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中面临的挑战和政策趋向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市场不确定性增大,但二次探底风险不大。就业在中期继续困扰经济的复苏,赤字和债务风险增大了部分国家经济复苏的难度。受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原油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继续在高位振荡。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年内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不大
  
  在经历了2~3个季度的环比增长后,美国经济于2009年四季度,日本和欧元区于2010年一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但是,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复苏的势头并不稳固,希腊、芬兰、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家今年一季度环比仍在收缩。2010年,各国经济尽管会有一定的波动,部分经济体复苏步伐下半年可能放缓,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不大。
  主要经济体经济先行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继续处于上升通道,产能过剩和设备开工状况持续好转。到2010年5月,美国经济先行指数已经保持了17个月扩张,工业生产不断扩张,产能利用率持续恢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分别连续扩张10个月和5个月。到2010年4月,欧元区工业生产连续14个月扩张,产能利用率持续恢复,经济景气指数连续18个月上升。到2010年4月,日本经济先行指数、工业生产指数和制造业开工率总体上也处于上升趋势。
  
  二、市场短期不确定风险增大
  
  就业不足、消费疲软和政府赤字等问题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缺乏动力,汇市、股市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大。
  1.全球股市在波动中下行。上半年除个别国家外,主要股票市场呈现下行走势。尽管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好于发达经济体,东半球总体表现好于西半球,但是,西半球股市却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上半年,香港恒指跌去8%,日经225指数跌去11%,我国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分别跌去26.8%和31.5%,印度孟买SENSEX和韩国汉城KOPSI指数逆势上行,分别上涨1.3%和1.0%。与之相比,美国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下跌5.3%、5.9%和6.6%;英国FT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和德国DAX30指数分别下跌9.2%、12.7%和0.01%;俄罗斯RTS指数和巴西Bovespa指数分别下跌1%和9.6%。全球股市波动下行,反映了市场仍然缺乏信心。
  2.美元再次走强,增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2009年11月底以后,美元再次走强,美元指数由2009年11月底的75点上升到今年6月底的85点左右,美元升值13%左右;但根据美联储统计,美元指数实际升值不到5%。本轮美元走强,部分受去年底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市场对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未来缺乏信心。一方面,美元走强有助于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有利于美国政府对外融资,也会增强美国经济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元走强会使美国贸易条件恶化,对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经济体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同时,在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美元升值也会在短期内制约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美联储年底前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3.国际石油、粮食、矿产品和金属价格震荡上行。去年三季度以来,随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出了一轮交替上升的行情。在全球实体经济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生产水平的情况下,本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因素并非市场需求,而是由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过剩流动性支撑的。金融危机以来,为了避免信贷和通货紧缩,主要经济体至今仍在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缺乏投资热点,股票市场疲软,信贷消费尚未有效恢复的前提下,大量流动性只能暂时地进入期货市场,上半年美元走强也不足以有效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
  
  三、就业在中期继续困扰着经济的复苏
  
  金融危机带来的周期性产能过剩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使得就业的恢复明显滞后于经济复苏,并在中期制约经济的复苏,促进就业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2010年1~5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逐月上升,但5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仍然高达9.7%。过去一年,奥巴马政府力求通过帮助小企业、刺激出口,甚至频繁实施贸易保护等各种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美国5月份新增非农就业的43.1万个岗位中,41.1万个来自2010年普查的临时雇工。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就业状况持续恶化。2010年4月失业率上升到10.1%,其中,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法国失业率分别上升到19.7%、13.2%、10.8%和10.1%,导致欧洲各国罢工频繁。2010年2月以来,日本就业状况又开始持续恶化,5月份上升到5.2%。
  就业不足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就业不足、失业率的居高不下,限制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预期减弱。其次,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制约了政府税收,增加了用于失业救助的财政开支,政府负债必然增加。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减弱了对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影响到私人投资,进而影响到股市、期市和汇市。第四,失业率居高不下,会激化一系列社会矛盾,导致政府支持率下降,罢工和社会矛盾激化。
  
  四、赤字和政府债务风险加大部分经济体复苏难度
  
  主权债务体现为持续国际收支逆差状况下的赤字政策,使得政府负债水平超出其偿付能力。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比重升高,政府负债总额接近国内生产总值,政府赤字仍然居高不下时,就可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引起经济的波动,制约经济的增长。2009年,希腊、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政府赤字占GDP比重分别超过13.6%、11.2%、14.3%和11.5%;意大利和希腊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15.8%和115.1%。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国家国际收支状况均有明显好转,但是希腊、葡萄牙和保加利亚国际收支逆差占GDP的比重仍然高达11.2%、10.1%和9.4%。IMF估计,2010年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英国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依然高达8.7%、10.4%、12.2%和11.4%。
  相比之下,虽然美国和日本财政赤字水平和政府债务也在快速增加,但基本不存在主权债务风险。美国国际收支状况从2007年开始改善,2009年国际收支逆差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2.9%,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虽攀升到9.9%,但明显好于预期。同时,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特地位,美国在中短期基本不存在主权债务风险。日本虽然政府赤字和债务规模很大,但由于长期的贸易顺差和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不存在主权债务风险。
  
  五、各国政策退出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1.美联储2010年及明年年初仍会继续保持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三个主要目标看,美国短期内不具备加息条件。其一,美国5月份失业率虽然有所好转,但就业状况仍然面临严重挑战,预计年内失业率仍会保持在9%以上。其二,美国短期内并不存在通胀压力;相反,4~5月份出现了微弱的通缩,一旦出现持续通缩将严重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其三,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其他主要经济体不确定风险更大,市场普遍存在对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其四,过去半年美元再次步入升值通道,美国外贸条件持续恶化,短期内不具备加息条件。
  2.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不太可能早于美联储。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状况不如美国,失业率保持在高位,欧洲总体上不存在通胀压力,而日本再次面临通货紧缩。因此,在美联储加息前,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加息可能不大。去年以来,澳大利亚、挪威开始加息,今年6月份加拿大也开始加息。应注意到这些加息国家经济受石油等矿产资源影响很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受益匪浅,率先复苏,通胀压力明显增大。但是,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并不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
  3.新兴市场国家也不太可能普遍加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被迫进行调整,2009年俄罗斯经济收缩7.9%,市场的不确定风险依然很大。印度迫于通胀压力,于3月19日开始加息,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分别上调到5%和3.5%;巴西从4月30日起也开始加息,将基准年利率上调75个基点,到9.5%;相反,俄罗斯央行6月1日将再融资利率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次下调25个基点,再融资利率下调到7.75%。这已是俄央行年内第四次下调再融资利率,也是2009年4月份以来连续第14次降息,累计降幅达到5.25个百分点。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
  (责编/赵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