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警疾病流行的手机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e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手机,可用来预警流感等疾病的流行。其主要工作方法是,用手机中的一个跟踪记录器记录人群的行动与通讯模式的变化来发现流感或发热病例,从而提出疾病流行预警。流行病学家知道,疾病的暴发会改变人们的行动模式,但时至今日都无法具体跟踪这种模式。而这种手机的软件系统被重新设置,可以在手机数据中搜寻上述识别特征,使流行病学家能识别出90%的流感或发热患者。
  
  鸽子天性爱“赌博”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鸽子在选择食物时也会“赌博”。尽管这种行为会导致最终获得的食物总量较少,它们也会赌一把,这说明赌博也许是生物的一种天性。研究人员为鸽子设计了一个“赌博”实验,即在获取食物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有20%的机会获得10粒食物,但80%的情况下都没有食物:第二种选择则总是获得3粒食物。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鸽子选择第一种。鸽子的这种行为难以用进化论来解释,因为按理说鸽子应该更倾向于总体上会获得更多食物的选择。这说明也许存在某种深层的生理机制,使得鸽子天然地选择可能有丰厚回报的小概率事件。
  
  北半球风速在减弱
  
  法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分析了欧洲、亚洲、北美洲的800多个气象观测点的风速记录,结果显示,从1979年到2008年,大部分地方的风速都有所下降,风速下降幅度介于5%-15%。研究人员认为,风速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影响了气流的传统活动模式,导致风速下降。一些地方的森林植被恢复和增长使得地球表面更为“粗糙”,也会起到降低风速的效果。这一变化对风力发电行业的影响目前还难以评估。
  
  能触发抑郁症的基因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抑郁症的一个致病基因,这一发现将带来抑郁症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新突破。研究人员从曾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的病人尸体上获取了脑组织样本,并将这些样本与健康人的脑组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一种被命名为MKP-1的基因会关闭确保脑神经细胞存活和正常工作的分子通道,而抑郁症患者的MKP-I基因活性是健康人的两倍。动物实验表明,MKP-1基因被“关闭”的小鼠对精神压力具有良好的抵抗力,而MKP—l基因被“开启”的小鼠则出现了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夜晚开灯睡觉或致肥胖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夜间睡觉时开灯可能影响进食规律,从而使得体重增加。研究人员将受试老鼠分为两组,除每天在正常日光下生活外,一组老鼠夜晚在昏暗灯光下度过8小时,另一组则在完全黑暗中度过。两个月后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在昏暗灯光下过夜的老鼠体重增加12克,在黑暗环境中过夜的老鼠体重增加8克。研究还发现,夜晚暴露在暗光下的老鼠患葡萄糖不耐症的机率相对更高,这是糖尿病的早期征象。先前研究发现,人如果夜晚持续暴露在灯光下,会影响体内有助新陈代谢的荷尔蒙分泌。嘲上行为多具“羊群效应”
  英美研究人员针对一个著名社交网站用户的一项研究显示,网上行为容易跟风或从众,具有明显的“羊群效应”。研究人员分析了一段时间内该网站所有用户采纳新软件的行为。定量分析显示,在流行软件与普通软件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采用率阈值。如果一个软件每天被下载安装的次数能达到55次,那么这个软件的流行度将会急速上升,远远超出阈值下的软件。这说明,在软件流行度达到上述闽值后,大量用户几乎是完全根据其他用户的行为来选择安装这个软件,表现出明显的“羊群效应”。该结论不仅对网上营销很有价值,也可用作网下生活中人群行为的参考。
  
  骨髓移植使大鼠血管“返老还童”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通过向年老大鼠移植年轻大鼠的骨髓,使年老大鼠全身血管机能“返老还童”。这一成果有望用于人类治疗脑梗塞等疾病。研究人员发现,移植了骨髓的年老大鼠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功能提高。即使人为制造脑梗塞,出现梗塞的范围也很小,且梗塞部位周围的血管数量相当于未移植骨髓的年老大鼠的1.5倍左右。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技术如能应用于人类,就可以通过保存脐带血或在年轻时采集自身骨髓细胞,年老后再移植回自己体内,使血管机能“返老还童”。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来制作用于移植的骨髓细胞。
  
  “伟哥”的另类功效
  
  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药物万艾可(俗称“伟哥”)能改善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实验鼠的心脏功能。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发生于男孩。患者会因骨骼肌不断退化出现肌肉无力或萎缩,导致不便行走。大概在7-12岁时,会彻底丧失行走能力,通常到20多岁就会因为心肌、肺肌无力而死亡。目前针对该病,医学界尚无有效疗法。利用万艾可对实验鼠进行治疗,结果在短时间内就减缓了实验鼠心脏机能障碍的发作,而且还有助于维持和恢复其左心室的功能。
  
  超声波疗法助骨折痊愈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使用超声波刺激骨骼组织,将有助于骨折伤口痊愈。过去研究曾显示超声波疗法有助于新发生的骨折痊愈,但不清楚这种疗法对于那些长期不愈的骨折患者是否也有效。因此,德国研究人员让100名骨折4个月以上仍未痊愈的患者参与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4个月后,那些接受“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者骨折处的骨密度比对照组要高出34%,骨折愈合率65%,而对照组则只有46%。
  
  雨雪天不模糊的挡风玻璃
  
  挡风玻璃起雾和结冰是冬天始终困扰开车人的问题,德国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一种即使在最恶劣的天气中也能保持清晰的挡风玻璃。挡风玻璃起雾主要是由于窗户温度低引起的,研究人员把一种超薄金属覆盖在玻璃上,从而阻止温度降低。这种金属覆盖层极薄,故车内的人不会注意到它与普通挡风玻璃的差别。唯一的缺点是,车内打电话时,这种超薄金属层会减弱手机信号。
  
  手术“导航”系统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在手术过程中透视体内淋巴结、血管等组织的手术“导航”系统。通常在癌症手术中确认淋巴结等组织的位置非常困难。如果使用这一手术“导航”系统,就可借助彩色图像清晰地观测上述组织的状态。一种名为吲哚青绿的色素具有吸收光后会发光的特性,研究人员先将吲哚青绿注射到人体皮下的淋巴结和血管内,然后用近红外线从体外照射,吲哚青绿就会在淋巴结和血管内发光。
其他文献
60年的岁月不长也不短。然而,对于中国科技来说却是一个飞跃和变革的过程。从中国科技的果园中撷取一些璀璨的果实,可以一叶知秋,管窥中国科技的巨大成就。    “神舟”邀游太空行——载人航天    探索太空是人类长久的梦想,这个梦想在美国、俄罗斯完成之后,也由中国人完成了。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这枚载人航天工
迄今为止,人类在寻找地外文明的过程中,仍把注意力集中到外星人所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上。然而,除了无线电信号外,外星文明还有哪些活动能让人类捕捉它们的蛛丝马迹?科学家们做了大胆的设想。    1 寻找外星人制造的光污染    因为人造光源,夜间从太空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城市。而生活在系外行星上的外星人或许也会产生光污染。但是要发现地外文明发出的光并非易事,因为,即使全世界所发的电都被用来产生光,亮度也比地球
温度究竟是什么?现代物理学家认为“温度是物质热运动的一个物理量”,即温度是依物质而存在的,离开了物质就无所谓温度了。在科学上,温度其实是物质里含有能量多少的一种度量。    自然界的低温极限    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自然界有一个最低的温度,称为“绝对零度”。物体温度不能“冷”到低于这一极限值,因为在这个温度下,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运动,粘连在一起。绝对零度在国际单位制中记为“
三个老乡开车流窜到工地、轮胎店等,专门找铁质品下手,不到半年的時间,先后7次盗取价值2.69万元的物品。近日,经福建省长泰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盗窃罪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至八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回收店老板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2019年10月16日凌晨,范某和老乡三人驾驶电动车、三轮摩托车来到长泰县兴泰开发区欧码新路路段,将堆放在路
茫茫宇宙中,地球之所以能呈现出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地球上拥有形态各异的水。水不但是构成生命体本身最主要的物质,更为生命体的生存和活动提供了一个适宜的自然环境。    地球上的水有哪些     地球上的水包括:存在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水滴:存在于海洋、湖泊、水库、河流、土壤、含水层和生物体中的液态水;存在于冰川、积雪和永久冻土中的固态水;存在于岩石中的结晶水(结构水)。其中人类大量直接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群奇特的天体,它们有魔鬼般的引力,贪婪地“吞吃”着一切靠近它的物质,甚至连自己的同类也不放过。这种连光也不能逃脱它魔掌的天体被天文学家形象地称为“黑洞”。人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但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间接地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黑洞的神秘特性,一直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揭开的面纱。随着探测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黑洞”的面纱被一点点地揭开,下面是最近对“黑洞”研究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不许别人染指,包括名字,包括人称代词。譬如:“朕”这个第一人称代词,在秦朝之前,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自从秦始皇以来,这个词就和普通人无缘了。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对“朕”做出了如此的解释:“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
近年来,“人造树”的研制在许多国家纷纷兴起。这种由人工制造的、具有类似树木形状或功能的设施,种类很多并具有不同特性,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地做出贡献。    “充电树”提供能源    韩国有一位名叫金俊西的研究人员,在一次到沙滩游玩的时候,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和数码相机都没电了。周边没有可以充电的地方,但沙滩上烈日炎炎,阳光十分充足,要是能利用太阳能该有多好!这使金俊西茅塞顿开,很快他就开发出
北京时间8月6日零时25分,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新型木星探测器“朱诺”号。按照既定计划,“朱诺”号将于2016年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运行,每年能绕木星运行32圈。它将测量木星大气层中氨与水的含量,研究大气中的对流及深层风速分布,研究木星岩石核,研究木星磁场的起源,探测木星两极磁气圈,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这颗巨型行星的形成、演化和结构等。  木星拉丁文名字叫朱庇特。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中隐藏在云层之中的众神之
人死后是否灵魂存在?这是一个人类最难回答的问题。有人认为人有灵魂,有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但要让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就必须拿出证据。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结果往往千差万别。以下是新究人员迄今实施的十个最奇异的来生实验。    10.EVP实验    EVP(超自然电子异象)是一种经常在录音机、无线电噪音和其他电子媒介中被捕捉到,来自未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