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农药用量施用新技术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低量喷雾技术。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0%~20%。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尤其适合在温室中及山区应用。
  2.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有显著增加,可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
  3.丸粒化施药技术。对于水田使用的水溶性强的药剂,可采用丸粒化施药技术,只需把药丸均匀撒于农田中即可,效率提高10多倍,且没有农药漂移,不污染邻近作物。
  4.吊针输液。从春季树液流动至冬季树木休眠前均可进行,在树干上吊挂装有药液的药瓶,用棉绳或棉花芯把瓶中药液通过输导的办法引注到树干上已钴好的小洞中,让药液经树干的导管输送到枝叶上,从而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实践证明,此法比喷药法省工、省药、安全高效,可有效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天牛、锈壁虱、吉丁虫和褐斑病、炭疽病、烟煤病等树木病虫害。采用此法必须注意以下3点:一是不能使用树木敏感的农药,以免造成药害;二是瓶中药液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增补,一旦达成防治目标时应撤除药具;三是在果实采收前40~50天停止用药,避免残留。
  5.药辊涂抹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内吸收性除草剂,药液通过药辊(一种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抹药溢筒)表面渗出,只需接触到杂草上部的叶片即可奏效。此方法几乎可使药剂全部施在靶标植物表面,不会发生药液抛洒和滴落。
其他文献
夏季,是蚊虫活动与繁殖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虫咬性皮炎高发期,大家应重视虫咬性皮炎的防治。尤其是儿童,一旦被蚊虫叮咬,应避免搔抓,叮咬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虫咬性皮炎即为蚊虫叮咬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同时会伴有剧烈瘙痒感。虫咬性皮炎最常表现为红色肿胀的疙瘩,多呈卵圆形,顶端常有一个小水疱或小瘀点。少数皮炎表现为类似水痘的大水疱或仅见小瘀点,偶尔也会表现为红色结节或出血性斑块。 
母鸭经过春季几个月连续不断的产蛋,体内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或因日粮中营养不完善及管理不善,都会出现脱毛换羽现象,换羽期间,母鸭产蛋量减少甚至停产;所产的蛋.品质也不好,容易破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