七十年的日本后工业时代为背景,通过一个青年的恋爱经历,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神危机,并以其特有的成长主题和破译某种心灵密码的作用,给予广大读者心灵归属感和精神力量。  关键词:希望;精神危机;回忆  作者简介:苏热,男,1997年07月出生,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民族:蒙,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研究方向:《挪威的森林》人物意象。  
2008年,路内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这个以“路小路”为人物主角,以戴城为城市背景的故事,在之后的几年中不断蔓延。2009年的《追随她的旅程》是《少年巴比伦》的前传,还在创作中的短篇小说集《十七岁轻骑兵》,在某种意义上是《追随她的旅程》的前传和番外篇,刚刚出版的这部《天使坠落在哪里》被称为这个“追随”三部曲的终结篇。3部长篇小说以及还在创作中的短篇小说集,把路小路和戴城的故事,从19
摘 要:何其芳的《墓》以其细腻的文风,缥缈的希望与恬淡的愁思呈现出一种略带沉郁的失落感。而文中主人公铃铃与雪麟情感世界所折射的忧伤与落寞虽有共通之处,但这种情感指向在本质是却是异质的精神世界错位。一个源自精神原乡的乌托邦想象追求,一个则是斥诸现实的乌托邦世界幻灭后的迷茫与焦虑。在各自的精神诉求中充当着精神想象世界中的他者。  关键词:精神想象;乌托邦;失落感;他者  作者简介:赵敏(1993-),
摘 要:《斯通家史札记》是当代加拿大文坛极负盛名的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代表作品,该书通过记述女主人公黛西从出生到死亡的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主人公黛西孤独忧伤的情感世界和空虚苦闷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以她为代表的西方妇女自强不息,自立于社会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本文运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化理论对文中女性进行解读,旨在分析出造成女性孤独心境的原因以及女性在对待异化所展现出的反抗策略。  关键词:《
摘 要:安妮宝贝塑造了两种都市人群,一种是都市白领,一种是“城市边缘人”,而她主要表现的就是“城市边缘人”的精神世界。本文就以安妮宝贝的小说为例,论述她小说中“城市边缘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原因和他们的归宿。  关键词:城市边缘人;精神世界;精神归宿  作者简介:杨海涛(1982-),女,汉族,四川省射洪县人,文学硕士,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教学。  [中
摘 要:《爱无可忍》从一只热气球引发的悲剧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场起于青萍之末的爱与孤独。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着力分析了弥漫在小说中的畸形的爱恋与无尽的孤独,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  关键词:畸形;自我意识;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一位作家,《爱无可忍
[中图分类号]:J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众所周知,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中国一向是叫好不叫座。但这部《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狂揽八亿的票房,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是宣传女权,因为在当今社会之下,男女平等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的关系不
摘 要:玛丽·埃莉诺·威尔金斯·弗里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其代表作《新英格兰修女》用纪实手法和怜悯情怀,生动刻画了露易莎坚持独身,不受父权世界钳制的心理历程。弗里曼将象征艺术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女性思想觉醒就是要走出婚姻的牢笼,奋起反抗并寻求自我。从象征主义角度对小说抽丝剥茧,字里行间弗里曼创作手法的匠心独运。  关键词:弗里曼;《新英格兰修女》;象征主义;寻找自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