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当代艺术内容融入到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将有助于学生借此来窥探现当代文化的整体风貌,开阔视野,形成批判性审美思维,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艺术内容;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41-1
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对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就美术而言,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促进学生认识复杂的美术作品,同时能够评判优劣、辨识美丑;就教育而言,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让学生增强鉴别和思考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
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现当代文化心态
“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美术课程改革中倡导的重要理念。新课改认为,通过美术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文化知识,还能形成人文精神,涵养人文情感。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美术课程中以前的经典美术作品是经过历史选择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高尚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美术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美术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应当将现当代艺术展现的现当代文化加以学习和研究。
转而观之,现当代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当代性”,它根植在我们的时代文化中,反映了我们的时代经验。范迪安认为,当代艺术不仅具有现当代性,还包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艺术家生活在现实的文化生活环境中,面对现实的生活,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反映了时代特征。学生要想理解当代艺术,必须将其放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这样才能深入认识。而现当代艺术的内容融入到高校的美术教育中,也将有助于学生借此来窥探现当代文化的整体风貌。同时,现当代艺术的出现和创作时间的距离较近,所以说尽管比经典艺术缺乏时间的检验,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现当代艺术所展现和传播的生活事件或者价值观念和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贴近。相比之下,传统的美术教育,由于传统教学内容的经典性,人们更加容易了解到其要表现的题材、风格和形式,还有一些有关于艺术家的故事,但是其创作时间比较久远,这些经典的作品已经脱离了时代的经验和艺术家的情感体验。
二、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在心理学中有着这样的解释:人们强烈希望认识某种事物或者参与某项活动的意识,他表现为对于某项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积极情绪和选择态度。兴趣的产生来自于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并不是一种功利性的需要,而是渴望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这种需要体现在学习中就表现为求知欲,即一种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影响下,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那么这种好奇心又怎么来呢?心理学家波尔林认为,人有种“认识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由于遇到的新知识和原来的知识之间的不同而引发的观念冲突。波尔林的理论被运用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当代艺术具有新异性,其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从表面的内容来看,当代的艺术关注现实的生活,其表现、传达和传播的价值观念或者是生活事件都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本身就是我们的生活;从造型来说,现当代艺术追求的不再是韵律和节奏、统一和多样或者均衡和对称等等,而是重组和置换、重复和扩大、挪用和拼贴;从艺术的创作材质来说,它不是传统的颜料、画布、纸张等等,而是多种多样,一张老照片、一间破衣服、一匹马,甚至是我们的行为,由于当代艺术的新异特性,它能够给学生造成一种问题的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的冲动。在好奇心影响下,兴趣就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当代艺术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等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世纪末,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信息革命的深化,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文字不在是唯一的载体,网络、电视、电影等可视化的影像媒体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但是,科技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图像也在影响着人们对文化的选择,其中不乏有一些负面影响,对图像的恶搞就是其中之一,课本的插图、经典的名著都纷纷被恶搞和疯传,这种情况就是没有思考和批判,只是单纯的粗俗消遣,对此,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涵养美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同时也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思维起于问题止于答案,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这依赖于我们对以往教学内容的改革,赋予一定弹性空间,减少定论,增加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有机会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进行权威的定论,然而,我们传统的美术教材中有太多的确定性内容,确定性太强,学生只记住了知识,却没有太多的思考。
四、结语
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美术发展,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丹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向[J].中国美术教育,1994,(06).
[2]赵文生,马云飞.高校美术教育的精神本质和文化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孙超.关于高校美术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思考[J].现当代教育科学,2005,(05).
[4]何奎.论民间美术进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11,(01).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艺术内容;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41-1
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对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就美术而言,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促进学生认识复杂的美术作品,同时能够评判优劣、辨识美丑;就教育而言,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让学生增强鉴别和思考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
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现当代文化心态
“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美术课程改革中倡导的重要理念。新课改认为,通过美术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文化知识,还能形成人文精神,涵养人文情感。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美术课程中以前的经典美术作品是经过历史选择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高尚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美术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美术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应当将现当代艺术展现的现当代文化加以学习和研究。
转而观之,现当代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当代性”,它根植在我们的时代文化中,反映了我们的时代经验。范迪安认为,当代艺术不仅具有现当代性,还包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艺术家生活在现实的文化生活环境中,面对现实的生活,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反映了时代特征。学生要想理解当代艺术,必须将其放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这样才能深入认识。而现当代艺术的内容融入到高校的美术教育中,也将有助于学生借此来窥探现当代文化的整体风貌。同时,现当代艺术的出现和创作时间的距离较近,所以说尽管比经典艺术缺乏时间的检验,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现当代艺术所展现和传播的生活事件或者价值观念和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贴近。相比之下,传统的美术教育,由于传统教学内容的经典性,人们更加容易了解到其要表现的题材、风格和形式,还有一些有关于艺术家的故事,但是其创作时间比较久远,这些经典的作品已经脱离了时代的经验和艺术家的情感体验。
二、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在心理学中有着这样的解释:人们强烈希望认识某种事物或者参与某项活动的意识,他表现为对于某项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积极情绪和选择态度。兴趣的产生来自于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并不是一种功利性的需要,而是渴望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这种需要体现在学习中就表现为求知欲,即一种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影响下,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那么这种好奇心又怎么来呢?心理学家波尔林认为,人有种“认识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由于遇到的新知识和原来的知识之间的不同而引发的观念冲突。波尔林的理论被运用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当代艺术具有新异性,其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从表面的内容来看,当代的艺术关注现实的生活,其表现、传达和传播的价值观念或者是生活事件都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本身就是我们的生活;从造型来说,现当代艺术追求的不再是韵律和节奏、统一和多样或者均衡和对称等等,而是重组和置换、重复和扩大、挪用和拼贴;从艺术的创作材质来说,它不是传统的颜料、画布、纸张等等,而是多种多样,一张老照片、一间破衣服、一匹马,甚至是我们的行为,由于当代艺术的新异特性,它能够给学生造成一种问题的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的冲动。在好奇心影响下,兴趣就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当代艺术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等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世纪末,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信息革命的深化,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文字不在是唯一的载体,网络、电视、电影等可视化的影像媒体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但是,科技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图像也在影响着人们对文化的选择,其中不乏有一些负面影响,对图像的恶搞就是其中之一,课本的插图、经典的名著都纷纷被恶搞和疯传,这种情况就是没有思考和批判,只是单纯的粗俗消遣,对此,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涵养美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同时也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思维起于问题止于答案,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这依赖于我们对以往教学内容的改革,赋予一定弹性空间,减少定论,增加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有机会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进行权威的定论,然而,我们传统的美术教材中有太多的确定性内容,确定性太强,学生只记住了知识,却没有太多的思考。
四、结语
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美术发展,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丹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向[J].中国美术教育,1994,(06).
[2]赵文生,马云飞.高校美术教育的精神本质和文化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孙超.关于高校美术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思考[J].现当代教育科学,2005,(05).
[4]何奎.论民间美术进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11,(01).