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也变得日益加重。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写作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写作的技巧。
关键词:写作 教学改革 兴趣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收效其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中学生写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作教学的科学方法
1.1选择题材要新颖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这就决定了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发散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捕捉新颖的触点,善于挖掘新问题,只有站在新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问题,学生才会有新的发展,如:写“我也追‘星’”这一题目时,我们生活中的明星多得数不清,也许学生可数出一大堆。但教师可引导学生换成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闪烁着人文主义的精神的光辉,有坚强的毅力,才取得了成功,他们是否才是自己应该崇敬的,而不应是盲目崇拜。
1.2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写作激情
当代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形式,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写作也应用“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而这与教师的激发、打开他们的写作思路是分不开的,只有让学生思路通畅、写作之源如泉水而出,他们才会写出好作文,如果选择了新颖的题目,但素材的组织不够完美,那会让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我认为可以有几种方式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没有想象,学生就不会有所创新,就不会有发明,新的创作。就只会沿袭旧路,照着前人的路一直走,不会分岔,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设想,哪怕对于目前来说他们的想法是十分荒谬或幼稚的,教师都应趋于良性引导。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作文或知题作文,教师应让学生打开话匣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学生有争议,是好事,可组织他们开展辩论会,会前通过上网查资料、课外书的阅读。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又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在此顾虑再动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相关语文课的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生存的技能,适应于社会,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可联系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小调查,或公益活动等,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相信对他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1.3加强交流,积极评价,保持兴趣
其实,作文评价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的一次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不应忽视作文背后鲜活的生命存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劳动的价值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中肯的。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灵,给予肯定、鼓励、慰藉与劝导,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局面,构建一种民主开放的作文评价模式。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劳动得到尊重的庄严。同时,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已有的兴趣得以巩固和保持,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1.4开源引流,拓展空间,催生兴趣
生活是创作之源,投身生活,感悟生活,扩大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进而感悟生活。记日记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记下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学生写文章搭建一座材料宝库。阅读是作文之流,广览博取,兼收并蓄,增加积累。通过阅读,学生增加了积累,变得有“话”可写,有“意”可达,有“情”可表;有了参照和模仿的对象,便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陡增。阅读的内容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安排。
1.5创新求异,发挥丰富想象力
初中作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和不断创新的思维习惯。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句说的是修改,后句说的是创新。文章要像二月花那样动人,就必须独出心裁,自成一家,给人以瓣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设想,标新立异,努力创造新形象,表达新思想。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作水平会进人一个新的高度。
1.6尽可能让学生多动笔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素养的提升还要不断地让学生动笔,有了阅读心得体会,就写下来。哪怕就是写给自己看,那也可以自我欣赏一下,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就为了自己的一颗心,就是觉得有话要说。可以让他们写写自己的人物和熟悉的领域,文以情动人,文以真感人。写的是真事、抒的是真情,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积累了一定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材料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拥有材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运用材料阐述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而考生是否具有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闪光的思想,这才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的。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
2、总结
总之,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更是一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师必须加强指导,使学生敢写,爱写,会写,善写,提高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汤国铣.中学作文教学与情感教育[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钟海英.中学生写作个性培养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写作 教学改革 兴趣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收效其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中学生写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作教学的科学方法
1.1选择题材要新颖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这就决定了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发散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捕捉新颖的触点,善于挖掘新问题,只有站在新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问题,学生才会有新的发展,如:写“我也追‘星’”这一题目时,我们生活中的明星多得数不清,也许学生可数出一大堆。但教师可引导学生换成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闪烁着人文主义的精神的光辉,有坚强的毅力,才取得了成功,他们是否才是自己应该崇敬的,而不应是盲目崇拜。
1.2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写作激情
当代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形式,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写作也应用“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而这与教师的激发、打开他们的写作思路是分不开的,只有让学生思路通畅、写作之源如泉水而出,他们才会写出好作文,如果选择了新颖的题目,但素材的组织不够完美,那会让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我认为可以有几种方式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没有想象,学生就不会有所创新,就不会有发明,新的创作。就只会沿袭旧路,照着前人的路一直走,不会分岔,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设想,哪怕对于目前来说他们的想法是十分荒谬或幼稚的,教师都应趋于良性引导。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作文或知题作文,教师应让学生打开话匣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学生有争议,是好事,可组织他们开展辩论会,会前通过上网查资料、课外书的阅读。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又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在此顾虑再动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相关语文课的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生存的技能,适应于社会,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可联系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小调查,或公益活动等,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相信对他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1.3加强交流,积极评价,保持兴趣
其实,作文评价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的一次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不应忽视作文背后鲜活的生命存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劳动的价值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中肯的。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灵,给予肯定、鼓励、慰藉与劝导,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局面,构建一种民主开放的作文评价模式。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劳动得到尊重的庄严。同时,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已有的兴趣得以巩固和保持,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1.4开源引流,拓展空间,催生兴趣
生活是创作之源,投身生活,感悟生活,扩大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进而感悟生活。记日记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记下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学生写文章搭建一座材料宝库。阅读是作文之流,广览博取,兼收并蓄,增加积累。通过阅读,学生增加了积累,变得有“话”可写,有“意”可达,有“情”可表;有了参照和模仿的对象,便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陡增。阅读的内容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安排。
1.5创新求异,发挥丰富想象力
初中作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和不断创新的思维习惯。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句说的是修改,后句说的是创新。文章要像二月花那样动人,就必须独出心裁,自成一家,给人以瓣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设想,标新立异,努力创造新形象,表达新思想。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作水平会进人一个新的高度。
1.6尽可能让学生多动笔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素养的提升还要不断地让学生动笔,有了阅读心得体会,就写下来。哪怕就是写给自己看,那也可以自我欣赏一下,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就为了自己的一颗心,就是觉得有话要说。可以让他们写写自己的人物和熟悉的领域,文以情动人,文以真感人。写的是真事、抒的是真情,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积累了一定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材料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拥有材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运用材料阐述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而考生是否具有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闪光的思想,这才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的。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
2、总结
总之,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更是一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师必须加强指导,使学生敢写,爱写,会写,善写,提高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汤国铣.中学作文教学与情感教育[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钟海英.中学生写作个性培养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